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科研事业单位改革对策研究

2017-10-28 15:20王磊白美
科技视界 2017年15期
关键词:科研事业单位改革

王磊 白美

【摘 要】本文深入调研国内事业单位的发展历程及改革的先进经验,以问卷法、访谈法、座谈法等方式深入济南市部分科研行业事业单位中展开调研,客观、准确反映当前各单位的基本情况、改革中面临的困难并提出有关对策建议,为今后我市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提供充分的参考。

【关键词】科研;事业单位;改革

0 引言

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殊国情下的特殊产物,具备有服务性、公益性和知识密集性三个主要特征。2012年,我国事业单位从业人员约3000万人[1],人员庞杂,机构冗余。并且我国事业单位存在的许多矛盾和问题,政府对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2],主要表现为:一是政事不分。事业单位隶属于政府部门,缺将一些行政职责转移到事业单位,内设机构与事业单位职责交叉重叠,并长期抽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二是管办不分。 政府主管部门通过事业单位直接提供公益服务,并实行监督管理,相当于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对全社会公益服务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三是投入机制不健全。公益事业投入方式单一,且不均衡,资金使用效益无法充分量化和监督。另外,事业单位在人事制度管理、薪酬制度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管理缺陷。因此,事业单位的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1 国内事业单位改革

我国事业单位改革进程基本分为四个阶段[3]:(1978-2001)解决事业单位快速膨胀问题;(2002-2006)从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和财政政策等方面推进改革;(2007-2011)公开招聘、聘用制度、岗位设置制度等人事制度不断完善;(2012-至今)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行政职能类、生产经营类、公益类共三类事业单位。 特别是近年来,各省市密集出台有关事业单位改革文件,济南市也适时提出科研院所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工作,本文结合新一轮全国事业单位改革的精神,以问卷法、访谈法、座谈法等方式深入济南市科研事业单位中展开调研,为今济南市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提供充分的参考。

1.1 济南市科研事业单位现状

目前济南市共有26家市属科研院所,涉及19个市直部门。本文涉及调研科研事业单位11家,均系公益类事业单位,其中公益一类4家,均为全额拨款单位;公益二类4家,有1家为全额拨款,1家为自主事业单位,其他为差额拨款单位;公益三类3家,均为自收自支单位。

1.1.1 单位编制

除社科院、规划设计院2家单位在编人数超过编制人数,其余单位均有空编。其中公益一类及三类空编较少;公益二类单位空编较多。在编外人员上,公益一类、二类共有3家单位有编外人员,但数量不多;公益三类单位均有编外人员,且数量都高于在编人员,甚至有单位编外人员数量是在编人员的3倍多。

1.1.2 年龄及学历结构

公益一类、二类单位30-50岁人员占比最多;公益三类单位40岁以下职工占比高。在学历结构上,公益一类单位博士学历占比较多,占职工5%以上;三类单位本科以上学历人员最多,占比87.6%;而公益二类单位相对学历较低,本科以下学历人员占40%,是三类单位的3倍多。

1.1.3 单位治理管理结构

81.8%的单位为党委领导下的行政领导负责制,未见有单位设置董事会。在内部管理上,公益一类单位均呈现财务独立核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纳入结算中心管理、纳入预算管理、工资财政统发等特点;公益二类单位财务也属于独立核算,并纳入预算管理,但不经结算中心,其他几项单位之间存在差异;公益三类除单位财务独立核算外,其他均不参与。

1.1.4 资产与收支情况

资产方面,公益一类、二类单位固定资产比重高,而公益三类单位则正好相反,流动资产是为固定资产的11倍以上。公益一类单位净资产均为财政补助结转结余,而公益三类净资产则为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公益三类则三者皆有。

收入方面,财政补助收入是公益一类单位的唯一收入来源;经营收入是公益三类单位的唯一收入来源,其中技术服务收入占比98%以上,部分单位有租赁收入;公益二类单位中,全额拨款单位收入均来自财政补助,差额拨款单位收入均为事业收入,自收自支单位收入则来源于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

