王丽华
(太原理工大学图书馆 山西 太原 030024)
国内智慧图书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王丽华
(太原理工大学图书馆 山西 太原 030024)
文章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分析了2008-2016年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CNKI刊载的有关“智慧图书馆”研究的98篇学术论文的年代分布、核心作者、机构分布、关键词词频分布等,总结出该领域目前的研究热点、重点以及存在的问题,为拓宽智慧图书馆的研究思路提供建议和参考。
智慧图书馆;文献计量分析;CNKI
2008年11月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此后,各种智慧概念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智慧理念与技术融入诸多领域,如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政府等。2008年,第一篇研究智慧图书馆的论文发表,智慧图书馆的研究也应运而生,并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为全面了解国内智慧图书馆的研究现状、研究方向等,笔者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2008—2016年该领域论文进行计量分析,揭示其研究轨迹与特点,为智慧图书馆发展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以CNKI中国知网作为文献来源,检索字段使用关键词或篇名,检索条件为:关键词=智慧图书馆,来源类别选择“核心期刊”。检索结果经筛选,去除无关及相关度低的1篇文献,获得核心论文98篇( 检索日期为 2017年6月2日)。因为智慧图书馆的研究在我国还属于起步阶段,因此研究文献不多。对核心期刊上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统计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目前我国智慧图书馆领域的研究现状,旨在为研究人员下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2008年IBM首次提出“智慧地球”,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成熟,各行业的智慧化研究阶段初步形成。关于“智慧图书馆”的研究文献首次出现在 2008年傅荣贤[1]发表的《西方话语的困惑和中国先贤的智慧:图书馆哲学新论》,虽然文中没有具体提到智慧图书馆一词,但是从多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文章指出:先贤关于图书馆哲学的思考,有助于对西方式的科学和技术在当今图书馆(学)中的无限扩容加以限制,对智慧图书馆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此后,文献量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见图 1)。2011到2012年相关的研究显示出加速的势头,到了2013年研究文献成倍增加,接下来的几年是研究平稳增长期。
图1 智慧图书馆文献研究年度趋势图
2.1 作者统计分析
表1 智慧图书馆核心作者统计表
从表1可以看出,排在第一的作者是王世伟有6篇,排在第二的作者是周玲元有3篇,另外有8位作者都是两篇论文,剩下的132位作者都是有一篇相关论文。
2.2 被引统计分析
文献被引频次反映了该文献的质量及学术影响力,通常情况下,单篇文献被引频次与其质量及学术影响力成正比[3]。98篇核心期刊的相关论文,被引频次高于50次的文献有8篇(见表2),这些文献是该领域的经典文献,其质量及学术影响力都较
高,为后期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指导及引领作用。
2.3 机构统计分析
对发文作者的机构进行汇总统计,其作用主要是可以了解在某学科研究领域中哪些机构处于前沿或者领先的位置[4]。98篇核心期刊的相关论文,多数论文只有一个作者,有些论文是二个或以上的作者。这里将所有的作者所在机构都加以统计,共126个机构。发表两篇及以上论文的机构统计见表3,共17个。
表3 相关论文的作者机构统计
从表3可以看出,排在最前面的是: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发文六次、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发文五次、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发文四次、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发文三次。这四个机构占全部机构的3.17%。17个机构占所有机构的13.5%。因此这些机构就是相关研究的标杆机构,相关的研究者可以多关注这些机构的后续研究,对自己的研究会起到参考和帮助作用。
表2 被引频次高于50次的论文统计
2.4 研究热点与主题分析
2.4.1 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是论文研究内容的高度提炼。通过对论文的关键词词频进行统计和共现分析,能有效得出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见表4)。把握研究热点和发展前沿,对进行相关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5]。
表4 关键词及词频统计
除去智慧图书馆一词,笔者对98篇核心期刊中智慧图书馆研究文献的所有关键词进行排序。这些关键词的出现以及词频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我国在智慧图书馆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词频出现四次及以上的关键词排序分别是:物联网、智慧服务、大数据、云计算、建设模式、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高校图书馆、RFID、智慧城市、SoLoMo、情境感知。可见图书馆借助强大的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平台,利用先进的RFID、SoLoMo等技术充分考虑读者的情境感知,推出个性化的智慧服务是智慧图书馆研究的热点问题。
