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1至22日,习近平主席对蒙古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他在演讲中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强调了人文交流在两国关系发展中的特殊作用。“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草原文化走出去与草原丝路沿线文化交流融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内蒙古自治区作为草原文化资源大区,文化“走出去”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加快草原文化走出去,一方面,可以让我们充分发挥优势,实现由文化大区向文化强区的转变,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深入探究独具特色的草原文化走出去模式与途径,对推进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落地实践、提高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特别是对促进沿线国家文化交流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草原文化走出去的现状
近年来,内蒙古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文化节庆活动,全面展示了草原文化的丰厚内涵。以集文化、经贸、旅游、学术交流为一体的“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为代表的系列活动,积极推动了内蒙古文化旅游、科技教育、经济贸易的发展,为草原文化走出去提供了内在发展动力。内蒙古各地还积极举办了“中蒙博览会”“国际冰雪节”“世界草地与草原大会”“中国国际蒙古学学术研讨会”等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在此基础上积极加强同蒙古国、俄罗斯的文化合作。内蒙古有线电视台和蒙古语电台在蒙古国乌兰巴托落地,是中国第一个在国外落地的地方媒体。《满洲里报·俄文刊》成为俄罗斯远东地区了解中国、了解内蒙古的重要窗口。这些对于增进民族、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扩大草原文化的影响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内蒙古对外文化艺术交流活动频繁,积极组织艺术家和文艺作品到国外访问、演出、展览,极大地推动了草原文化的传播,提升了内蒙古的对外形象。最近几年,我区先后组织80多个文艺团体在世界20多个国家及我国港澳台地区展开了风情独特的草原文化之旅,让世界更加了解草原文化、了解内蒙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草原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传播内容碎片化、对外宣传方面缺乏世界眼光、传播主体间尚未形成统筹协调机制、传播形式单一等问题和困难,需要我们解决和克服。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草原文化走出去的机遇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为草原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到目前为止,内蒙古与11个国家建立了41对友好地区关系,“一带一路”的内蒙古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一带一路”建设为内蒙古提供了广阔的人文交流舞台。
内蒙古的发展模式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建设贡献了越来越多的“中国方案”和“草原智慧”。内蒙古是中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的边境线长达4200多公里,已建成18个对外开放口岸,经内蒙古前往欧洲的班列线路就有36条。目前正在全面建设呼伦贝尔中俄蒙合作先导区和满洲里、二连浩特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蒙俄口岸互动、经贸合作、人文交流正加快升级,昔日的“草原丝路”展现出勃勃生机。
“互联网+”时代为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新的文化传播媒体和平台。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利用互联网、移动手机、微媒体、新媒体等多种传播方式,接受文化,关注世界,这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对文化影响力和认知力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草原文化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运用互联网的技术、思维、理念,传播草原文化,让世界了解草原文化,提升内蒙古的文化软实力。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草原文化走出去的路径选择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草原文化走出去的路径选择上,我们应遵循政府主导宏观把控,企业与民间组织切实配合,形成文化走出去过程中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新格局。
政府层面的宏观把控。讲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内蒙古故事,促进对外文化投资发展,提升草原文化的影响力,须从政府层面积极做好战略规划与顶层设计。针对不同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环境特点以及对外文化投资发展规律,深入改革现有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提升政府管理效率,增强政策的通用性、协调性与有效性。这要求我们健全和完善现有推动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政策体系,制定长远稳定、有重点的文化传播和交流战略。
企业与民间组织的切实配合。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不仅需要依靠政府的组织,还需要调动企业、民间组织和个人等多主体的积极性。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过程中企业助推文化走出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依托草原文化,以文化旅游业、工艺品、影视、演艺、节庆展览业为抓手,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积极推进创意设计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互联网+”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跨境网络文化新兴业态。为此,草原文化产品要紧紧依托沿线国家的地域元素、民族元素,融合一定的互联网技术,打造一批有特色的、独到的互联网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以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民营文化企业要争取政策支持,特别是在财政金融、出入境、海外投资保护等方面的支持,加速其海外投资能力的提升,利用非官方的文化传播方式,推动草原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开设推介草原文化的海外草原文化研究中心等机构,鼓励代表国家水平的各类学术团体、艺术机构在相应国际组织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并组织对外翻译优秀草原文化学术成果和各类文化精品等。
加强文化基础设施与基础平台的建设。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要不断强化文化基础平台建设,拓展文化领域交流合作平台。借助已有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平台,加强与沿线国家、地区、城市的文化合作交流。加强对外文化传播力建设,树立草原文化形象,建立沿线国家之间共建共享的传播平台。比如,利用互联网传播草原文化,也可构建网上“虚拟草原文化博物馆”来传播草原文化;以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为落脚点,搭建沿线国家间的文化产业新平台。内蒙古目前正在建设的较大规模的文化产业园包括大盛魁文化创意产业园、秦直道文化产业示范园、上京契丹辽文化产业园等,为沿线国家间的草原文化产业合作发展搭建了新的平台,为草原文化走出去提供了一个新的路径。
进一步完善文化制度和保障措施。应抓紧制定出有利于草原文化走出去的相关制度,并在一定周期內,适当地对区内文化市场进行清理和整顿。应大力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在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丰厚的区域大力建设“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等,完善地方社区“文化记忆”,活化民族民间文化传统;积极推进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研究,加强国际间文化遗产保护的交流与合作,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开发机制,推动沿线国家文化资源的跨境整合;逐步推进丝绸之路沿线文化保税区、文化自贸区的建设。
综上所述,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已全面拉开序幕,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进展。加强文化交流,包括草原文化的国际交流,是“一带一路”建设特别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各方面各领域交往的基础。内蒙古及草原文化在这其中应该有所作为,而且可以大有作为。为此,我们将充分运用草原文化在国际交往中所拥有的话语权,为做好“一带一路”特别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民心相通、共赢发展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贡献内蒙古力量。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草原文化研究课题组供稿;执笔人:陶克套 李梅英 希力木格)
责任编辑:张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