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摘要:奥卡姆剃刀理论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把握教学的主要实质,把握主流,解决好教学中最根本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我们应当追求这样的课堂:它有简单的线条,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实践和个性化的阅读体验,能实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奥卡姆剃刀原理;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9-073-1
奥卡姆剃刀(又称“奥坎剃刀”理论)是由14世纪英国逻辑学家奥卡姆的威廉提出的。他在《箴言书注》中说:“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他认为,那些空洞无物的普遍性概念都是无用的累赘,应当被无情地剃除,这就是常说的奥卡姆剃刀。
奥卡姆剃刀理论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握教学的主要实质,把握主流,解决好教学中最根本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力砍”多余枝节——呈现简约美
有关《桥之美》的教学,我区名师潘老师是这样设计的:
(一)导入新课,感受桥之美。
(二)浏览全文,勾画文中表明作者认为桥之美的句子。
(三)交流“批注”,四五段中作者列举了哪几种桥?这几种桥各自美在哪里?
(四)拓展训练:桥,早已超越了它本身的含义,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展开联想,运用比喻写两句。
简单的线条,简单而又有吸引力的预设,整节课就一件事:我为课文勾画、批注。可也就是这么一个“黄金地段”的开发,补充“印刷的空白”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孩子们一头扎进书里,体验着学习的乐趣,完成了学习的整个过程。潘老师并没有为所谓的教学重点、难点,设计好精美的对话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他砍去了众多的环节。但最终,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学得更多,他在带着学生走向通往自主、愉快的学习大路。
二、“搞足”语言实践——凸显内涵美
简约的课堂给学生留下大量的时间进行“语言实践”活动。新课标,突出“语言实践”,就是要让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一篇略读课文,笔者分析了罗布泊的变化以及变化原因后,接着就进行“语言实践”活动,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师:面对罗布泊的消逝作者有何感受?勾画、批注出最令你震撼的句子。
(二)小组合作交流、展示。
(三)用朗读的方式表达你心里的感受。(可以分组读,个别读,男女生读,齐读。)
预设:1.“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人类自身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突出胡杨的无奈与痛苦,沉重如替换为“一棵棵胡杨树,只剩下奇形怪状的枯枝”效果就差多了。)
2.“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痛心?)
……
对于以上几处重点品读,可分组读,个别读,男女生读,齐读,让学生从读中感悟品析。
三、“慧心”解读文本——彰显个性美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写的一篇文质兼美的小品,我将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确定为: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乐观、旷达的人生观和积极的心态。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达成这一目标呢?
(一)元丰六年,即公元1083年,这一年苏轼身处何地?在他身上发生了一些什么事?
小组交流,明确写作背景:
公元1083年,(李定等人)故意扭曲苏轼诗句的含义,以讽刺新法为名大做文章。在李定等小人的诬陷下,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被冠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逮捕入狱,这就是历史有名的“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署公文。
(二)你遭受到的最大的痛苦、不幸是什么?榜样的力量是無穷的。“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在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今天,我们对话苏轼,可否从他身上汲取到一些精神营养呢?
预设:
1.对于我们遭受的不幸与挫折,与苏轼比起来显得是那么的微乎其微,我们应该学习他面对苦难,笑对人生的态度,给自己一个微笑,给他人一个微笑。凡事想开一点,正如《海燕》中所说“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美丽的风景常有,为何苏轼能发现其中的乐趣,因为他有一颗闲心,能在困苦时依旧坦然、释然,豁达乐观。因此,在我们悲观失落时,可以学习苏轼主动发现美,寻求乐趣的方法来调节自己的心情。“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生活中不是没有乐趣,只是没有寻求乐趣的那份闲情逸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