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佳雯
摘 要: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创新型社会,创新在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面对这样的大背景高等院校在人才的培养方向上也必须有所转变,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创新与创业的结合,只有按照这个方向进行的人才培养才符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大格局。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在方向转变的同时也需要进行培养模式的转变,更看重学生的创业精神、创新精神、探索精神。因此,从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方向模式上进行分析,以期对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创新创业;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30-0147-02
创新型人才是当前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尤其是在战略新兴产业兴起的今天,创新型人才更显示出了其重要性。因此,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是当前我国教育工作者应该考虑的问题了,这也受到了我国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高等院校是我国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责任不可推卸。从学生就业的角度上来说,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通过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可以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学生的创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让学生在毕业后自主创业,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
一、高等院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的问题探讨
1.人才的培养主体拘泥于学校。在中国几千年的教育体系中,对于人才的培养一直是在学校中完成的,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当前的社会发展了,社会需要的是更全面的人才。因此,在人才培养主体上也必须有所改变,由学校培养转变为社会、学校、政府“三位一体”共同培养,学校负责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而企业则负责人才的具体工作经验培养,最终才是让人才去走向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生存技能,这三个方面的配合是缺一不可的。
2.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及具体的课程体系不完善。对于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视当前只是存在于人们的想法中,虽然我国的教育部门在积极倡导高校进行人才培养转型,但是高等院校在实际的人才培养中还没有完全做到,有的高等院校甚至不重视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那么在实际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就会出现课程设置不合理、培养模式不完善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对于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来说非常严重,学生的相关知识面只是停留在选读或者选修的层面上。因此,要想更好地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就必须重视课程的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同时也要注意学生所学专业与创新创业知识教育的结合,应该完善具体的教育课程体系,摆脱单纯地请校外人员进行创业知识讲座的模式,进行更深层次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
3.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中不重视素质教育。对于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是非常重视学生的自主意识以及团队意识的,但这是当前大学生严重缺失的两个方面能力,因为现在的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的生长环境都是备受呵护的,这导致了学生自主意识以及团队意识的缺失。而素质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团队意识是非常有效的,在我国的素质教育中也倡导培养学生的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团体生活、学会生存。因此,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应该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但是,很多高校都没有意识到与素质教育结合的益处,忽略了素质教育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4.高校管理机构繁多且不统一。高等院校内部对于学生的管理部门是非常多的,比如招生办、就业办、教导处、团委等,这些部门都是分属于各个院系的,在具体工作的时候其标准与目标也不是统一的。在这样的系统下,学生和教师虽然不要听从他们指挥,但是会造成一种不知所措的局面,各个部门政令不统一。所以,对于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必须重视学校人才管理部门的整合,让这些管理部门有一个协作的机制,通过协作凝聚各个部门的力量,这样可以更好地进行人才培养。
二、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探讨
1.注重学生意识的培养。在进行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避免盲目的人才培养,应该清楚地知道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什么;第二,现在的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在人才培养上也应该注意的是创新创业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具体结合学生不同的专业,全面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从学生方面来讲,最重要的就是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意识是指导一个人行为的重要思想,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才能让学生自主地提高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但是,我国的传统教育在培养学生意识方面一直是一个非常大的短板,传统教育中一直是以专业理论知识为主,学生在学习到这些理论知识之后很难将其向实际转化。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还应该是与社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要清楚了解社会中的企业岗位要求,针对企业的要求去进行人才培训。当今社会,人才是最重要的生产力,但是现在需要的人才又与传统理念内的人才有很大的区别,现在更加注重人才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对于学生意识的培养是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高校在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时经常会请社会上的成功企业家做一些讲座,在这些讲座中就可以讲一些风险意识以及勇于克服困难的意识,这些都是有利于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
2.提高创新创业相关能力。首创性是创新能力要求中的最核心要求,当然,这个首创性还要符合当前经济与社会发展主流。与创新能力相比,创业能力更要求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它主要包括了创业素质、创业决策、创业思想、创业意愿等。我们所讲的高等院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都是在学生各自的专业基础上进行的人才培养,所以这个培养过程是大学生整个大学学习期间都要进行的学习,同时要是注意创新创业型人才对于实践能力的要求。因此,高校應该通过多种渠道让学生了解市场的动向,通过对市场的了解来拓宽学生对于创业的认识。其次,还要拓宽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在实际的创业活动还会遇到分析市场、营销等问题,那么在大学的课程上就可以将财务管理、经济学、营销学、管理学等课程加入到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去,培养学生的相关专业的知识,还可以开设模拟创业的课程,每个学生通过对自己创业模型的完善来进行实践,进而锻炼创业能力。同时,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对于创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以前大学生毕业之后都会选择创业,必须转变学生的这种观念,在教育的过程中让学生喜欢上创业,培养他们的创业热情,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当然,在进行创新创业型人才教育的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多方面教育共同进步,比如专业教育、素质教育、基础教育等,这些都是一个人才的最基本要求,是成为一名出色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的保证。同时,学校还可以开发一个不同专业的创业模拟操作平台,每个学生在这个平台上都有一个账户,并且给予这些学生同样的模拟资金,让他们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创业操作,这样会让学生们之间形成一个竞争,通过这个竞争来提高学生对于创业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创新创业型人才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去。endprint
3.高校展开与企业的合作,建立实训体系。学校与企业开展合作让进行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教育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通过合作让学生到企业中去进行实训,通过实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工作中的实际需要,让自己的创业能力变得更强,这种合作模式还让学生了解到当地经济发展的特点,对于这种特点的把握有利于其对于本地区市场的把握,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创业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学校与企业开展合作也是拓宽人才培养主体的办法,将企业纳入人才的培养主体中来,与企业的合作可以给学生接触社会提供一个机会,确保培养出来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4.整合教育资源。教学资源的整合对于人才的培养来说至关重要,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同样如此。首先,需要进行的就是运营机制的整合,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要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由这个领导机构领导进行相关的工作,比如指导课程体系的设置、相关理论的研究、教育实践的实施等工作;其次就是创业相关政策、机构的整合,在社会存在很多为创业提供帮助的组织、机构,需要与这些机构进行沟通,为高校的创业教育服务,比如一些创业基地、创业比赛、创业基金、创业实验室等。同时,还需要整合教师团队,在这个团队需要包括创业涉及到的各个方面的教师,比如专业教师、创业导师、创业辅导员等。
5.完善课程体系。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完善方面要加入实践环节,在具体的课程中表现为学生的实训。高校可以建立专门的实训基地,在这里要尽量还原市场的真实状况,让学生们在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操作,锻炼学生们的创业能力。在实训基地中的创业活动要严格按照市场中的创业活动进行,比如产品设计、财务管理、选址取名、成立注册等环节,根据市场的真实情况进行可以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市场的状况。在实训完成之后还要将这些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将实训得来的经验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来弥补自己在实训中的不足,提高自身的创业能力。
三、总结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创新创业型人才是當前社会需要的人才特征,高等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也要从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入手进行培训。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需要我国的高校继续摸索前进。但是,只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市场进行人才培养,都会让我国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更加成功。
参考文献:
[1] 翁润钡,蔡露燕.工作室模式下的大学生信息技术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科技展望,2017,(8):332.
[2] 张文杰,张文仙.地方高校校园创业文化建设路径浅析[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7-102.
[3] 张烨,陈韬卉.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中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6):11-12.
[4] 张泽,雷光波.基于JavaWeb的创新创业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软件导刊,2017,(2):113-115.
[责任编辑 吴 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