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现状及改进对策

2017-10-30 23:01吕叶晨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30期
关键词:家庭养老养老保障空巢老人

吕叶晨

摘 要:在城市化、工业化以及现代化的推动下,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农村空巢老人数量增加的趋势尤为明显,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他们处于弱势地位,养老面临更大的困难。通过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现状、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指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的改进对策,以期促使社会都能对这一弱势群体的不利处境投入关注,提高他们的养老保障水平,使空巢老人老有所養,促进社会和谐。

关键词:空巢老人;养老保障;家庭养老;新农保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30-0045-04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的行列,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为1.37亿人,占总人口的10%,老年抚养比为13.7%(资料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我国流动人口达到2.5亿,并有逐渐增长的趋势。在城镇化的推进下,农村的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务工,农村的空巢老人也与日俱增。当老龄化遇到农村的空巢老人现象时,这个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它不仅关系到空巢老人整个家庭的幸福和睦,同时也关系到我国能否成功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和新农村建设的成败[1]。

一、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现状及问题

农村空巢老人是指所有子女长大成人后由于外出务工、成家立业等原因从母家庭中分离出去且不在同一个村落的,留守在家、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民政部的数据显示,中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 000万,占农村老人的37%[2]。农村人口老龄化和空巢化问题日益凸显。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城市化进程,空巢家庭数量会日益增多,将成为一种普遍的家庭形式,尤其是在农村,随着大量的青壮年向城市迁移,农村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其养老现状并不容乐观。

1.经济供养水平低。在我国,农村地区养老模式主要是家庭养老和土地养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子女与父母之间的代际关系失衡,传统的“养儿防老”的观念逐渐弱化,家庭养老的功能在空巢家庭中所占的比重较以往有所下降。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以自养为主,土地是他们养老的保障,是他们获得收入的主要来源,但留守老人由于生理结构的影响,可耕种的土地是有限的。外出务工或者成家立业的子女由于在城市中打拼,父母为了给子女减少负担,通常不愿意接受子女的经济供养,而是与配偶通过劳动换取生活来源。另一方面,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式父母不仅将孩子抚养长大,还要为儿子盖新房、娶媳妇,照顾孙辈,这样一种观念深深地影响着农村父母的经济情况。这一过程下来,老人可支配的养老金少之又少,甚至负债,影响老年人的生活。此外,空巢老人还要为看病就医、日常生活、农业生产、人情等多方面进行支出,其中药物费用占据了大部分支出。所以说,目前状态下很多农村空巢老人生活拮据,一旦遇上大灾大病,便会陷入恶劣的生存境况。

2.日常生活照料不足。人在进入老年之后,身体机能和生活自理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应对周围环境的能力也受到影响,对他人的依赖性增加。中国式家庭养老,子女对老人的照料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老人失去自理能力时。对于农村空巢家庭的老人,其子女外出务工,不能及时给与空巢老人日常生活照顾,其生活质量严重受到影响。通常农村空巢老人在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都会进行自我照顾,以及与配偶互相照顾,基本上处于日常生活起居层次上,而对于空巢老人的疾病照顾则较为缺乏,空巢老人少有就医习惯。空巢老人平时大多不注重日常保养,在遇到小病时的一般做法是去村里的卫生所或者附近的诊所买点药进行缓解,大病则是能拖就拖,不能拖才去医院。这种情况下,经常会出现子女不在身边,空巢老人遇到突发疾病,因无人知晓、护送不及时而耽误救治的情况。当生病较为严重时,子女也能及时回家照顾,但是子女待的时间都不长,很难提供持续的、长时间的照顾。从总体上看,空巢老人面临着日常生活起居照顾、疾病照顾等多方面的困难,这是严重于空巢老人的经济困境的问题。

3.精神慰藉缺乏。在中国,尤其是农村地区,因为缺乏精神文化活动,老年人的精神情感需求主要是通过家庭来满足,“养儿防老”“儿女绕膝”“子孙满堂”是老人根深蒂固的观念[3],但是随着子女外出打工,老人与子女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减少,几乎只有逢年过节才能见上一面,平时交流以打电话的方式为主,电话内容多为家庭琐事和子女教育方面的话题,对老人的需求关心较少,在物质生活不富裕的状态下空巢老人对子女陪伴的渴望更加迫切。其次,老人对子女的婚姻、事业等的牵挂也会影响到空巢老人情绪的变化,如果子女未成家立业,老年人会有严重的心理负担。此外,老年人的自尊需求有时因为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孤独感、失落感、抑郁等会直接影响到老人晚年生活的质量和幸福。农村家庭养老模式下,子女作为空巢老人精神慰藉的主要载体,其发挥的作用逐渐减弱,只能依靠配偶的情感支持,或者串门聊天或者在家看电视。在繁重的田间劳作后,单一的精神文化活动,势必对老年人的情绪和情感产生影响。

