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教学设计

2017-10-31 10:04王强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7年20期
关键词:天平质量课堂

● 创新整合点

本节课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以武汉教育云为平台,遵循“让课堂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的理念,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整合作用,借助平板进行互动教学。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贯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问题为线索的原则,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在课前利用武汉教育云平台观看微视频,利用自主学习任务单梳理知识,完成知识的传授;教师在教学各个环节不断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适时点拨诱导,帮助他们动手实践操作,完成知识的内化。

● 教材分析

《质量》一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一节。本节课包括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和用天平测质量三部分知识。教材首先从学生熟悉的铁锤和铁钉、木桌和木椅、练习本和课本出发,通过比较组成这些物质的多少,引出质量的概念,然后介绍了质量的单位──千克、克、毫克、吨,列举了一些物体质量的大小,目的是让学生对千克形成较具体的观念。学生对物体的质量不随位置、状态、形状而改变的知识知道即可。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后两节课的基础。所以这节课,无论是对知识学习,还是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好奇心较强,经过前个阶段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研究问题能力,但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的思维过程。对于托盘天平的使用,学生基本可以完成,但对为什么要这样使用还会感到一些疑惑。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形状、状态、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物理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使用天平的技能训练,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 教学环境与准备

多媒体教室、师生平板52台、微视频及自主学习任务单、武汉教育云平台。

● 教学过程

1.知识回顾

课前,教师录制《质量及其单位换算》《天平的使用》《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三个微视频,编制自主学习任务单并通过武汉教育云平台推送给学生。每位学生登录自己的平台账号,根据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要求认真阅读教师布置的任务,完成知识梳理;进行学习反思,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反馈给教师。课上,教师首先通过武汉教育云平台查看学生的预习情况,以确保他们在课前都观看了微视频,并引导他们说出微视频里面讲了什么内容,回顾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然后让学生走上讲台为大家讲解天平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教师从旁引导,可以看出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在这个模块中,需要学生做到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勇于展现,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让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展开。

设计意图:翻转课堂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为学生提供精心准备的学习资源。课堂上教师通过武汉教育云平台,不仅可以监测学生是否学习,还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为课堂教学的开展提供有效参考。

2.天平的使用

在课堂中,教师让学生分组练习使用托盘天平,小组之间相互协作,一位学生操作时,另一位学生观察、记录。然后教师利用平板拍摄学生动手操作的画面并将其投影到屏幕上,在学生动手实验结束后让他们观察教师拍摄的照片,判断照片上同学的操作是否正确。这个教学环节以学生为中心,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学生操作的不当之处并及时记录下来。让学生动手实践并暴露出操作的问题,以及通过使用天平的技能训练,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天平的使用方法,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测量粉状物体(如食盐)、一瓶水、一张A4打印纸的质量,扩展学生的思维。

设计意图:学生在课前微视频中已经学习了天平的使用,但考虑到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所以在这个环节安排学生动手实践,相互协作,合作探究,能有效培养他们的物理核心素养。

3.能力迁移

教师让学生通过平板答题,再通过武汉教育云平台实时收集答题结果,将每道题目赋分,平台即可呈现出学生的得分情况以及每道题目有多少人选择A、B、C或D;学生在作答后也可以马上知道正确答案和答題方法、思路。这能让教师清楚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进行针对性辅导。

设计意图:本环节借助新技术手段,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能方便教师诊断自己的教学,及时查漏补缺。

4.反馈训练

对于主观题目,教师也让学生直接通过平板作答提交,教师通过平台可以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查看部分学生的答案,并选择有代表性的答案让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及时修正自己的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新技术手段将主观题投影出来,能让师生共同批改,相互发现错误,学习优秀学生的解答。这样训练对消除学生迷思概念非常有帮助。