2.4.2 研究主题分析
对某领域学术文献的主题分析有助于了解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和薄弱环节,把握其未来发展趋势[6]。结合文献内容分析以及关键词归类,发现国内对智慧图书馆的研究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建设模式研究、服务模式研究、智慧馆员、智慧图书馆建设面临的问题等。
(1)智慧图书馆建设模式研究。王世伟[7]阐述了智慧图书馆的核心六要素,即未来的图书馆应该是:书书相联、书人相联、人人相联、任何时间可用、任何地点可用、任何方式可用。2012年他的论文《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进一步深入概括了未来图书馆的特点:一是互联的图书馆,可以细分为全面感知的图书馆、立体互联的图书馆、共享协同的图书馆;二是高效的图书馆,可以细分为节能低碳的图书馆、灵敏便捷的图书馆、整合集群的图书馆;三是便利的图书馆,可以细分为无线泛在的图书馆、就近一体的图书馆、个性互动的图书馆[8]。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环境下,王世伟认为,图书馆为这些新技术的创新应用提供了实践平台,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为智慧图书馆创造了无限广阔的互联空间,图书馆不仅要满足上面提到的六个相联要素,更应该成为馆馆相联、网网相联、库库相联、人物相联的图书馆。曾子明[9]等在2015年设计出了个性化推荐系统,提出了个性化推荐服务。指出图书馆和读者依托云计算和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形成智慧服务网络。利用收集的用户信息和数据,以及用户个人借阅习惯的分析和用户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实际知识需求,推荐系统通过移动端为读者提供泛在服务。2016年曾子明[10]又将研究推进,提出了融合情境个性化服务并设计了相应的模型。谈到读者的情境分动态和静态,静态情境相对稳定包括:住址、专业、性别、长期兴趣等;动态情境包括在移动环境中所处的位置、天气、当下心情、时间、短期兴趣等。在服务平台上根据读者的查询、浏览、收藏、标记、页面停留时间、阅读速度等信息,智慧化收集读者偏好,利用成熟的挖掘技术和推荐算法获取读者感兴趣的内容,预测读者的行为,为其推荐合适的信息。另外利用读者和其它读者之间的交互信息,获取读者的群体性特征,基于群体内读者之间的交流,增强群体与群体间读者的知识推荐。
(2)智慧图书馆智慧服务。北京邮电大学的董晓霞[11]等从技术模型感知的层面阐述了智慧图书馆,指出感知智慧化即通过传感器将图书馆的Internet网络延伸到图书馆的建筑环境、文献资源、设备以及读者证件等图书馆的所有管理对象上,真正达到人与人的对话、人与物的对话以及物与物的对话。乌恩[12]更进一步提到了智慧服务,他在论文《智慧图书馆及其服务模式的构建》中讲到,图书馆服务经历了三个阶段:文献服务、信息服务、知识服务,今天应该增加一个智慧服务,国内外一些图书馆已经进行了智慧图书馆部分功能的尝试,通过物联网技术、无线射频识别(RFID)提供图书馆智慧服务。谢蓉[13]等在论文《SoLoMo与智慧图书馆》中提到了SoLoMo正在成为智慧图书馆的核心要素。SoLoMo是美国著名风险投资人约翰·杜尔在2011年提出的,具体是指利用移动设备、基于地理位置并结合社交网站特点而提供的网络服务。作者指出:智慧图书馆不应仅限于提供物理馆藏的定位管理和无人值守的自助式服务,还应该能够根据读者在社会性网络活动中的偏好,结合地理位置和情境信息,提供即时的个性化服务。
(3)智慧图书馆智慧馆员。乌恩[12]在他的文献中强调了图书馆员的作用。智慧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应该是基于图书馆员智慧的知识服务,是基于信息资源的深度知识挖掘以及具有用户需求分析功能的专家式的系统服务。郎玉林[14]也阐述了智慧图书馆给馆员提出了实质性的挑战:对智慧图书馆的发展目标有待明确,对智慧图书馆的集群协作有待认识,对智慧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有待评测,对智慧图书馆的创新发展有待实效。伊安.约翰逊,陈旭炎[15]在论文《智慧城市、智慧图书馆与智慧图书馆员》中提出了如何在智慧城市中发挥智慧图书馆的作用,智慧图书馆首先需要有一定素质的智慧图书馆员。智慧图书馆员的基本特征:资质达到一定水准;致力于终身学习;社会及种族多元化;灵活性、创造力;见多识广、思想开放和参与公共生活等。
(4)智慧图书馆建设面临的问题。黄力[16]提到物联网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传感器节点的感知能力和处理能力有限,传感系统构建的成本太高。并且配套服务软件的开发也需要加强。陈嘉懿[17]提到目前RFID在图书馆普遍的应用就是自助借还,但是也存在着不少的麻烦,如标签的距离问题干扰问题。产品设计和用户使用的脱节问题。指出厂商和图书馆应形成联盟。曾子明[10]指出在大数据、云计算时代,一切数据都存于云端必将会碰到读者的隐私问题,安全问题和知识产权问题。学者陈嘉懿在论文《智慧图书馆的构建之道——浅谈高校图书馆RFID技术应用新思路》中详细谈了RFID技术的应用现状,RFID技术的出现改变了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模式,全方位的自助服务让图书馆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推动了图书馆服务的人性化。但是技术的不完善,使得读者要么望而生畏要么盲目应用,达不到预期效果,呼吁高校图书馆亟需开拓思路,从需求的提供者转型为技术的推动者,通过技术与应用多方合作的新应用模式,共同努力,规划合理的应用路线图,从而形成真正有效的图书馆RFID应用。李燕波[18]论述了智慧图书馆研究中的不智慧。智慧图书馆对图书馆价值的负面效应,图书馆的价值分为资源价值和社会价值。图书馆的资源又分为信息资源、空间资源和文化资源三类。在经费紧张,电子设备高成本的情况下,过分强调使用现代技术设备,势必减弱传统资源的购置。丰富的馆藏资源、舒适的阅读环境、良好的文化氛围以及合理的布局结构是图书馆的优势所在,过分强调移动、远程,会削弱图书馆物理实体的作用。图书馆有着服务文化、管理文化、空间文化、信息资源组织与共享文化、用户交流文化,先进技术的引入会使得这些图书馆传统文化大打折扣。社会价值:技术的引入会违背了图书馆自由平等地获取知识的宗旨,读者需要投入比较高的经费去购买工具以获取图书馆资源,会将经济穷人推向信息穷人。
