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开创湖北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

2017-10-31 18:08蒋超良
人民论坛 2017年27期
关键词:国家战略军民融合

蒋超良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国家主导和市场运作相统一;必须向重点领域聚焦用力,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必须突出问题导向,创新体制机制;必须勇于担当,真抓实干,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关键词】军民融合 国家战略 深度发展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湖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发挥科教力量雄厚、军工资源丰富的优势,做了大量工作,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遵循,努力在“统”字上下功夫、在“融”字上做文章、在“新”字上求突破、在“深”字上见实效,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加大统筹力度,在“统”字上下功夫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国家主导和市场运作相统一,把军民融合发展理念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全领域全过程,统筹谋划,强力推进。

统筹领导力量。近年来,湖北省先后成立了省军民结合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省军民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专项领导小组,有效加强了军民融合发展的领导和协调。我们正在抓紧贯彻落实党中央新部署新要求,建立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科学设置军民融合发展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积极组建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完善职能配置和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推进军地协同,确保党中央关于加快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统筹政策规划。湖北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对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作出了专门部署,同步推进体制和机制改革、体系和要素融合、制度和标准建设。湖北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联合出台关于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在规划、土地、资金、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引导支持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政策措施。下一步,我们将抢抓“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发展、海洋强国等重大战略机遇,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军工经济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编制和实施军民融合发展“十三五”规划,推动军地之间方向对接、目标对接、需求对接,促进军民两大体系在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系统整合,发挥好军民融合对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向支撑拉动作用,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综合效益最大化。

统筹优势资源。湖北作为军工大省、科教大省、工业大省,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战略资源,在军民两用技术研发、创新、转化和产业化发展方面具有优势,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前景广阔。我们将继续发挥优势、挖掘潜力、整合资源,凝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合力。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和政策制度体系;着力促进以人才为核心的要素双向流动,实现共建共用共享;着力推进军地协同创新,争创全国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着力发展船舶海工、航空航天、光电子信息、北斗导航等优势产业,把军民融合产业打造成为湖北重要的支柱产业;着力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整体支撑能力;着力推动后备力量建设转型发展,构建军民融合、平战一体的国防动员体系。

聚焦重点领域,在“融”字上做文章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必须向重点领域聚焦用力,抓住关键、突出重点,不断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升融合层次,以点带面推动整体水平提升。

做好产业发展融合文章。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领域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也是衡量军民融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们将以国家军事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牵引,把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积极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继续聚焦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航空航天、光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领域,以襄阳航空航天工业园、孝感军民结合产业园、武汉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基地三个国家级示范基地为载体,加快培育一批军民融合型企业集团。到2020年,力争培育5家总收入过100亿元的龙头企业、20家总收入过20亿元的骨干企业。

做好科技创新融合文章。近年来,我们努力探索建立多方参与的产业技术创新机构和产业联盟,面向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两个需求开展协同创新活动,积极推进军民技术双向转移和转化应用,取得了一批有影响的成果。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优势,把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措施在军工领域落地落实,以湖北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院士工作中心、雷达技术军民融合武汉大学协同创新中心、湖北激光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现有科技创新平台为基础,搭建更多军民融合、产学研一体的科技协同创新平台,支持各方合作组建军民融合技术创新联盟和产业发展联盟,促进军工单位与民口单位在科研创新服务平台和人才团队方面共建共享。

做好基础设施融合文章。湖北在战时支前、人民防空、联勤保障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负有重大责任。我們按照军队保障社会化的要求,大力支持企事业单位参与军队生活服务、工程建设、装备维修等活动,先后拿出10亿元资金支持驻鄂部队建设。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盘活用好存量资源,优化配置增量资源,坚持把军民融合发展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贯彻国防要求,推动形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军地需求、公共设施建设兼构人防工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共用、国防基础设施服务地方发展、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融合发展的格局,发挥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最大效益。加强与武汉联勤保障基地的联系,利用湖北省的交通、物流等资源为部队提供联勤保障服务。积极配合军队和武警部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工作,将部分行业项目纳入军民融合发展体系规范管理。endprint

坚持改革创新,在“新”字上求突破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必须突出问题导向,创新体制机制,拓展发展空间,探索融合模式,努力走出一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新路子。

