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慧
同理心是指设身处地从别人的角度去体会并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的一种人格特质。同理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是通常所说的情商的核心内容,它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换位思考、倾听能力以及表达尊重等方面。对步入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同伴交往的困扰已经成为学习生活压力的重要来源,而这些困扰往往与是否具有良好的同理心有关。同理心能帮助学生提高同伴交往的能力,改善同伴交往,提高学习生活质量。下面,笔者通过案例来介绍基于同理心的同伴交往教育的经验。
● 把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困扰作为教育的契机
有一次,一篇题目为《智商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东西》的学生周记引起了我的注意。文章列举了班上两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最终得出一个结论:智商低会被人嘲笑,智商高会被人嫉妒,所以请大家跟小健一样做一个成绩忽上忽下的人。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对生活有这样的观察和思考,让身在成人世界中的我,着实感到意外。面对智商高低的问题,学生之间有着怎样的嘲笑和嫉妒,又有着怎样的同伴交往压力呢?于是,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便拉开了序幕。
● 在讨论中理清困扰的根源
课堂上,我先把这篇周记分享给了学生,让他们就这个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个话题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关注和讨论热情。有学生认为智商不仅仅表现在学习成绩上,还表现在其他方面。这一观点在学生中迅速达成一致。接着,学生们就群体中存在的嫉妒和嘲笑现象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生1:学习好的学生常常会有一群人下课都围着他。再看看学习不好的学生,就经常一个人待在那里自己玩,或者跟没什么人玩的同学在一起玩。
生2:有嫉妒心理存在的人,即使学习好的学生做的不是什么炫耀的事,在他看来也是炫耀。
生3:智商高的人该如何使用自己的高智商,不同的方式也会带来不同的结果(被嫉妒或被尊敬)。
生4:嫉妒心理的产生有时可能是父母的原因。例如,某某同学班上有人考了高分,妈妈就会说:“你看看人家,你再看看你自己。”把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做一个比较。
……
课堂上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但学生们的思考和探究并没有就此结束。课后,学生们纷纷围住我表达自己的观点,我顺势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写到作业本上,自主学习还在继续向前。关于智商的讨论,源于学生在生活中受到的嘲笑或嫉妒,理清了这个根源,教师就可以顺势而为了。
● 认识人性的弱点,达成相互理解
顺应学生的需求,我与学生们展开了第二次讨论——嫉妒心。课堂上,许多学生表达了自己在生活中有嫉妒他人的情况,有的学生分析了嫉妒产生的原因可能来源于父母的比较,有的学生表示良性的嫉妒是激发人前进的动力,有的学生也辩证地提出了嫉妒是把双刃剑。而小宇的发言,引发了一场大风暴。
小宇:我嫉妒莹莹,她有24条蚕,我很喜欢蚕,可她连一条也不愿意送给我,还要我用钱跟她买,而她的那些蚕都是别人送给她的。
同学们纷纷表示这种出售的行为是不公平的,如同放高利贷一般,拿别人的蚕赚钱,是奸商的行为。一时间所有的矛头都指向莹莹。
突然,一个学生的发言终止了这场声势浩荡的声讨。
小雅:大家好像都认为这件事是莹莹的错。可我不这么认为,我们要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些蚕,是别人送给莹莹的,那就是属于她的,她在养蚕的过程中是付出了时间和精力的。她有权利决定是送还是卖。我们要尊重别人的意见。
小雅的发言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反思,教室里顿时掌声雷动。这掌声中包含了大家對莹莹的理解,也包含了对小雅同学的新认识。课后,不少学生表示通过这样的讨论,能打开学生间彼此的心结。
另外,还有一个小插曲,在一次关于智商的讨论课上,有两个学业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哭了,那是因为讨论的话题让他们想起了被同学嘲笑的经历。课后,我用了整整一个小时的时间,耐心倾听了他们的心声,感触颇多。在那次聊天之后,我惊喜地发现,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我的信任。我想,做到同理心的第一步,就是倾听。这样的交流,不仅让我深刻地感受到学生所面临的人际交往压力,更让我感受到同理心在同伴交往中的影响之大。
● 在敞开心扉的交流中放下成见,懂得倾听和理解
课上,我首先给学生播放了关于“同理心”的多媒体视频,用形象的动画形式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同理心是不同于同情心的,它是抛开自我已有的认知,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方式。
接着,延续上次课的卖蚕话题,有的同学说:“莹莹除了付出时间和精力以外,她买桑叶养蚕,也是付出成本的。”还有的同学说:“她卖蚕有三天无理由退货以及桑叶的提供这些很好的售后服务。”在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中,大家耐心倾听,放下了成见。此时,理解莹莹的同学就不仅是小雅了,连上节课声讨莹莹的同学也修正了自己的看法,能站在她的角度去理解。
随后,我让学生畅谈生活中还有什么无法理解的事情。学生们谈了生活中有些无法理解的事情。有不少学生提出:作为一个男生,港港平时在同学面前搞怪,甚至呈现妖娆的姿态,这让我们无法理解。面对大家的指责,港港把头埋得低低的,手中的笔也不停地在纸上画着。一时间,课堂氛围变得很沉重。这时我请科学老师向同学们介绍同理心的一些原理。渐渐地,有部分同学表示,也许他是为了逗大家开心。有的同学说:他是想吸引大家的注意,刷刷自己的存在感。学生们渐渐理解了行为背后的原因。
在学生们课后分享感受的作业中,我发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另外,港港本人进行了自我反思,并在课后作业中写道:同学们,对不起,我知道我不应该以这种方式来引起你们的注意,我一定会改进的。
发生改变的不仅仅是港港,还有那两个曾经在课堂上哭泣的学生。学生在被倾听、被懂得的时候竟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同理心的力量初步显现。
● 培养小心理学家,发挥他们的良好影响作用
在关于“莹莹卖蚕”和“港港行为”的讨论中表现突出的小雅在这样的教育活动中凸显出来,俨然成为深具同理心的“心理学家”。当所有的学生都纷纷声讨时,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扭转了同学们的认识,收获了不小的威信。
课后,小雅在周记中这样写道:最近,我变成了一个初级心理学家。我想,我可以帮助他人。首先解决欢欢和小罗的死对头问题。欢欢想和好,却又碍于面子。没办法,我要试着对欢欢做心理教育,让她不嘲讽小罗,这样会好一些。欢欢对待不喜欢的人,总会用语言去攻击。欢欢的同理心不足,才导致这样的问题。所以,欢欢十分需要加强同理心训练。
在面对问题的时候,除了了解相关知识,还需要寻求一些专业人士的指导。于是,小雅就找了学校的心理老师进一步了解了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她不仅观察、理解、帮助别人,还能站在理性的角度上审视自我。在这样的课程活动中,小雅自主探究,不断学习,不仅减轻了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压力,收获了自信,还调节了同学间的矛盾,帮助同学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困扰。这对同学和班级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总会有无尽的困惑,需要不断去疏导。如果同伴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关系,有一定的同理心,有倾诉的对象,有同学的支持,那么,就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帮助他们理性客观地处理好各种矛盾。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积极的心理,这在学校和家庭教育方面都会有积极的影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