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及其改良术式对浸润性膀胱癌根治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7-10-31 10:17河南省民权县人民医院476800王荣光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年14期
关键词:造口术浸润性膀胱癌

河南省民权县人民医院(476800)王荣光

膀胱癌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病变部位多位于膀胱黏膜上,病理分型有尿路上皮癌、鳞状细胞癌及腺细胞癌等,随着科学工作者对膀胱癌研究的逐渐深入,非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新分类法在膀胱癌分型中的应用日益普遍[1];浸润性膀胱癌是现阶段危害人类健康重要恶性肿瘤之一,其生物学行为具有高度恶性特点,目前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最为有效治疗手段,根治性切除术不仅有效切除病灶,提高患者生存率,避免局部病灶复发,是现阶段公认的治疗膀胱癌首选方法[2];而传统输尿管末端皮肤造口术过程中创伤较大且术后并发症较多,对患者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3],临床有必要积极探寻其改良术式对浸润性膀胱癌根治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此笔者于本文展开临床对照性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05年8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及目的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无手术治疗适应症及精神障碍者。依据入院顺序将其均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男、女分别26、14例,平均年龄(62.39±5.29)岁,平均体重(65.28±10.39)kg;对照组男、女分别25、15例,平均年龄(62.35±5.32)岁,平均体重(65.32±10.52)kg。研究组及对照组上述基线资料相较无明显差异(P >0.05);具有均衡性。

1.2 研究方法 ①对照组实施传统输尿管皮肤造口术,步骤:以腹膜后将双侧输尿管中下段分离同时将其切断,近端将8F输尿管支架管插入直达肾盂,并将其固定在输尿管断端,其远端处利用丝线将其贯穿结扎,在骶岬前方以及乙状结肠系膜后方钝性将其分离,并将其改造成一通道,另一侧输尿管借助此通道拉至对侧。在离对侧输尿管断端接近10cm处行输尿管端侧吻合,并将支架引流管经吻合口在对侧输尿管下段置入,并插至断端之外;并将输尿管造口1侧腹部切口延长为大S型,两侧梯形皮瓣长宽分别为4cm,顶边约为3cm,将腹外斜肌腱膜在相对的腹横肌肌腱处缝合数针,采用丝线将两旁的腱膜及肌肉切口缝合,利用3~0可吸收线于恰当位置穿过输尿管外膜,并将其固定于钮孔边缘。②研究组另实施改良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单侧时,准确定位造口侧输尿管中下段,并将输尿管中下段向上分离,在其中一侧中腹部处行一直径为0.6cm的圆形切口,并于腹外斜肌腱膜处选取大小及形状类似的切口,从该切口处将输尿管从圆形皮肤切口引出体外,并将输尿管固定。纵形切口输尿管由直径为0.5cm,外翻并折叠输尿管末端,并使其呈乳头状突出;双侧时,准确定位造口侧输尿管中下段并将其横断,于两侧中腹部各行一直径为0.6cm的圆形切口,在腹外斜肌腱选取相类似大小及形状的切口,经该切口将腹内斜肌及腹横肌戳开,将双侧输尿管由左右圆形切口引出体外,并纵向将输尿管切口0.5cm,外翻并折叠输尿管,且使其双侧呈乳头状突出皮面0.5cm。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预后效果[生活质量(HRQOL)]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3 个月、5 个月采用膀胱癌特异性量表(FACT-BL)对两组患者HRQOL量表评分进行评估,该调查量表主要包含生理状况、功能状况、情感状况、总体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膀胱癌特异性模块,其中总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②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对其通过复诊形式进行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s)表示,组间对比行x2检验和t值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生活质量比较 术前两组HRQOL评分相较无明显差异(P >0.05);术后1个月、3个月、5个月两组HRQOL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05),附表1。

附表1 两组术后HRQOL评分变化(±s)

附表1 两组术后HRQOL评分变化(±s)

注:与术前相较,均#P<0.05;术后与对照组相较,均*P<0.05。

组别 术前 术后1个月 术后3个月 术后5个月研究组(n=40) 70.54±5.36 84.82±7.88#* 89.34±8.36#* 99.98±9.28#*对照组(n=40) 71.49±5.28 79.18±6.10# 83.01±7.58# 90.27±8.71#t值 0.799 3.580 3.548 4.825 P值 >0.05 <0.05 <0.05 <0.05

附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数(%)]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0.00%较对照组32.50%明显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2。

3 讨论

膀胱癌为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尤其是浸润性膀胱癌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大量临床实践表明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已成为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首选治疗方法,为此笔者于本文展开临床对照性研究。

本次研究结果提示术后1个月、3个月、5个月研究组HRQOL评分升高幅度均较对照组明显,且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较高,主要是因为改良术中患者乳头较大,较难发生乳头萎缩及回缩,术中引流较为通畅,改良输尿管皮肤造口术是近几年才兴起的手术方法,术后患者可得到较好地护理干预,且随着改良输尿管皮肤造口术造口袋工艺不断改进,使用过程中更加方便安全,对于出现尿路感染患者只需及时将患者导尿管更换从而有效避免导尿管堵塞,患者术后采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后均可痊愈,张泽键等人研究亦证实了此点。术后患者出现乳头萎缩主要是因为输尿管供血受限,术中输尿管暴露时间过长,输尿管牵拉成角度导致膜壁通路狭窄继而出现输尿管受压,血运不良坏死或感染所致,本次研究部分内容与李飞平等人研究中的部分结论相吻合;而术后患者出现输尿管狭窄主要是因为术后5个月左右因皮肤缝合后产生瘢痕,导致输尿管外口长期受到尿液刺激,导致外口狭窄;研究组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降低术后并发症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主要是因为改良造口术术中操作简便,无需经腹腔,因而可有效降低腹腔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对患者全身影响较微小,有效降低病情严重者风险,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通过传统手术改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而改良输尿管皮肤造口术操作中也应注意以下几点,游离输尿管时,应尽可能将输尿管周围组织保留,尽量减少对输尿管供应血管的损伤,避免输尿管缺血坏死;应在距离腹壁造口接近10cm处将输尿管游离,吻合口应宽大以避免引起乳头萎缩;留置体外的输尿管长度应适宜,尽量避免因输尿管张力过大导致的乳头回缩;输尿管内应尽量将二支单J管支架管留置,以避免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发生,既往研究中亦证实了此观点。

综上,改良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对浸润性膀胱癌根治术患者临床积极作用明显,可作为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首选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造口术浸润性膀胱癌
对膀胱癌腹壁造口术患者行个性化心理护理的方法及效果观察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Analysis of compatibility rules and mechanis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of bladder cancer
浸润性乳腺癌超声及造影表现与P63及Calponin的相关性
网络平台对肠造口术后患者远程随访的应用研究
一例阴道成型10年后经腹联合会阴宫颈造口术患者的护理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研究进展
TURBT治疗早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分析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诊治现状及进展
膀胱癌患者手术后症状簇的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