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又登菊花山

2017-10-31 17:57白万献
躬耕 2017年10期
关键词:采菊元好问历代

白万献

九九重阳,秋高气爽。登山采菊,酿菊花酒,泡菊花茶,是件惬意事。此俗在南阳已有数千年历史。金秋时节,恰逢重阳,结伴同行,又登菊花山,一路歡歌,一路笑语,思绪早已在山菊飘香的菊海中徜徉。

菊花山,位于南阳市西峡县丹水镇,以盛产菊花而古今闻名。重阳登山,菊花盛开,一簇簇,一丛丛,遮掩整个山岭。山道蜿蜒,鲜花护拥,朵朵鲜花笑脸相迎,真诚地欢迎远方的客人。大家鱼贯前行,生怕踩了花瓣,道旁簇簇鲜花,早已把游人的衣角裤腿溢满菊的香醇。俯身采菊,心生怜惜,采撷一朵,把玩掌心,刹时菊香满手,直冲肺腑,目明神清。

登至山腰菊潭,泉水碧澄,清凉甜润,饮者蜂涌。东汉应邵《风俗通》记载:“此山有大菊谷,水从山中流下,得菊花滋液,味甚甘美,菊潭谷中,有30余户,不复穿井,仰饮此水,上寿百二三十,中寿百岁,下寿七八十。”还写道:“菊水有清热解毒,延年益寿之功,周边以饮此水为本,士人餐挹长年,司马王畅,太尉袁隗,太傅胡广,并汲饮此水,以自绥养。”可见菊潭水的医用价值。此程登菊花山,使人不仅想起宋代大诗人陆放翁《剑南诗稿》中关于野菊的诗句:“头风便菊枕,足痹依藜床”。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的:“囊之可枕,酿之可饮。”都对菊的医疗价值做了充分肯定,可见菊对人类延年益寿,治理病痛,太有奇效了!

由于菊花的奇效和菊潭的遐迩闻名,历代无数文人墨客慕名前来,到此游山、赏菊、喝菊潭水、饮菊花酒。当登临绝顶,极目望去,在阳光的照耀下,满山是金灿灿的世界,菊花的海洋,怎能不让人惊叹!特别是绝顶的碑刻,是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的著名诗篇,其中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忆崔宗之游南阳感旧》一诗中写道“时过菊潭上,纵酒无休歇。泛此黄金花,颓然清歌发。”孟浩然在《寻菊花潭主人不遇》一诗中写道:“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宋代大诗人、历史学家司马光在《菊潭》诗中曰:“琐琐南阳菊,秋潭岁自开,孤根护红叶,落蕊媚苍苔。”他们都在此观菊、写菊、颂菊,抒发对菊的赞咏。在历代大文豪的诗碑前读者云集,一睹古代诗人对菊花的评价与感怀。黑压压的人群中有咏者,有念者,有抄者;有读声朗朗者,有念着艰涩者。无论男女,多已白发苍苍,戴老花镜、近视镜者居多,看来游者之中文化参差,但或读或抄的心情,是诚恳的,是真挚的。有孤陋寡闻者,抱怨历代这么多大诗人来我们南阳游菊花山,写下如此好的诗篇,地方政府咋不宣传出去,要是早知道有这么好的诗,早叫儿孙们背会了。

在此大家议论最多的是金代大诗人元好问,他不仅写菊潭的诗作多,而且从字里行间可看出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非常体恤百姓的心情。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金代山西秀容(今忻州)人,1227-1228年曾任内乡(县治在今西峡)县令,因丧母丁忧,住菊花山三年。所以《宿菊潭》、《内乡县斋书事》、《长寿村新居》等都是此时所作。

大约20年前,全国元好问学会会长和秘书长亲赴南阳,踏访元好问的足迹,我陪他们亲赴菊花山。那时,我权作他们的导游,也是我首登菊花山。而今又登菊花山,我已是白发苍苍老人队伍中的一员。重阳又登菊花山,徜徉在金菊飘香的山水之间,实在是太享受,太愉快了。

带一兜金菊返城,香了满车,香了一路。不由得想起,屈原在《离骚》中“餐秋菊之落英”,品菊的甘美;郑板桥之“八十老人勤采啜,定教霜鬓变成鸦”,享菊的药用功能;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过恬静辛劳的田园生活。使我更想菊、更爱菊,爱菊的芬芳,爱菊的纯净、高洁,爱菊的益世利人,爱菊的随遇而安,更爱菊的傲视秋风寒霜。

我爱菊,也更爱菊花山,菊花山已是我们南阳的一张名片,重阳时旅游的团队络绎不绝,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此次重阳又登菊花山,游兴未减当年。我已与菊花山有了约定:“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endprint

猜你喜欢
采菊元好问历代
胡新科
元好问“诚”与“雅”的论诗主张
偶感
从历代《达赖喇嘛传》看活佛转世定制
何不采菊东篱下
论元好问碑铭文的创作特色
中国历代军队的称呼
我国历代军事人才思想的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