4.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如前所述,农村空巢老人主要依托家庭养老,土地的劳动所得是他们主要的经济收入。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和医疗保障建设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农村空巢老人缺乏抵御自然灾害和重大疾病风险的能力[4],受经济条件的制约而未能做好防灾减灾和及时诊治的准备,遇到一些突发状况,极有可能使自身陷入恶性循环之中,造成家庭消费支出的突然大量增加,昂贵的费用对于一个普通农村家庭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与此同时,农村空巢老人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范知识,易遭到不法分子的伤害,许多恶劣的社会现象如收到假钱、被抢劫等经常发生在农村空巢老人身上,对农村空巢老人的人身及财产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二、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原因分析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出现的困境,一方面是家庭养老的功能逐渐减弱,子女未能尽到赡养老人的义务;另一方面还在于社会保障制度在广大农村地区不完善,许多老人未能享受到与城镇户籍老人一样的社会保障待遇。但根本原因在于农村经济发展滞后,无法为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提供经济基础。另外,为了城市的建设服务,征地拆迁趋势不断推进,土地作为空巢老人生活保障的来源的功能也在弱化。endprint

1.家本位观念退化,农村空巢老人的主要养老支持在减弱。在我国传统的家庭生活中,老人作为一家之主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家庭中的大小事宜全由老人安排定夺,这也就是所谓的百善孝为先。但是随着计划生育的实施,以及市场经济的冲击带来的观念更新,家庭的生产和生育功能日益减弱,家庭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年轻劳动力对家庭做出的贡献越来越大,其在家庭中越来越居于主导地位,老年人因为年老体弱对家庭的贡献减少而逐渐被边缘化。传统的孝道观念的淡薄,“养儿防老”“父母在不远游”的思想不再像以前那样盛行。随着城乡不断地融合,城市的许多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影响了农村地区,这促使老人和子女在生活上存在许多不同的观念和行为方式,于是促使了老人和子女的分居。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打拼尚未站稳脚跟,也无法将家中老人接到自己身边进行照顾。这就出现了农村家庭空巢老人在生活上、健康状况上老无所依,进而产生孤独、抑郁等许多负面情绪,将加剧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恶化。

2.农村空巢老人自身特征导致自我养老能力较弱。农村空巢老人自身许多特征因素导致其身心不健康。首先,空巢老人文化水平较低,常年生活在农村,很少出远门,缺少与外面世界的沟通与交流,多是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一亩三分田以及子女的婚姻事业等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年老的身体在每天繁重的农田劳作下,身体机能严重受到威胁,平时出现的身体不舒服不太当回事,能拖就拖,结果最后疼痛难忍的时候花费更多的费用。其次,农村是一个熟人社会,好事坏事很快就会在邻里之间传开,也会直接影响到空巢老人在村里的处境,因此空巢老人多不愿意与别人交流倾诉,久而久之便出现了心理问题。最后,我国农村老年人自我养老意识薄弱,大多沉浸在“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中,现实情况是,老人将毕生心血倾注在儿女身上,子女长大成人后没有像父母抚养自己那样去赡养父母。老年人曾经创造出来的财富多用在子女教育、为子女建房婚娶及其他事业上,没有为自己储备养老金,加上农村收入水平低下,到了老年阶段,挣钱的能力以及自我照顾的能力都在减弱,这就给农村空巢老人的自我照顾提出了挑战。

3.当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城市居民养老保险大部分由国家和社会承担,个人承担部分很少,而农村地区,国家只拨付有限的资金,大部分靠农民个人承担,极大地削弱了农民的参保积极性,所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覆盖率远远低于城镇社会保障的覆盖率。中央规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较低的标准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情况下只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法维持老人的基本生活需要。从维护社会公平的角度出发,国家和政府本应该对农村居民承担更多的社会保障责任,而现实情况却刚好相反[5]。由此可见,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力度还很小,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问题亟待解决。

在医疗保障方面,我国农村地区实行“大病统筹”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依然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新农保制度是“大病统筹兼顾小病理赔”。但是通常的感冒、跌打损伤之类的小毛病还有一些慢性病不在保险报销范围之内。虽然享受医疗报销的政策,但是空巢老人承担自己那部分的医疗费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于是就出现“有钱就治,没钱就拖”“小病挨大病抗”的现象。其次,医疗报销和理赔程序相当复杂,平时遇到的小病在诊所买药的费用不能报销,对于老年人尤其是居住在偏远地区的老人,增加了许多麻烦,于是就减弱了参加新农合的积极性。再次,在医疗技术方面,乡镇的医院、卫生所无法提供大病、大的手术的治疗,而且条件较差也无法吸引具有专业知识技术的医生和护士就业,医疗服务质量很难保证,农民尤其是空巢老人对乡镇的医疗水平并不信任。另外,还存在着药品销售市场的不规范的情况,许多卖不出的药以及生产不合格的药品销售到了农村,农民的法律知识、药品安全知识较为缺乏无法识别真假伪劣药品,这直接损害了广大农村人民的身体健康。

