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正旭
汪曾祺的“眼力”
文/张正旭
一天,汪曾祺带着一位朋友来到茶馆。他俩拣一处偏僻的地方落座,把盏饮茶,叙旧。
就在他们聊得正欢的时候,邻座的三位茶客停止饮茶,目光聚拢在汪曾祺端茶盏的手指上。一个年约七十的老人发话:“刚才端茶盏的那位朋友虽相貌平平,穿着打扮与普通市民没有多大区别,可他笔下功夫非常深厚,一般人不能与之相比。”老人的话像茶香般飘进了汪曾祺和他朋友的耳朵里,两人甚为惊奇。
汪曾祺的朋友带着疑问来到老者面前,微笑着探问:“打扰一下,您认识那位拿笔杆的人吗?”
老人微笑着如实回答:“不认识。”
朋友更纳闷了,再问:“既然不认识他,为何您说他笔下功夫非常深厚,您是根据什么判断的呢?”
老者轻轻地呷了一口茶,说物以像形外展,心由内神聚敛,方知人的品性特点。那位先生一进门,就冲着跑堂的善意微笑,对他人尊重已经形成习惯。进入茶厅,他让你先行,这是他的涵养表现。喝茶时,你们谈论着别人说他的坏话,他的脸上始终保持微笑,这是他的风度外延。他在喝茶的时候,三个手指头握紧杯盏姿势不变,这是他长时间握笔形成的习惯使然。在你们谈话的过程中,他的话语透出谦虚谨慎,身上散发着儒雅气息。综合以上诸多信息判断,他是一位耍笔杆的人,不但学识渊博,涵养风度受文化熏陶滋养,也超乎常人。”汪曾祺的朋友听后钦佩地点点头,跷起大拇指。
这时,汪曾祺也走过来,附在那位老者耳朵旁小声说:“我如果没有看走眼的话,您是跑江湖看相算命的。”
老者说:“好眼力,你的功夫太深厚,佩服。”
摘自维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