5.课堂小结

最后,教师通过知识树和学生一起总结这节课的内容,并结合生活实际,给他们布置作业:回家帮助父母测量他们的身高和体重,计算他们的BMI值,侧面了解父母的身体情况。

设计意图:这样将物理与生活结合,对学生而言也是一次爱的教育。

● 教学反思

本节课,笔者将翻转课堂引入教学,并大胆借助武汉教育云平台、平板进行授课。整堂课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微课,课上展示学习成果,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这是跟以前教授式课堂的一大区别。但这不是忽略教师的作用,在整个课堂中,教师是引导者,发挥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小组合作竞争,组内小组协作,组间竞争,通过奖励小花个数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学助手和互动课堂两大工具及时呈现反馈,能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从而采取合适的策略。endprint

在教学前后,笔者深切感受到数字时代的教师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翻转课堂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协作能力,让学生在课前学习新知识,在课上内化、巩固知识。在实施中,学生参与度较高,教学各个环节得以顺利进行,基本达到预期效果,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到凸显。但由于个人水平有限,翻转课堂的实施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第一,对课堂突发情况反应不够,尤其是抢答环节。有学生光抢答但实际不会(课前没有充分想到有的学生为了抢答而抢答,并没有认真思考问题),没有有效地进行反馈。

第二,合作学习是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设定具体的学习目标,这样可以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1]然而,本节课笔者没有成功建立小组评价机制,对小组成员发言没有及时增加奖励小花进行反馈。

第三,形式上的“翻转”并不难,而要实现翻转学习、达成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愿景,不仅需要技术的支持,更需要教师加强TPACK的学习,重新审视自己的技术观、教学观,在实践中体会技术知识、学科内容、教学法三者的融合贯通,寻求创新与突破,从“知识传递者”蜕变为“知识创造者”,提升自己的职业价值。[2]由于教学风格的原因,笔者对学生的亲和力还不够,各个环节的语言衔接仍需锤炼。

参考文献:

[1]王瑞.新课程背景下合作学习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3.

[2]黄桦.TPACK视角下的高中物理翻转课堂实践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2016(02):77-83.

基金项目:本文系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第三批教师个人课题“翻转课堂在初中物理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课题批准号:2016G422)阶段性研究成果。

点 评

武汉市纱帽中学王强老师的《质量》一课,给我们展现了用PAD借助云平台上课,真正意义上辅助了教学,为学生创造了个性化的大数据学习环境,满足了每位学生的个体需求。

1.利用平台的推送功能,创造学生个性化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王老师课前将三个概念性知识点制作成三个微视频,通过平台将这三个微视频推送给学生,并下发给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让其在家主动、有目的、轻松愉快地学习,以便他们随时随地展开专属化学习,并在系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形成综合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同时,真正实现个性化学习。

2.借助PAD、交互电视、平板等现代化教学工具,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大大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物理教学必须展现思维过程,所以学生实践的过程应该得以展现。王老师通过PAD拍照上传功能,将学生的操作即时展现,在课上做到了实时传送学生的实验过程、解题过程、答案等。教师或学生可以进行有针对性、个性化的讲解或分析,展现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过程,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

3.通过大数据的智能分析,教师即时了解学情,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学生利用平板答题,云平台能将每位学生答题情况的结果和过程数据,智能生成各种报表,然后教师可以根据数据分析、错题列表、错误分析、知识点错误率排行、具体知识点等,第一时间掌控学情,持续调整优化自己当堂课的教学计划与内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学生直接建立自己的电子错题本,以备复习时用,真正实现了个性化自主学习,促进了学生个性化成长。

但有两点需要注意:①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刻意地去用一些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要在真正需要用、必须用时再用。翻转课堂是要在需要的时候,恰到好处地使用,而不是每节課都适用。我们还可以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自己边看微视频,边动手操作,让他们真正地会学、学会。②对于PAD拍照上传的功能,大多数教师都会使用,但能不能将学生动态的操作过程用PAD录制下来,并实时传送,让学生去观察、分析呢?如果将这些宝贵的资料保存下来,那能不能在复习时将它当成教学素材重复使用呢?我想如果这样做的话,学生会印象更深刻,更乐于学习。endprint

猜你喜欢
天平质量课堂
欢乐的课堂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写字大课堂
倾斜的天平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睡个好觉
简易天平
比轻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