4.社会养老能力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在当前社会,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并不完善,养老院数量十分有限而且条件相对落后,甚至几个乡镇才有一所养老院。在家庭养老功能减弱的情况下,作为家庭外部的社会,其养老尚处在起步阶段,远远不能达到城市的养老院在数量和质量上的高水平,根本无法满足日益增多的空巢老人数量。另外,农村是个极其讲面子的地方,对于空巢老人来说,即使生活难以自理也不愿意搬去养老院居住,在农村人的思想观念里養老院是子女不孝顺或者无儿无女的老人才会去住,有子女的老人去住会遭人说闲话,碍于自尊心的影响,老人不愿意去养老机构养老。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社会缺乏对这个方面的宣传与教育,没能改变空巢老人的传统思想。而舆论力量、社会团体,政府组织在帮助弱势群体上本能够发挥相当的作用,但是对于农村空巢老人来说,对他们的救助却呈现出相当空白的状态。在文化知识水平极低的情况下,许多空巢老人根本无法获得向这些社会力量寻求帮助的渠道。因为缺乏专门的改善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慈善机构,也就出现了有人想帮忙却捐款无门的情况。社会宣传与关注不够,空巢老人的基本生活也就得不到全面细致的照顾。

三、改善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的建议

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不断地弱化,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机构养老的道路又障碍重重。这就需要改变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的策略,强化家庭养老的功能,完善养老保障制度,解决机构养老的不足之处,使其成为农村养老的重要资源,为此,需要从多个方面提出改进对策。

1.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和文化,使农民离土不离乡。我国许多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农民收入水平低,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的发展。所以,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利用先进技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精神文化活动建设,发展现代农牧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推动农业、农村、农民全方位的发展,使农村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就能使外出务工的部分农民工回乡创业和就业,使农民离土不离乡,既能获得较为满意的经济收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又能照顾到家里的空巢老人,从而减少空巢老人的数量。加快城镇化建设,使农村地区的养老、医疗等服务逐渐与城市并轨,使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品质不断提升。endprint

2.提升土地的养老功能,打好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基础。市场经济越来越发达,土地作为农村空巢老人社会保障的功能却在持续弱化。年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空巢老人无法耕种较多的土地,造成了土地的大面积撂荒。为此,可以对土地进行流转,将土地承包给一些种植大户和合作社进行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的产出,实现土地的增收。一方面,土地流转可以为转入方实现规模化和专业化经营创造可能性,另一方面也给农户增加了收入,同时也减轻了空巢老人的养老负担,提供了稳定的养老保障。另外,还应改革征地制度,对于失地农民来说,土地既是他们的生产资料又是养老保障,为避免空巢老人在没有稳定的养老保障前提下失去土地[6],必须严格地规范强征土地的行为,并重新制定补偿标准,对征地农民实现公平补偿,妥善安置农民并为他们提供保障。

3.巩固农村家庭养老的基础地位。我国新农保新农合政策刚开始实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尚处在摸索阶段,养老支持力度小,还不能全面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而家庭养老作为农村地区主要的养老方式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依然要发扬和继承家庭养老的传统,并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7]。首先,应当继续倡导家庭养老的思想观念,在全社会提倡尊老敬老的美德,加大对孝文化的宣传力度,让子女“常回家看看”。其次,将子女赡养老人的责任从道德层面上升到法制层面,倡导子女权利与义务的平等,在现实农村社会中,女儿有时比儿子承担了更多的赡养老人的责任,因此女儿应当享有和儿子一样平等的继承权[8]。最后,对于空巢老人自身来说,要转变 “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加强自我养老意识,提高自我养老能力。老年人应当为自己养老储备资金,进行合理控制和利用,而不是将自己的所有财产转让给下一代。另外,在身体健康允许的前提下,鼓励空巢老人自食其力,同时空巢老人还应当主动调整心态,乐观面对空巢生活,减少对子女的依赖感,与邻居、亲戚多沟通交流,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对待晚年的空巢生活。

4.完善社会统筹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我国在当前城乡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发展差距较大的情况下,还没有具备建立统一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条件。因此,各级各地政府应根据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地实施相应的养老保险制度,并且对不同的农民类型进行分类操作。其次,要不断提高新农保和新农合在农村的覆盖率,这就需要政府及社会建立公平合理的养老保障制度,比照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待遇和标准,提升农民参保的积极性,使人人都能够真正享受到养老补贴,并不断提高养老补贴的标准。再次,应当简化农民参保和报销的烦琐程序,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异地转移、异地结算,实现全国一卡通,真正做到方便农民。最后,由政府部门牵头,可以联合村委会和社会福利机构开展社区养老,可以充分调动政府、农村社区、家庭和个人等多方面的力量,动员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可进行集中养老,也可居家养老,能为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提供必要的支持[9]。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农村空巢老人的数量还会继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空巢老人在日常生活照料、经济支持、养老和医疗服务等多方面的压力增加。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問题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等多种力量相结合[10],努力满足空巢老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使空巢老人充分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只有农村的经济发展搞上去,培育老龄产业新增长点,健全老龄工作体制机制,农村的社会保障机制才能进一步地改进和完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endprint

猜你喜欢
家庭养老养老保障空巢老人
城市失独老人养老保障问题分析
基于家庭养老视域的我国城镇女性劳动力供给研究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局何解
农村“空巢老人”权益保护值得关注
“空巢老人”一样老有所乐
河北省阜平县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赡养问题
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研究
我国失智老人群体养老保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