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驱动:基于制造企业智能化的股权结构实证研究

2017-10-31 22:08庄雷赵成国张驰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股权结构高管股权

庄雷+赵成国+张驰

摘 要:从投资者结构角度研究企业层面工业智能化的驱动力,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股权结构对企业智能化投资的影响。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股权结构对企业智能化投资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股权集中角度看,一定的股权制衡很有必要,一股独大不利于企业智能化投资;从企业性质看,公有企业更愿意进行智能化投资,个人私有的第一大股东不太愿意进行智能化投资;从激励角度看,高管薪酬与智能化投资之间的关系不明确,说明目前的薪酬激励制度不够合理;从地区文化角度看,越是发达的地区企业越容易接受智能化投资。

关键词:

工业智能化;股权结构;委托代理

文章编号:2095-5960(2017)05-0090-10;中图分类号:F420;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粗放增长阶段,现已进入中低速集约化发展阶段。在这一宏观经济转型过程中中观产业结构急需做出调整优化,而产业升级归根到底需要微观的企业来落实。纵观整个工业的发展史,从工业1.0—机械化,到工业2.0—电子化,到工业3.0—信息化,再到工业4.0—智能化。新一轮互联网化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地发生并且正在加速推进,工業企业也积极利用互联网工具来提高企业的智能化,以应对社会发展趋势的要求(Tambe et al.,2012)[1]。企业的智能化是沿各部门以及价值链实现生产或服务的互联互通,使得企业组织结构的效率提高并获得竞争优势,提升企业竞争力。然而,企业智能化升级投资过程中不同的投资者有不同看法,因此,企业股权结构对智能化投资的影响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企业的智能化投资虽然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产业升级有巨大作用(汪淼军等,2007)[2],但智能化投资活动的长期性特质以及现代企业的代理问题使得企业的智能化投资表现各异(Brynjolfsson,Hitt,1996)[3]。首先,智能化投资活动是一项系统性投资,投资金额大,建设周期长,回报收回期也较长(Aral,Weill,2007)[4],短期投资效益不明显,使得投资人不愿进行及时更新。其次,智能化投资更多的是用来节省成本,其产出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即使经理人做了最大努力,智能化投资依然无法解决扩大销售收入的问题,反而增加了费用支出,所以经理人一般不愿意进行智能化投资。最后,智能化投资项目具有跨期权衡性。智能化支出发生在近期,但它的收益很可能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实现。限于经理人的任期,风险回避型经理不愿意对风险性的长期智能化项目投资。另外,智能化投资活动过程的信息不对称加重了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使代理问题变得更加严重(Jensen,Meckling,1976)[5],这直接影响其投入水平。

本文将从投资者结构角度研究企业层面工业智能化的驱动力,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股权结构对企业智能化投资的影响。利用2010-2014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实证检验股权结构与企业智能化投资的关系。文章结构如下:第二部分从理论上分析企业的智能化的股权结构方面的驱动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第三部分选择实证研究的数据样本,分析模型的变量设计以及数据的描述统计;第三部分实证检验股权结构对企业智能化影响的假设,并进行相应结果的解释说明;第四部分是结论与启示。

二、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回顾中国的工业化和信息化道路,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工业化基本上与信息化同步进行,也就是说中国直接进入了工业2.0,并在加速进入工业3.0阶段。传统工业急需通过互联网化来实现工业3.0,在工业2.0和3.0阶段中国企业引进和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快速进行信息化。但在智能化方面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不大,需要自主创新来有所突破,工业4.0任重而道远。这些任务归根到底要依靠企业来落实。而企业的智能化投资主要是由企业所有者和高层管理人员来决策的,因此,从股权结构来分析企业的智能化,找出较优的投资者结构,有利于为企业改革提供良好的战略选择。同时,现代企业中所有者和管理者分离,使得公司治理中的委托代理问题严重,需要进行合理分析,寻找较好的激励措施。

1.股权集中与智能化投资的关系

股权集中度对企业智能化投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在股权高度分散的情况下,单个中小股东由于持股比例很小,监督收益不足以弥补监督成本,搭便车行为是其最优选择,因而不利于企业智能化投资过程中代理问题的解决(Baysinger et al,1991)[6]。而大股东有动机也有能力对经理人实施监督,使他们按照股东的利益行事,保证风险项目的执行。但股权集中在少数或个别大股东手里,可能会出现大股东的堑壕效应,即大股东凭借对企业的控制权获取隐性收益,这种收益只为大股东享有,而不能为其他股东分享,从而造成对小股东利益的侵害。大小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使得企业的智能化投资变得更加复杂。总体上,大、小股东都会支持智能化投资。而基于税务等原因大股东更看重长期的资本回报,股权越集中,企业越愿意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Clemons et al.,1993)[7]。