智慧图书馆是图书馆的发展未来,目前也有不少的先进技术应用于图书馆,为图书馆的管理和读者的服务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是,已有的研究多侧重先进技术在图书馆建设模式的构想,并且一些构想在图书馆应用也面临着经费紧张问题,一些已用的先进设备也暴露出不少的缺陷,比如应用比较广泛的自助借还机,也存在一些识别上的干扰问题,并且由于厂商和用户的沟通脱节,使得完善上存在制约。智慧馆员的研究文献不多,智慧服务终究需要馆员的参与,应多加强智慧馆员的具体培养和提升研究。智慧图书馆的建立,不会削弱图书馆的实体存在,如何将智慧图书馆有机的融入图书馆实体建设,这方面的研究也应引起重视。智慧图书馆的研究需要更多学者参与形成强大的合力,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做更加深入持久地探讨。
[1] 傅荣贤.西方话语的困惑和中国先贤的智慧:图书馆哲学新论[J].图书情报工作,2008,(9):21-24.
[2] 郑晓华.基于计量统计的Web2.0研究现状[J].图书馆学刊,2011,(1):130-132,136.
[3] 马海群,吕红.2000-2009年《情报科学》文献计量学分析与研究[J].情报科学,2011,29(6):867-873.
[4] 龚舒野.基于NoteExpress的文献计量统计分析应用——以2010—2012年《情报科学》刊载文献为例[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4):17-20.
[5] 李贺,袁翠敏,李亚峰.基于文献计量的大数据研究综述[J]. 情报科学,2014,32(6):148-155.
[6] 阳广元.国内机构知识库研究文献计量统计分析[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10):49-53.
[7] 王世伟.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智慧图书馆 [J]. 图书馆建设,2011,(12):1-5.
[8] 王世伟.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6):22-28.
[9] 曾子明,金鹏. 智慧图书馆个性化推荐服务体系及模式研究[J]. 图书馆杂志,2015,(12):16-22.
[10] 曾子明,陈贝贝.融合情境的智慧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6,(2):57-63.
[11] 董晓霞,龚向阳,张若林,严潮斌.智慧图书馆定义、设计以及实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1,(2):76-80.
[12] 乌恩.智慧图书馆及其服务模式的构建[J].情报资料工作,2012,(5):102-104.
[13] 谢蓉,刘炜.SoLoMo与智慧图书馆[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3):5-10,79.
[14] 郎玉林.智慧图书馆发展策略研究[J].图书馆,2015,(4):77-79,84.
[15] 伊安.约翰逊,陈旭炎.智慧城市、智慧图书馆与智慧图书馆员[J].图书馆杂志,2013,(1):4-7.
[16] 黄力.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图书馆服务模式与内容的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1,(6):51-55.
[17] 陈嘉懿.智慧图书馆的构建之道——浅谈高校图书馆RFID技术应用新思路[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1):54-58.
[18] 李燕波.国内智慧图书馆研究中的“不智慧”[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4,(1):63-68.
BiliometricAnalysisontheResearchofDomesticSmartLibrary
Wang Li-hua
Using bibliometrical method, the essay analyzes 98 academic periodicals about “smart library” published from 2008 to 2016 on CNKI (online),and their year distribution, core authors, institution distribution, keywords frequency distribution, etc. This essay summarizes the current research hotspots, key points,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this field, and provides advice and reference to broaden the research approach of smart library.
Smart Library;Bibliometric Analysis;CNKI
G250.76
A
10.13897/j.cnki.hbkjty.2017.0099
王丽华(1963-),女,太原理工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文献计量。
2017-07-04 责任编辑:张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