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冷场”问题的探究

2017-10-30 15:48宋文祥
学周刊 2017年32期
关键词:冷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宋文祥

摘 要:冷场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屡见不鲜,是待革除的痹症。作为教师,要做好教材分析,找准知识的逻辑起点;做好学情分析,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在课堂生成中灵活机动,变不利为有利。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冷场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2-006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2.041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冷场”的情况。就是问题提出后,满堂茫然,无人应答,影响了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教师需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思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一、做好教材分析,找准知识的逻辑起点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教师在授课前一定要认真分析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要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把握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是一块“硬骨头”,如果不做好充分的准备,对其进行必要的软化,很难啃动。因此要依据教学内容,清扫外围据点,尽最大可能地近距离攻击。为了顺利突破重难点,就必须找准知识的逻辑起点,攻击从这里开始才能奏效。所谓知识的逻辑起点,就是新知的基础,学生只有站在这些基础之上,才能顺利向上攀爬。比如: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基础就是对除法的熟练计算和理解除法的实质意义。对除法的计算必须理解除法的计算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而除法的实质意义就是“平均分”与“包含分”。理解了计算意义,才能正确计算除法,理解了实质意义,才能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列出正确算式。

二、 做好学情分析,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

俗话说“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年龄特点,弄清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教材的编排是循序渐进的,不会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学生只要对前面的知识理解把握了,学习后面的新知才不会有多大困难。但是数学知识也是多样的,前后不一定总有紧密的联系,所以学生的学习内容是有阶段性的。例如,三年级上册出现了分数,直到五年级上册才又一次出现,时隔近两年,学生难免遗忘。因此就出现了学生的认知起点与知识的逻辑起点的不一致。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还记住多少?离新知的大门还有多远?他们对旧知的理解运用能达到什么水平?这是教师做学情分析时必须要明确的,以便在授新课前予以补充、唤醒与激活。如在教学“年月日”这一课时,可做如下学情分析:

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三年级的小学生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对年和月之间的关系应该都清楚。因为每年都要换一个日历,而且节日很多,像劳动节、儿童节、圣诞节等都是小学生耳熟能详的,因此都应该知道一年有12个月,但对于月和日之间以及年和日之间的关系就不是很清楚了,对于平年和闰年以及“年月日”的由来更是知之者甚少。

有了这样的学情分析,教师在预设时就设计了符合学生认知实际的问题让学生来回答,对于那些学生知识经验中没有的问题,就预设了一些积极的“冷场”问题,然后由教师来做解说。这样师生之间就能各抒所怀,顺畅交流,避免了消极“冷场”出现。

三、 在课堂生成中灵活机动,变不利为有利

不论教师做的准备多么充分,也无法绝对排除“冷场”情况的出现。因为教师所做的学情分析不一定完全切合学生实际,也无法提前获悉课堂中学生的临场发挥。有时教师认为学生应该知道的,他们却不知道;教师认为不需要复习的,恰恰是学生所欠缺的。当始料未及的问题出现时,教师千万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要盲目处理。首先必须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冷静地分析,弄清问题的性质。这个问题是否与这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联系紧密,如果是“天外来客”,完全可以采取“擦边球”的方法,留待以后解决或让学生自己课下去研究。如果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必须当堂解决,才能完成教学任务。这时我们就要思考学生的欠缺在哪里,他们不能解决的原因是什么,可以通过小组探讨,也可以由浅入深地启发诱导。软化其硬度,剥离其外罩,彰显其本质,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最终自然会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对这一特殊情况的处理需要教师敏锐的观察力与迅速的反应力,因为课堂如流水,可急可缓但不能暂停,不给教师过多的时间去分析思考,必须迅速做出准确的判断并考虑好应急措施。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教师先用课件演示了动态剪拼的过程,然后再把静态图呈现出来,让学生看图完成下面的填空:

平行四边形的底=( )

平行四边形的高=( )

平行四边形的面積=( )

长方形的面积=( )×(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

本以为经过演示后学生应该很容易完成上面的填空,进而理解把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但是出乎意料,当教师巡视时发现竟然有很多学生不会填。而这个问题却是本节课的重点,必须让学生理解掌握,是不能绕过去的。因此教师迅速调整预设方案。采取了三个措施:一是重新动态演示剪拼过程,并且放慢速度;二是降低题目难度,把第一个和第二个填空改为如下题目:

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 )

平行四边形的高=长方形的( )

三是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经过五分钟的探究后教师再提问,学生踊跃举手,回答正确,并说出了自己的思考过程,赢得了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教学任务圆满完成。

参考文献:

[1] 谭高祥.浅析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冷场”问题的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5(12):40.

[2] 王锦.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追寻有效的数学课堂[J].数理化学习,2015(12):45.

[3] 葛光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错误资源的有效运用[J].新课程(上),2015(4):143.

[4] 马利明.一把钥匙能开万把锁吗?——谈课堂教学的“模式化”问题及几点建议[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7):63-64.endprint

猜你喜欢
冷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长安画派“冷场”了?
高亮度冷场电子源研究进展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冷场君与人气王有时只差一个“如果”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教你如何发起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