合理的股权制衡①,一方面可以加强对管理者的监督,降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避免集体所有(包括国有)企业的产权主体缺位而引发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另一方面前几大股东能够积极监督第一大股东,防止大股东利用绝对控制权以损害其他股东利益为前提来牟取私利,使得股权制衡情况下的集体决策更有利于保证意见趋于中和而不极端,保证了投资决策科学合理,能有效降低投资活动的潜在风险,提升企业投资绩效。理想的股权结构需要多个大股东同时存在,并且他们之间的相互监督可以内部化控制权私人收益(La Porta et al.,1999)[8]。所以,股权制衡的存在有益于智能化投资。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股权制衡有利于企业智能化投资,股权制衡度太低不利于智能化投资,特别是一股独大不利于智能化投资。

2.股权性质与智能化投资的关系

股权性质主要分为公有和私有两种,公有又分为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从理论上说,国家股有效持股主体出现缺位,出资人权利只能通过特殊的多级委托代理关系,由政府官员代为行使(任海云,2010)[9]。政府官员一般领着固定工资和与其他行政人员类似的福利,以致无法从制度上保证其对企业经营者有充足的监控动机。国家股有效持股主体缺位是目前上市公司国家股低效的主要原因,其直接后果是政府对上市公司形成了产权上的超弱控制。企业经营者利用政府在行政上的超强控制和产权上的超弱控制形成了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而经营者一般不愿意从事风险性的长期投资。从股东监督的角度来看,国家及其代理人所具有的特殊地位使这种监督难免带有行政色彩。长期的所有者目标并不是他们的主要目标,当长期所有者目标和短期行政目标发生冲突时,他们有可能以短期行政目标代替所有者目标,使长期利益受到侵害。并且考虑到其职位的稳定性,股权代表的行为可能会短期化,并可能为保住其职位而有意去迎合上级主管部门。企业所有制和创新等长期投资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Lee,Oneill,2003)[10]。

股权性质影响着企业的智能化投资活动(Czarnitzki,Kraft,2004)[11]。智能化投資是一项节约成本的系统性工程,实务性较强,建设风险比较低。特别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信息化、智能化等是政府部门所倡导的,因此,大部分国有企业等都愿意进行信息化改造。一些私营企业鉴于智能化的成本太高而不愿进行信息化改造,仍然保留传统的人力消耗生产方式,特别是中小私营企业由于购买力相对不足,连移动信息化的需求程度都比较低。由此,可以得到以下假设2:

假设2:越是中小私有控股企业越不愿进行智能化投资。

3.高管激励程度与智能化投资的关系

企业高级管理层的信息化认知态度对智能化投资有较大影响。激发条件(支持动力)和保障条件(促进机制)是企业高管支持智能化的动机,主要受高管感知的外部环境压力、组织发展和企业信息化绩效的影响(Dong et al.,2009)[12]。已有案例研究基于高管资源管理自由度不同对信息化支持态度不同,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高管的任期绩效考核,发现换届时高管会紧缩信息的投入预算(白海青和毛基业,2014)[13]。

高级管理的激励程度对企业的智能化投资也有影响。理论上讲,高管薪酬与企业经营利润相关,而智能化投资短期内会大量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高管薪酬的短期激励程度越高,高管越不愿意进行智能化投资(Tambe,Hitt,2012)[14]。而在长期来看,智能化投资会降低运营成本,增加企业的营业利润(Aboody,2000)[15]。由于中国企业智能化行动的时间不长以及大部分企业高管任职年限不长,本文更多检验其短期效果。根据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的调查①,企业高管在移动化建设中普遍存在“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即表面上重视,实际上却参与程度不够。由此,可以得出假设3:

假设3:高管薪酬短期激励越大,越不愿意进行智能化投资。

4.地区文化差异

不同地区的民风不同,文化认知存在差异,表现在公司治理方面也存在着差异(Joshi et al.,2010)[16]。一般来说,发达地区的企业员工更容易接受潮流的东西,他们更愿意尝试一些新兴的技术工具,而落后地区的企业员工相对保守,对新事物的排斥心理较大(Hoskisson,2002)[17]。企业主要管理人员一般在企业总部所在地区生活,受该地区的文化影响较大,进而该地区文化将影响企业的投资管理决策。企业总部所在地区的经济文化水平也影响企业智能化投资的倾向。由此,可以得出假设4:

假设4:越发达地区的企业越容易接受智能化投资。

三、计量模型和数据描述

(一)变量设计和模型

根据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本文选择如下变量(具体见表1)进行实证检验企业智能化投资与股权结构的影响关系。

