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赟
太行山北麓的灵丘县,5月的天气依然是凉风送爽,格外惬意。县城北面的韩家房村,一片150亩地的有机紫斑牡丹,从漫长的冬季休眠中复苏过来了,冒出了新芽,生出了新蕾,美丽的牡丹花朵即将开放。有机牡丹的规模化种植,在晋北地区尚属首次,是我到村近两年时间的工作成果,它也凝聚了全村人的创业的艰辛,被视为韩家房村老百姓增收致富的“灵丹”。
前年8月,刚刚到韩家房村工作没几天的我走进罹患脑血栓的贫困户杜玉堂家时,鼻子不自觉得涌出一股酸意。他的院子里一片凄凉,顶上满是破洞的牲口棚里堆满了杂物,院子里种着几株垂头丧气的南瓜,拥挤破旧的矮房里堆满了各种破旧的杂物。老汉斜躺在炕的一角,昏暗的灯光映照着他紧闭的眼睛。村支书轻喊了一声,玉堂老汉突然一激灵,连忙起来把我们让到炕上,嘴里反复地说着“要不是村干部老来,俺都不知道咋活,亏得有党的好政策……”我紧紧盯着老汉的双眼——如果你见到这样的眼神,也一定会被触动——有期盼,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迷茫,是对自己余生的彷徨;有无奈,是对一副病躯的愤愤……而更加深刻地印入我脑海的,则是其中的希望和不甘:他们要改变,这就足够了。
夏花缤纷到秋叶翩然,我走遍了韩家房村的家家户户,见到了许许多多眼含希望的眼神,这些眼神汇集在我脑中,挥之不去。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到一条致富之路,让他们的希望在这条路上延续下去,这是我这两年到村工作的责任。
2015年,单位要选派干部到贫困县担任农村第一书记。我想起了曾任小岗村第一书记的沈浩,再加上我对农村广阔天地的向往,我决定投身脱贫攻坚的行列中。临行前,团中央书记处和有关部门领导嘱咐我,“你去农村基层工作是锻炼,更是党组织交给的光荣使命”。在一年多的时间中,我时刻不忘这些嘱咐,丝毫不敢懈怠,唯恐辜负了组织的信任。
起初的融入是困难的。为了搞清楚村庄土地利用现状,我爬山下田,用双脚丈量了韩家房村一万多亩土地,所有的沟沟壑壑都熟稔于心。为了解农民们的想法,我就借着村里收秋、修路等机会跟大伙儿一起干活,从看似闲篇的交谈中与大伙儿拉近感情。渐渐地,我用自己的真诚和行动赢得了村干部和农民们的信任,成了地道的韩家房人。
工作中也充满了辛酸。当辛苦地付出不被大伙儿理解的时候,当苦口婆心做阻挠修路村民工作的时候,当怀孕的妻子妊娠反应严重无人照料的时候,我曾几次萌生过退意,但是,想到肩上的责任,这些念头很快打消了。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也不是为自己而战斗,而是肩负着带领全村1000多农民增收致富的使命和责任,我不能放弃!
我和村干部反复商议,我们共同希望抓住灵丘县面向京津冀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和生态旅游的契机,寻找一条带领全村农民不离乡的增收致富路。可是韩家房村地处晋北高寒地区,有无霜期短、极端气温低、海拔高等先天弱势,并且村里多以老弱劳动力为主,很多高附加值的农作物不适宜在此种植。这是一个很挠头的问题。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征询了多位专家,却始终没有头绪。
一则林业部门在全国范围推广油用牡丹种植的消息引起了我的兴趣,于是我对油用牡丹这一产业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发现紫斑牡丹这一品种具备耐干旱、耐贫瘠、耐高寒、田间管理简单、生长周期长等特点,并且属于朝阳产业,这不正是为咱们村量身定做的吗?我和村干部商量,他们却都摇头,我耐心地讲了几个小时大家仍然是将信将疑。没办法,我只好自费带着几名村干部去了几个已经开始种植油用牡丹的地方查看比选,又邀请技术人员到韩家房村实地调研,前后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才做通了村干部们的工作,村两委确定了今年150亩油用牡丹试种的规划。
村干部的思想统一了,农民们依然有顾虑,为了打消这些顾虑,村里一方面引进合作伙伴,签订了20年的长期回购协議,并由其先期垫资提供苗木,而后在4年的回购款中抵扣苗木款;另一方面,争取到团中央和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帮助解决腾地、耕地、栽植人工、肥料等前期投入等。再加上村里党员干部带头响应,我和村干部天天做种植户的工作,终于在紫斑牡丹栽植的前一周,说服了所有种植户。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转眼又是一春,150亩试种牡丹终于顺利过冬了。大年初九晚上,村两委开会商量今年的重点工作,其中牡丹种植将扩大到500亩,大家脸上都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不知疲倦地从日暮谈到夜半,外面已经飘起了雪花,似是迫不及待地要催开那朵朵倾国倾城的牡丹。真正的美,不就在这基层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