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预防和临床疗效观察研究

2017-10-31 10:17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471000石艳丽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年14期
关键词:鸣音胃肠功能排气

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471000)石艳丽

腹部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是胃肠功能紊乱,这是肠道动力发生异常的功能性疾病。患病后,临床表现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粪便性状异常等情况,为持续发作或间歇发作的状态,但无器质性疾病异常的情况[1]。胃肠功能紊乱如果未及时进行护理干预,会对患者的生理功能造成影响,严重者会发生肠粘连、肠梗阻等情况。但在临床中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恢复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为研究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预防和临床效果,本次研究抽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后,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中西医结合护理,现将两种护理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5例,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14~68岁,平均年龄(42.1±3.1)岁,研究组55例,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13~69岁,平均年龄(42.9±3.1)岁。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录入统计学软件中比较,结果显示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情况,指导患者的饮食和运动,给予心理疏导,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胃肠减压等措施,使胃肠功能恢复。研究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按摩。在手术后,对患者的进行按摩,按摩位置要在患者的背部和腿部,双手平伸入患者的身下,掌心向上,沿着患者的颈肩部、胸背、腰骶、臀部的顺序进行,1次20min,1日3次。腿部选择在足三里、上巨虚穴位,在术后6~8h开始,循足阳明胃经穴在下肢外侧的前缘,从上至下反复按揉,然后以点穴按压的方式,在足三里、上巨虚进行按摩,每处穴位持续3~5min,患者感到酸胀感为好,双腿反复进行,1日3次。②饮食。在手术后6h,让患者喝一杯淡盐水,盐水量为300~400ml。根据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情况,指导患者饮食,叮嘱患者排气后进流质食物,在术后2~4d可进半流质食物,以少吃多餐为原则。③运动。根据患者术后情况,指导患者进行早期的床上运动,下床活动。在患者早餐进食后,指导患者按压肛门,刺激肛门括约肌,训练患者的排便,促进患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④针灸。根据足阳明胃经,选取足三里、下巨虚、中脘、内庭等穴位进行针灸,针灸的留置时间为30min,1d1次,2~3d为1疗程,以患者出现酸麻、胀感为得气。

1.3 观察及评价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的恢复以腹部听诊频率为4~5次/min,声响和音调正常为准。临床疗效判断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痊愈:患者胃肠功能完全恢复,胃肠功能紊乱临床症状消失;显效:患者的肠鸣音4~5次/min,肛门首次排气,腹胀或腹痛症状消失;有轻微便秘情况;有效:患者的肠鸣音3次/min,肠鸣音较弱,肛门首次排气,腹胀或腹痛症状消失;无效:听诊未听到肠鸣音,肛门未排气,腹痛或腹胀症状存在。

附表1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比较(h,±s)

附表1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比较(h,±s)

组别 肠鸣音恢复时间 首次排气时间 首次排便时间对照组(n=55) 28.6±5.5 32.9±7.1 48.7±8.5研究组(n=55) 16.4±4.2 23.1±7.6 33.5±8.1 T值 13.07 6.988 9.600 P 0.000 0.000 0.000

附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1.4 统计学分析 基于SPSS 19.0统计软件,建立实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n)、率(%),通过卡方(χ2)检验分析计数资料,计量资料通过均数(Mean Value)±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的形式表达,组间比较基于t 检验进行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比较 研究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附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附表2。

3 讨论

腹部手术改变了患者机体的正常解剖关系,部分神经的支配发生阻断或离断,胃肠刺激调节出现紊乱[2],从而导致胃肠功能发生紊乱。祖国医学认为,患者术后发生气血亏虚,气机郁滞,血脉瘀阻,热结腹中等情况,使脾胃气机升降失常,胃肠道气机瘀滞,进而胃肠功能发生紊乱[3],因此,认为恢复胃肠功能的关键是理顺胃气。

针对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紊乱情况,本研究抽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后,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中西医结合护理,结果显示,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患者胃肠功能(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均早于常规护理,且临床疗效96.4%高于常规护理83.6%,与常规护理方式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分析原因,背部是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所在,实施按摩能够促进气血运行,通经络,预防外邪的侵袭,足三里是胃下之合穴,对六腑多种疾病能够起到治疗的效果,上巨虚是大肠之下合穴,能够调节大肠的气机,通过按摩能够促进胃肠蠕动[4],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针灸治疗能够前倾胃肠内胀气的情况,增加患者的食欲,同时,配合运动、饮食的调节,提高了临床疗效。本次研究结果与陈利娟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进一步证实了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恢复效果。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预防效果明显,能够缩短术后首次排气和排便的时间,尽早恢复肠鸣音,临床疗效显著,促进了患者康复,从而增加了医院病床的流转,适合在临床中应用。

猜你喜欢
鸣音胃肠功能排气
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肠鸣音监测仪在临床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肚子为什么会“咕噜”响?
肚子“唱歌”,可能是消化不良
分辨肚子咕噜声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