(二)计量模型

其中,lnznh表示企业智能化投资(Kleis et al.,2012)[18];lncgt表示企业的股权结构,包括股权集中度,股权性质,股权激励程度,地区文化差异等;X表示控制变量,包括资产规模,财务杠杆,经营时间等(Xue et al.,2012)[19]。

(三)数据描述

本文以2010—2014年期间制造业上市公司样本,其中剔除掉收集数据当年和前一年上市的公司,目的是控制公司治理不会受到公司刚上市的影响;剔除掉ST、资不抵债即所有者权益为负的公司,目的是控制极端值对统计结果的不利影响。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WIND数据库,中证网(http://www.cs.com.cn)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http://www.csrc.gov.cn /pub /newsite /)网站。所有数据来自各公司的财务报告以及附注,具体见表2。

根据描述性统计以及相关性检验结果(见表2和表3)显示,企业的智能化投资与股权集中度、资产负债率、人力投入回报率以及公司运营时间呈负相关,而与高管薪酬激励度、有形资产率、净资产收益率呈正相关,而与第一大股东没有显著关系,具体影响结果有待进一步的分析。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股权集中的实证结果

在控制企业规模、财务杠杆、经营年限等之后,本文检验了股权集中度与企业智能化投资的关系。表4显示,股权集中度与智能化投资显著负相关,即股权越集中越不利于企业的智能化投资。股权制衡度检验结果显示,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智能化投资显著正相关,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智能化投资负相关,这说明大股东控制力越强,越不愿进行智能化投资,而其他股东的股权越集中越有利于企业智能化投资。总之,检验结果说明一股独大不利于企业智能化投资,一定的股权制衡能促进智能化投资,假设1得到验证。

股权集中度的实证检验结果说明在智能化投资中,第一大股东基于长期成本收益考虑不太愿意进行智能化建设,而小股东等更加愿意进行智能化投资,以便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从而获得更多收益(Dewan,Ren,2011)[20]。

(二)企业性质的实证结果

在控制企业规模、财务杠杆、经营年限等之后,本文检验了企业性质与企业智能化投资的关系。表5显示,企业性质与企业智能化投资负相关。相较而言,公有企业更倾向于进行智能化投资,而私有企业的智能化投资活动较弱。加入第一大股东的控股比例以及其与企业性质的交叉项的实证结果显示,企业性质与企业智能化投资也呈负相关,第一大股东的控股比例与智能化投资呈负相关,而交叉项的系数与智能化投资呈正相关。总之,这进一步表明以个人私有的第一大股东不太愿意进行智能化投资。

(三)高管薪酬激励的实证结果

在控制企业规模、财务杠杆、经营年限等之后,本文检验了高管薪酬激励与企业智能化投资的关系。表6显示,高管薪酬激励度与企业智能化投资没有显著关系。这说明智能化投资对高管薪酬影响不大,也反映了目前的高管薪酬制度比较呆板,无法发挥真正的激励作用。

(四)地區文化差异的实证结果

在控制了企业规模、财务杠杆、经营年限等之后,本文检验了高管薪酬激励与企业智能化投资的影响关系。从表7看,地区的发达程度与企业智能化投资显著正相关,说明越发达的地区企业越容易进行智能化投资,假设4得到验证。这也印证了发达地区的企业,各级员工接受新知识以及潮流比较容易,更容易借助新兴的工具来改善企业的生产管理(Mithas et al.,2013)[21]。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从投资者结构角度研究企业层面工业智能化的驱动力,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股权结构对企业智能化投资的影响。在中国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的情况下,委托代理问题在智能化投资活动中比较严重,股权结构的特征会影响智能化投资决策。以2010—2014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股权结构与企业智能化投资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股权集中角度来看,一定的股权制衡很有必要,一股独大不利于企业智能化投资;从企业性质看,公有企业更愿意进行智能化投资,个人私有的第一大股东不太愿意进行智能化投资;从激励角度看,高管薪酬与智能化投资之间的关系不明确,说明目前的薪酬激励制度不够合理;从地区文化角度看,越是发达的地区企业越容易接受智能化投资。

面对工业4.0升级的需要,制造业企业的智能化投资是需要的(董祺,2013)[22],结合实证结果,得到如下启示:第一,合理的股权结构是完善公司治理的基础。合理的股权结构能有效监督经理人的行为,合理保证中小股东利益,有利于企业智能化投资项目的正常开展。第二,进一步加强企业改革,实现股权投资多元化,引入合格的战略投资者,合理进行智能化投资。第三,制定合理的高管薪酬制度,充分调动高管的长期投资积极性。第四,加强地区文化交流,鼓励企业文化的多样性,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接受新事物。

参考文献:

[1]Tambe P,Hitt L M,Brynjolfsson E.The extroverted firm:How external information practices affect innovation and productivity[J].Management Science,2012,58(5):843-859.