支出方面,工资福利支出是公益一类单位的主要支出内容;资本性支出是公益二类单位的主要支出内容,公益三类单位的主要经费支出则是经营支出。

1.2 济南市科研事业单位改革情况

1.2.1 实行绩效考核情况

据调研,54.5%的单位未实行绩效考核,其中公益一类4家,公益二类2家。公益三类单位全部实行了绩效考核。绩效考核方式基本采用专技人员定量、管理人员定性考核的方式,岗位责任、个人业绩及工作量作为绩效考核的主要参考因素,考核结果与工资挂钩,多数单位将工资中的绩效工资进行了重新分配搞活,并按月兑付。

1.2.2 人事制度改革情况

有半数以上单位院所长招聘为单位或系统内部招聘,未见有实行国内外公开招聘。有72.7%的单位实施全员聘用制度。有63.6%的单位开展了科研岗位部分或全部公开招聘工作,且公益一类单位中实行公开招聘的比例较高。仅有不到30%的单位引进过高层次人才,且其中2家单位招聘的高层次人才为编制外管理,待遇由单位项目经费解决;另1家为编制内管理。其他单位均未引进过高層次人才,原因主要是编制及待遇问题无法解决。

1.2.3 组织机构设置情况

有近30%的单位管理职能处室大幅度压缩,行政管理人员控制在机构编制的10%左右;其他单位仍在压缩精简中。另外,仍有不到20%的单位存在所属的后勤部门或企业。

1.2.4 社会保障情况

本次调研单位均实行了养老保险改革,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但因单位性质不同,财政负担、单位负担以及个人负担比例有所不同。公益一类财政负担较多,其余由单位负担较多。endprint

2 济南市属科研事业单位改革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1 存在的问题

首先表现在对改革认识不足,观念有待调整。事业单位业务种类繁多、情况复杂、涉及面广,利益相关方对改革的认识及态度至关重要。整体来看,济南市科研事业单位对改革的积极性不高。具体表现为:

一是,改革涉及单位积极性不高。首先,主管部门积极性不高,已经习惯了对事业单位人、财、物的调配,改革后,主管部门的管理权限受到稀释。其次,事业单位本身对改革缺乏积极性。除少数单位有成为改革试点的意向,其他单位均持观望等待态度,有求稳怕乱思想内部职工担心打破“铁饭碗”,自身利益受损;部门领导对改革可能带来的不稳定、人员分流安置、经济补偿、就业再就业等问题缺乏改革勇气。

二是,事业单位改革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法人制度不健全,人、财、物由上级机关支配;财政供给制度不够完善,事业单位缺乏财政自主权。

三是,济南市涉及事业单位改革的现行政策体系不够完善,改革还缺乏基本条件。事业单位的事业经费按人头下发,缺乏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办法,单位的绩效性奖励额度自主支配权太小,达不到激励干事创业的目的。而且机构编制管理也缺乏配套政策,目前事业单位采取编制总量控制,且多数单位面临高级技术岗位满额的问题,很大程度制约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

2.2 对策建议

一是,成立统一推进科研事业单位改革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科研事业单位“管办分离”、“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转企改制”等改革工作的统一规划。

二是,抓好改革试点。本文调研结果显示,有一家单位有意向作为改革试点单位,另外近30%的单位已探索开展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行了绩效考核。建议在开展事业单位改革试点中,完善政策细则,重点支持探索改革的新办法、新机制,真正发挥试点单位的作用。

三是,继续细化政策为改革进入深水区保驾护航。逐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保险等制度内部改革。扎实推进改革,完善全员聘用、岗位工资、业绩考核等办法,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创新财政投入保障機制,重点提高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考核,建立资金投入的绩效评价机制,以向公众提供服务的质量和数量确定财政补助数额,逐步提高具有激励性质的事业单位经费投入比例。

四是,探索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探索理事会制度,实现事业单位的社会化管理。

【参考文献】

[1]赵秀竹,张帆,武宁.事业单位改革对公益类事业单位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7(16):148-150,153.

[2]刘华强.事业单位改制对财务和会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3.

[3]李扬.我国公益性事业单位改革探析[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endprint

猜你喜欢
科研事业单位改革
改革之路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改革备忘
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再辨识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