在构建新机制上求突破。近年来,湖北省积极支持央企投资机构与省高新技术投资有限公司、省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公司等组建产业投资基金,参与湖北军民融合产业项目建设。目前,2.5亿元的湖北航天高投光电子投资基金已经完成组建,10亿元的湖北船舶与海洋科技投资基金已达成组建协议,100亿元的湖北长江航天产业基金已成立。大力服务“民参军”,在已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的单位和军工保密资格认定的单位中,民口单位均超过60%。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制约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坚决拆壁垒、破坚冰、去门槛,破除制度藩篱和利益羁绊,努力在构建新机制上寻求突破。积极构建推动军工领域开放式发展的新体制,支持军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和投资建设,推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多元合作机制,争取更多的重大军民融合项目在鄂投资建设,鼓励军工单位采取多种合作形式参与省内重大项目建设;完善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信息共享机制,搭建军民融合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军工单位与民口单位沟通交流信息、开展技术合作;创新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投融资机制,建立规范的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投资基金,采取多种形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非涉密人民防空工程建设,支持军品科研生产企业上市融资。

在拓展新领域上求突破。随着航天、航空、电子信息等军民融合产业相关政策的出台,卫星应用、通用航空和商业航天、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等新兴领域军民融合发展呈现加速发展态势。下一步,我们将积极适应国防建设和市场需求,在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突破一批军民融合优势产业领域和共性关键技术,着力推进船舶与海洋工程、航空航天、光电子信息、北斗导航等领域融合发展,做到应融则融、能融尽融。重点关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最新成果,紧盯面向未来市场需求的前沿性、引领性和颠覆性技术,抓好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储备,大力谋划一批、跟进研究一批、加快建设一批,尽快形成规模、产生效益。

在探索新模式上求突破。今年1月,中国航天三江集团首次商业卫星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一箭三星”准确入轨,这是湖北军民融合发展的新突破,为我们探索军民融合发展新模式树立了标杆、积累了经验。目前,航天科工集团研发的“虹云工程”卫星项目已与湖北省国土、农业等部门进行了应用需求对接,第一颗验证卫星定于明年发射。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探索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新模式,支持政府投资平台公司参与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建设,巩固和提升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商业模式;扶持一批掌握军民两用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通过承担国家军品项目,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支持有条件的开发区和军工单位建设军民融合科技孵化器,孵化一批科技型小微企业;支持高、精、尖军工科研成果和产品向民用转化,打造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

强化使命担当,在“深”字上见实效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必须勇于担当,真抓实干,发扬钉钉子精神,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强化政治责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把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作为重大政治责任,作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重大机遇,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确保正确方向,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强化国防意识,满腔热忱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大力开展拥军优属活动,为强军兴军创造良好条件、提供地方应有的支撑。

完善法规制度。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发挥好法律法规的规范、引领和保障作用。近年来,湖北省出台了实施《国防动员法》的办法、深入推进人民防空改革发展的决定等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抓好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健全地方配套性实施性法规,重点完善经济建设贯彻国防要求、“民参军”市场准入等方面法规,进一步完善湖北省支持军民融合发展的制度措施,为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加强协同配合。充分发挥省军民融合发展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的作用,加强组织协调,研究解决重大问题,推进重点改革工作。督促发改、科技、教育等政府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在发展战略、产业融合、科技协同、资源共享等方面协力推进军民融合。优化服务保障,协调服务重点军品科研生产任务,加强军工单位周边环境治理,支持军工企事业单位深化改革。支持各级军事机关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共同落实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各项任务。

狠抓督办落实。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只爭朝夕、紧抓快干,加快推进重点任务、重大工程、重要政策举措落地见效。健全督查落实机制,完善军地联席、情况会商、现场办公、督办问责、考核评估等制度,加快构建军民融合统计指标体系。采取切实有效的督查办法,对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相关项目的组织实施、建设进度、质量标准、经费使用等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形成督导常态化,强化工作执行力。健全激励机制,加强舆论引导,推广先进典型,营造浓厚氛围,推动湖北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谈军民融合:是国家战略 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人民网,2017年1月23日。

责编/宦宸 宋睿宸 美编/宋扬endprint

猜你喜欢
国家战略军民融合
文化产业发展:国家战略新境界
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战略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协同研究
军民融合产业的四川探索:产业基金的逻辑和方案
特朗普的“军民融合”政策能兑现吗?
网络强国战略下的媒体融合问题研究
军民融合模式在舰艇指挥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日本颁布“国家战略”帮助“老年痴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