[2]汪淼军,张维迎,周黎安.企业信息化投资的绩效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浙江企业的经验证据[J].中国社会科学,2007(6):81-93+206.

[3]Brynjolfsson E,Hitt L.Paradox lost? Firm-level evidence on the returns to information systems spending[J].Management Science,1996,42(4):541-558.

[4]Aral S,Weill P.IT assets,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and firm performance:How resource allocations and organizational differences explain performance variation[J].Organization Science,2007,18(5):763-780.

[5]Jensen M C,Meckling W H.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6,3(4):305-360.

[6]Baysinger B D,Kosnik R D,Turk T A.Effects of board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on corporate R&D strategy[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1,34(1):205-214.

[7]Clemons E K,Reddi S P,Row M C.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the organiz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y:The “move to the middle” hypothesis[J].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1993,10(2):9-35

[8]Porta R,Lopez-de-Silanes F,Shleifer A.Corporate ownership around the world[J].The Journal of Finance,1999,54(2):471-517.

[9]任海云.股权结构与企业R&D投入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0(5):126-135.

[10]Lee P M,Oneill H M.Ownership structures and R&D investments of US and Japanese firms:Agency and stewardship perspective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3,46(2):212-225.

[11]Czarnitzki D,Kraft K.Management control and innovative activity[J].Review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04,24(1):1-24.

[12]Dong L,Neufeld D,Higgins C.Top management support of enterprise systems implementations[J].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09,24(1):55-80.

[13]白海青,毛基业.CEO支持信息化的动因:激发条件与促进机制[J].南开管理评论,2014,17(4):114-125.

[14]Tambe P,Hitt L M.The productiv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vestments:New evidence from IT labor data[J].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2012,23(3-part-1):599-617.

[15]Aboody D,Lev B.Information asymmetry,R&D,and insider gains[J].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0,55(6):2747-2766.

[16]Joshi K D,Chi L,Datta A,et al.Changing the competitive landscape:Continuous innovation through IT-enabled knowledge capabilities[J].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2010,21(3):472-495.

[17]Hoskisson R E,Hitt M A,Johnson R A,et al.Conflicting voices:The effects of institutional ownership heterogeneity and internal governance on corporate innovation strategie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2,45(4):697-716.

[18]Kleis L,Chwelos P,Ramirez R V,et al.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tangible output:The impact of IT investment on innovation productivity[J].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2012,23(1):42-59.

[19]Xue L,Ray G,Sambamurthy V.Efficiency or innovation:how do industry environments moderate the effects of firms IT asset portfolios?[J].MIS quarterly,2012,36(2):509-528.

[20]Dewan S,Ren F.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firm boundaries:Impact on firm risk and return performance[J].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2011,22(2):369-388

[21]Mithas S,Tafti A,Mitchell W.How a Firms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and Digital Strategic Posture Influence Digital Business Strategy[J].Mis Quarterly,2013,37(2):511-536.

[22]董祺.中國企业信息化创新之路有多远?——基于电子信息企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3(7):123-129+171.

Industry 4.0 Drive: Empirical Research on Ownership Structure in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Intellectualized

ZHUANG Lei1, ZHAO Cheng-guo1, ZHANG Chi2

(1.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Nanjing 211800, China;

2.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211189, China)

Abstract:

We research driving force of industrial intellectualized in an enterprise level from an investor point of view the structure, and analyze the impact of ownership structure on corporate investments on industrial intellectualized with the principal-agent theory. It researches empirically the relationship of ownership structure on business intelligence investment with the samples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According to the empirical results, certain Shareholders perspective is necessary because the dominance is not conducive to business intelligence investment from ownership concentration; public companies are more willing to invest intelligently, the largest shareholder of a private individual is not willing to invest intelligently from the nature of enterpri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ecutive compensation and intelligent investment is not clear, indicating that the current incentive compensation system is not reasonab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ecutives incentives; the more developed areas more receptive to business intelligence investment from a regional cultural perspective.

Key words:

industrial intellectualized; ownership structure; principal-agent theory

猜你喜欢
股权结构高管股权
市场化程度和股权结构动态调整速度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上市银行股权结构与风险承担的关系研究
上市银行股权结构与风险承担的关系研究
浅谈我国二元股权结构
公益股权捐赠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明确
家族治理与中小企业私募股权融资的互动关系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