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人民医院(454191)王奎 杨娇娇
进展型脑梗死是指卒中发生后24~72小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断发展,在3~5天达到高峰,虽常规治疗后病情仍在发展。病死率和致残率较完全性卒中明显升高,是神经内科医师面临的难题之一[1]。本院自2015年1月~2017年1月应用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90例进展型脑梗死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内二科住院患者90例,诊断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且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脑梗死,病灶在24h内持续进展,符合以下标准:①无昏迷或抽搐;②无出血史、消化道溃疡或血液系统疾病;③无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④血压不超过180/110mmHg。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41~75岁,平均60.5岁。对照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42~75岁,平均60.4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灶程度、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附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数(%)]
附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
附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50 21.32±2.15 8.25±3.79对照组 40 21.23±2.54 11.24±3.60
1.2 治疗方法 ①治疗组: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N·S)100ml静滴,2次/d;合并降纤酶按隔天10iu、5iu、5iu方案治疗;②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口服,方法同前,两组均给予活血化瘀、抗脑自由基、营养神经等治疗,如大面积脑梗死,给予脱水药物,反应性高血糖,强化降酯,控制血压等治疗。
1.3 实验室检查 两组均在用药前及用药后21d检查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两组治疗前后均查肝肾功能、血尿常规、血脂、血糖。
1.4 疗效评定 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5日评价临床神经功能,参照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研究组)。所有入选患者治疗前后均由同一治疗组医师测定神经功缺损程度,并计算治疗前后的积分差法。依据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的减少(功能改善程度)及治疗后总的生活能力状况(病残程度)分:①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②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③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④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7%以内;⑤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⑥死亡。
1.5 统计方法 等级资料进行秩和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
2.1 临床疗效 经Ridit等级资料分析,两组最有效率比较,P <0.01,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附表1。
2.2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2。
2.3 不良反应 对照组出现4例腹部不适,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治疗组于治疗后2~3日3例出现皮下淤血斑,2例牙龈出血,未给予特殊处理,脑梗死症状未加重,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颅内出血。
进展型脑梗死是指发病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在24~72小时内逐渐进展或呈阶梯式加重[2][3]。本文报道使用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90例进展型脑梗死,取得较好临床效果。15d后总有效率96.2%,明显优于对照组73.8%,且15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本组资料提示在严格检测凝血四项,严密观察有无出血不良反应情况下,无出现颅内出血,表明两药联用安全、有效,能明显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病人预后,提高病人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