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玉娟
脑外科患者术后气管插管的护理策略分析
●娄玉娟
目的:探讨脑外科患者术后气管插管的有效护理策略。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的62例脑外科患者当作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脑外科手术后均行气管插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脑外科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2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术后气管插管时间与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术后气管插管时间[(4.58±0.64)天]明显短于对照组的术后气管插管时间[(7.47±1.15)天];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55%(29/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0.97%(22/31)],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外科患者术后气管插管治疗过程中,采取综合护理干预,不仅可以缩短患者的插管时间、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脑外科;气管插管;护理策略
气管插管是脑外科手术后常用的一种辅助治疗措施,能够为预防误吸、呼吸道吸引、通气供氧、气道通畅等提供最佳条件[1]。对于气管插管患者,必须给予良好的护理干预,以预防气道出现淡痂而诱发的呼吸困难。本研究中,通过对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的62例脑外科患者进行分组实验,脑外科患者术后气管插管的有效护理策略,旨在为提高脑外科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的62例脑外科患者当作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颅脑CT确诊,在行脑外科手术后均行气管插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脑外科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2组,各31例。观察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18~74岁,平均(45.29±8.28)岁;合并慢性支气管炎8例,合并慢性肺炎5例。对照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19~73岁,平均(45.62±8.14)岁;合并慢性支气管炎7例,合并慢性肺炎5例。对2组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术后患者取平卧、头高脚低位,头部抬高10度至15度,以预防误吸,切忌过多翻身、搬动,变换体位时,头、颅、胸保持在同一直线上,操作注意谨慎、轻柔,预防气管扭曲、堵塞、受压、移位、滑脱;同时,保持呼吸道湿润,在气管内用注射泵持续泵入灭菌注射用水,以达到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的目的。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①健康教育。将气管插管的作用、意义、重要性以及疾病相关知识向患者详细讲述,并告知患者家属相关护理常规,预防护理不当而给患者带来的痛苦;②吸痰护理。对患者进行吸痰处理的时候,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吸痰管使用前,将其置于无菌盐水中,测试吸力大小、有无堵塞,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大小适中的吸痰管,先将气管中的痰液吸净,再将鼻腔、口腔内的痰液清理干净,必须一次一管、一用一换,操作时间不宜过长[2];③淡痂的预防。淡痂一般在气管插管后24小时内形成,因此,需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若心率每分钟100~160次,呼吸浅快,每分钟超过30次,血压升高,血氧饱和度降低,则显示淡痂形成,需及时采取吸痰措施,并给予有效的处理。及时记录痰液的颜色、性状及量,对照分级标准,米汤或白色泡沫状稀痰为Ⅰ度,白色或黄白色粘痰较Ⅰ度粘稠为Ⅱ度,黄色明显粘稠为Ⅲ度,根据分级标准判断痰液粘稠度,及时调整泵入湿化液时间及量。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采取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的术后气管插管时间[(4.58±0.64)天]明显短于对照组的术后气管插管时间[(7.47±1.15)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比较[n(%)]
脑外科手术一般比较复杂、预后较差、并发症较多,且术后患者一段时间内无法自主呼吸,因此,脑外科手术后,通常会采取气管插管术进行辅助,这个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3]。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医学护理理念也在不断更新,整体性、综合性、全面性护理模式的出现,为推动临床护理服务水平的提高做出了良好的贡献。
本研究中,对62例脑外科患者进行分组实验,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结果发现:观察组的术后气管插管时间[(4.58±0.64)天]明显短于对照组的术后气管插管时间[(7.47±1.15)天];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55%(29/31)显效率58.06%,有效率35.48%,无效率6.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0.97%(22/31)显效率41.94%,有效率29.03%,无效率29.03%],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研究结果与王培艳[4]、张惠娜[5]等人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说明,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脑外科术后气管插管患者的临床疗效。
综上,笔者得出如下结论:脑外科患者术后气管插管治疗过程中,采取综合护理干预,不仅可以缩短患者的插管时间、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单位: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1]杨玲.脑外科患者术后气管插管的护理观察探析[J/OL].中国社区医师 ,2016,32(27):163+165.
[2]刘瑛.集束干预策略在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气管插管护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2(02):35-37.
[3]袁晓飞,方敏,汪蓉,郭学珍.集束化护理策略在预防心脏术后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作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11):1846-1847.
[4]王培艳.脑外科患者术后气管插管的护理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 ,2015,13(10):257-258.
[5]张惠娜.分析脑外科患者术后气管插管的护理措施[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5(02):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