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军+张佳彤
摘要:本文阐述了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分析了传统供应链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教学方法的改革思路,提出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教学方法;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一、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目标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依据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优化论,教学方法改革属于教学过程的优化,即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方案,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并取得较好的效果。课题组以唐山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供应链管理的教学为例,从本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对供应链管理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经过供应链管理教学的实践探索,总结出一套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物流管理专业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方案并优化教学程序。优化的教学程序中减少了理论讲授比例,增加了实践教学比例,实现了多种教学手段的有机组合,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参加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改善了唐山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完善了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二、传统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供应链管理是唐山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其内容涉及企业供应链整体战略、原材料采购、产品研发、生产、市场、销售、物流、库存、团队协作等企业经营的诸多方面,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性课程。通过本门课程,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树立全球竞争意识,更要使其掌握供应链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培养从供应链角度系统思考以及分析问题和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活动主要通过教师的讲授来完成,供应链管理知识与企业现实联系不够,课程教学模式与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不符,学生的整体知识框架模糊,课堂参与度低,实践能力差,教学互动少,课程考核方式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很难达到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因此,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方法必须进行改革和流程重组,以建立适合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教学程序。
三、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总体思路
教学方法是师生双方共同完成教学活动内容的手段,其包括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与学的方法。在供应链管理教学实践中笔者将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编排,逐步形成了针对唐山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一套独特的供应链管理教学程序,概括为“情景模拟教学法+知识点教学法+案例教學法+实践教学法”的组合教学法。该组合以沙盘情景模拟教学为起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快速建立供应链管理知识整体框架;以知识点教学为核心,突破章节讲授的束缚,用知识点去搭建供应链管理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掌握供应链管理知识精髓的能力;再以案例教学为手段,运用启发式教学实现双向交流;最后以实践教学为手段,实现认知成果和技能成果并行的教学评价改革。
四、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主要内容
1.供应链管理沙盘模拟仿真教学构建整体知识框架
改革后的供应链管理教学法的起点是运用供应链管理沙盘模拟仿真教学构建整体知识框架。为了提高学生对供应链管理重要性和整体框架的了解,课程的第一讲改在沙盘实验室进行,利用沙盘进行情景模拟教学,供应链管理沙盘将供应链企业模拟的经营活动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模拟的逼真环境中进行学习;沙盘模拟内容涉及供应链整体战略、原材料采购、产品研发、生产、市场、销售、物流、库存、团队协作等多个方面。传统供应链管理沙盘教学一般作为验证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手段来使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整体知识结构的把握略显不足。第一讲沙盘模拟让学生了解了供应链管理的流程,在游戏般的训练中体验完整的供应链管理全过程,感受企业间协作与制约的关系,快速构建了供应链管理整体知识框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供应链管理知识奠定了良好基础。
2.运用知识点教学法构建供应链管理知识链条
知识点教学法就是以知识点为核心组织和开展教学的一种方法,是围绕供应链管理中的知识点来学习供应链知识,以知识点为讲授逻辑序列,用知识点去搭建供应链管理的知识链条,突破了原有章节的束缚。以“供应链库存管理”一章为例,本部分知识点有独立需求、定量订货、定期订货、确定型库存模型、牛鞭效应以及供应商管理库存、联合库存和多级库存。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掌握库存管理的原理和方法;需求变异放大原理造成供应链库存管理的问题严重,为此提出供应商管理库存、联合库存、多级库存控制策略,以解决供应链库存管理问题;探讨战略库存控制问题,加强工作流管理,演绎出“推动式”与“牵引式”相结合的库存管理模式。实践证明,知识点教学法的合理运用可以摆脱传统教学束缚,有效地实现教学目的。知识点教学法要求教师明确告诉学生供应链管理的关键知识点以及知识点与知识点的关系,逐步为学生构建知识点的图谱与链条。
3.项目化的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供应链管理案例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其能改进传统教学中理论脱离实践的现象,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供应链管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为此,教师为物流管理专业精心编撰了项目化的经典案例素材,一个案例就是一个供应链管理问题的项目,提前一周发给学生准备。案例课教学时教师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通过课上讨论的方式对案例中的供应链管理知识点进行提炼,结合学生准备的内容进行小组发言,分析案例的背景和供应链管理策略,进而提出完成本项目的策略与步骤,实现教学的双向交流和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应对供应链管理实际项目任务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项目化案例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教与学的关系,营造课堂互动的良好氛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应丰富互动的方式,引入课堂辩论与专题讨论等教学内容和形式;另外,学生解决项目问题的策略方案和PPT电子文档要保留存档,为教师今后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提供依据。
4.运用实践教学法提升学生供应链管理的技能成果
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之处是重视学生的技能成果。唐山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供应链管理技能成果是运用实践教学法来提升的。一是通过情景模拟的计算机软件来实现,使学生模拟进入供应链管理环境并担任不同的角色,站在供应链管理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情景模拟把学生引入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供应链管理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二是通过实习或实训来实现。我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经常进行社会实践调查,了解企业供应链管理和运营活动的实际现状,在学生实习或实训时结合企业现实情况为学生布置供应链管理项目,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和供应链管理项目策划书。三是积极参加国内供应链管理模拟大赛,通过大赛增进与国内院校之间的横向联系和交流。供应链管理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供应链管理的全过程,了解企业供应链管理活动的现状与问题,进而探讨可行的解决方案,从而更好地提升了学生的供应链管理技能。
5.形成性考核法促进供应链管理教学的全过程考核
所谓形成性考核,是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面测评,是对学生课程学习成果和教学目标的全阶段性测试,形成性考核可以有效监控教学过程。唐山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供应链管理教学实质特别强调对学生良好学习能力和供应链管理技能的培养。笔者认为单凭期末一次考试的结果来决定学习成绩,必然导致学生“应试而学”,这将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形成和提高。為此,供应链管理课程形成性考核内容可设计为大作业、实训、平时作业、课堂讨论、小组学习、网上讨论等内容,有效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形成性考核法有效地延伸了课堂面授与辅导,补充了课堂教学与教材的不足,全面记录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体现“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开放教育特征,有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五、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成果总结
唐山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供应链管理教学方法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多数学生可以单独分析实际的供应链管理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学生的供应链管理知识更加全面,课堂气氛更加活跃,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课程学习热情有较大提升,对课程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并在全国范围的高校供应链管理模拟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教学设计方案的改进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学院重新修订了教材,增加了适合教学改革的供应链管理教学案例和试题库,归纳设计了知识点鱼刺图;教师发表了多篇与教学改革相关的学术论文,其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改进。同时,教学改革也为唐山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积累了许多教学基础资料,如学生课堂案例讨论记录、解决方案的PPT资料、供应链管理模拟实验记录等,为今后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刘佳.情景模拟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大学学报,2012(7).
[2]王叶风.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12).
[3]李贺军.基于物流管理专业的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J].中国市场,2017(3).
[4]杨双,张雪曼.案例教学法在供应链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9).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北省高等学校社科研究2017年度基金项目(编号:H172035)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贺军,硕士,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