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对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2017-10-28 08:38黄金波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29期
关键词:认知功能

黄金波

【摘要】 目的 观察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采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 35例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行CAS治疗, 手术前后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测量表(MMSE)、数字广度测验(DS)、中文听觉词汇学习测验(CALT)、视觉保持测验(VRT)、物体记忆测验(FOM)、线段方向判断测验(JLOT)、语言流畅性测验(VFT)评估, 采用全脑造影检查评估颈动脉狭窄的程度。结果 术后3个月颈内动脉残余狭窄率为(10.71±1.08)%, 明显低于术前的(85.47±8.2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MMSE、DS(顺背、倒背)、CALT(即刻回忆、延迟回忆)、VRT、FOM、JLOT、VFT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但术后1个月与3个月上述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S能有效治疗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

窄, 改善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 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关键词】 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支架成形术;认知功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9.023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的改变, 颈动脉狭窄的发病率逐年增高, 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高危因素。颈动脉狭窄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 可伴有肢体运动功能短暂障碍、暂时性失语、失明等相关症状, 如不及时治疗, 可出现认知功能急剧减退[1]。目前, 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CEA)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2], 但随着CAS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逐渐显示出损伤小和操作简单的优点, 选择CEA还是CAS治疗颈动脉狭窄仍存在一定争议。本研究较为全面地评价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采用CAS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的变化,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35例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符合以下入组标准:①单侧颈动脉狭窄程度≥70%, 对侧狭窄程度<30%;②能配合完成各量表评测;③无神经功能缺损;④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认知功能损害。35例患者中男20例(57.14%), 女15例(42.86%);年龄60~80岁, 平均年龄(69.4±10.2)岁;左侧颈内动脉狭窄18例(51.43%), 右侧颈内动脉狭窄17例(48.57%)。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CAS治疗。术前3 d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 氯吡格雷75 mg/d, 血管造影测量狭窄血管的位置、长度、直径, 确定合适支架。局部麻醉后行右侧股动脉穿刺, 在导丝引导下将8F导管送至颈动脉狭窄近心端, 将保护伞装置沿微导丝送至颈动脉狭窄处远端, 释放保护伞, 将微导丝撤出, 再送入自膨式支架, 造影示支架对位准确, 1/3位于狭窄远端, 2/3位于狭窄近端, 释放支架, 重新造影观察狭窄扩张情况, 若无异常, 结束手术。术后3 d阿司匹林300 mg/d,

氯吡格雷75 mg/d, 4周后将阿司匹林剂量降为100 mg/d, 氯吡格雷剂量不变, 维持治疗6个月。

1. 3 观察指标 手术前及术后1、3个月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MMSE、DS、CALT、VRT、FOM、JLOT、VFT)评估。手术前及术后3个月进行全脑造影检查评估颈动脉狭窄的程度。

1. 4 統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 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手术前后颈内动脉狭窄程度比较 术后3个月颈内动脉残余狭窄率为(10.71±1.08)%, 明显低于术前的(85.47±

8.2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手术前后认知功能评估 术后1、3个月MMSE、DS(顺背、倒背)、CALT(即刻回忆、延迟回忆)、VRT、FOM、JLOT、VFT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但术后1个月与3个月上述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颈动脉重度狭窄是临床常见病, 多数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夹层等相关疾病所致[3]。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可无明显临床症状及不适主诉, 常规头部CT或磁共振成像(MRI)可无明显异常, 但血流动力学存在异常, 提示脑组织长期处于低灌注、缺血状态, 神经细胞处于低代谢或功能抑制状态, 海马和额叶乙酰胆碱水平明显降低, 另外长期缺血会导致脑白质病变, 从而发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 患者在感觉、知觉、记忆以及注意等过程中发生障碍, 对患者行为、情感生活、日常生活、社交能力和工作能力造成极大影响, 且增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病风险, 因而对颈动脉狭窄患者应及时给予适当方法进行干预, 以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4-7]。

CAS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手术方法, 安全性明显高于CEA, 具有微创、操作简单、适合于高位狭窄、不损伤脑神经的特点, 有逐渐取代CEA 的趋势[8]。研究表明, CAS能显著地改善中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脑血流灌注, 进而提高认知功能, 单纯药物治疗无法改善他们的认知能力, 其改善程度和手术后脑血流量恢复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9]。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CAS实施后3个月颈内动脉残余狭窄率为(10.71±1.08)%, 明显低于术前的(85.47±8.2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MMSE、DS(顺背、倒背)、CALT(即刻回忆、延迟回忆)、VRT、FOM、JLOT、VFT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但术后1个月endprint

与3个月上述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CAS能有效改善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认知功能, 与文

献[10]研究相符。

综上所述, CAS能有效治疗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 改善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 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马继军, 刘学文.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对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 15(2):123-125.

[2] 缪伟锋, 俞向荣, 吴一平, 等.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对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36(2):218-221.

[3] 赵仁亮, 吕敬雷, 刘烨辉, 等.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的卒中风险和治疗.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4, 22(10):761-766.

[4] 石红琴, 蔡艺灵, 杜娟, 等. 无症状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与药物治疗的对比研究.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6, 13(12):623-628.

[5] 简崇东, 黄建敏, 蒙兰青, 等.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对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 14(19):2323-2325.

[6] 赵启媛, 金平, 吴章松, 等.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对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4, 22(3):172-175.

[7] 朱敏真, 何锦照, 刘胜初.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对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6):5-7.

[8] 石国美, 周俊山, 刘宇恺, 等.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和内膜剥脱术对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 48(9):772-775.

[9] 林碧清, 邝景云, 唐丽玲. 研究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方案对50例中至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29):4519-4520.

[10] 胡子成, 张莉莉, 皮燕, 等.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对无症状性颈动脉高度狹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重庆医学, 2015(1):34-35.

[收稿日期:2017-08-01]endprint

猜你喜欢
认知功能
运动员执行功能与反社会行为及攻击行为的关系
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临床研究
脑梗死综合康复治疗效果评估及分析
单灶卒中后脑梗死部位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老年认知信息平台的设计研究
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七氟烷和丙泊酚对老年肺癌根治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七氟烷和丙泊酚对老年肺癌根治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激素替代治疗对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认知功能的作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