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传统土陶窑炉保护刍议

2017-10-27 08:45田军
艺术评论 2017年6期
关键词:窑炉喀什地区作坊

田军

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传统土陶烧制工艺历史悠久,其制作土陶工艺与烧制技术呈现出典型的维吾尔族符号与独特的发展脉络。民间土陶艺人运用土陶窑炉烧制技术作为最后呈现“维吾尔族韵味土陶”的最后一道工艺,具有丰富的社会价值与人文价值。土陶窑炉作为实施的“载体”,包含了文化与技术方面的审美价值与应用价值,因此,对于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传统土陶窑炉的研究,既是对新疆维吾尔族传统手工艺的广度研究,同时也是对新疆维吾尔族传统土陶工艺的深度研究,将为新疆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供有力的研究基础。

一、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传统土陶窑炉的现状

(一)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传统土陶窑炉有待明确统计

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传统土陶制作历史久远,根据各方面的考古资料与现场考察,作为遗址性的土陶窑炉尚没有确切的记录,但有待考证。目前还在生产的作坊与窑炉主要分布在喀什高台、英吉沙县、阿克陶县内,部分作坊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放弃土陶生产,改做其他行业,放弃还在生产的作坊与窑炉的详细数据有待统计。各作坊基本都是祖辈烧制土陶传至现在,每家窑炉的修建会根据自家的院落结构或房屋改建而修整或重建,有些作坊属于祖辈使用。窑炉的结构属于祖辈口授,没有详细的纸本记录。

(二)对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传统土陶窑炉的重视与研究较少

土陶窑炉作为烧造土陶品的专门设施,在土陶烧制技艺中是最为重要的“核心技艺”,在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传统土陶烧制工艺中也不例外。在对新疆维吾尔族族传统土陶工艺的保护研究成果中,经查阅文献及考证“窑炉”及“窑炉技术”的研究成果微乎其微,只有烧制时的记录性文字,未有深入研究成果。目前的研究成果大部分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1.新疆维吾尔族传统土陶造型工艺基础研究。主要记录采泥、制泥,土陶素坯造型,素坯上花纹、图案的制作方法。

2.新疆维吾尔族传统土陶釉色的基本制作方法,素坯上釉、入窑烧制基本过程记录。

3.新疆维吾尔族传统土陶文化阐释。重点解析土陶造型、花纹、图案运用的文化内涵,土陶文化的审美意义以及在社会中的社会功能作用等。

对于烧制技术的“核心技艺”,窑炉及窑炉的设计原理、装烧技术,在土陶本身“质”的变化中起到的“核心作用”被忽略,这是对整个新疆维吾尔族传统土陶研究的缺失与重视不够所导致的,应该有所改观。

(三)土陶行业手工化生产与工业化生产的矛盾

经实地考察,目前阿克陶县传统艺人阿吉·艾买提家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已经改用大型电窑,现代厂房代替了传统土陶作坊,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变化:

1.生产数量比之前传统窑炉生产大大提高,一个大电窑可以烧制大约一千件土陶,量能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

2.经现场考察,电窑烧制的土陶作品,同类型的每件作品基本相同,可以说是千碗一面,这是工业化生产带来的变化。

3.由原来需求的精品手工艺向更大众化的生活用品扩展,满足的群体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维吾尔族传统土陶手工艺生产是带有“手”工化技艺痕迹的,在传统土陶窑炉柴烧时的窑变及土陶艺人对烧制温度的把控,来源于祖辈口传心授的经验与实践,柴烧的“过程美”与烧制成的手工艺味道是维吾尔族传统土陶本身的特质,这是中华传统手工艺带来的审美文化与审美感受。而在面临传统手工行业不景气与经济等原因时,部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传统作坊,在传统窑炉装烧量少、慢的情况下,放弃传统窑炉而改用工业化电窑烧制,在带来丰厚经济收入的同时,产品的质量与手工烧窑的釉色区别很大。

二、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传统土陶窑炉保护的意义

(一)对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传统土陶烧制工艺的完整研究有着积极的学术价值

对于新疆维吾尔族传统土陶烧制工艺的研究应该包含制陶工艺研究、釉色研究、窑炉及烧制原理、文化审美四个体系的综合研究,在目前大部分研究成果都集中在制陶工艺、釉色、文化审美三个方面的境遇下,及时着手土陶窑炉及烧制原理的完整探究,是对整体土陶烧制工艺流程研究的补充,可以深入到烧制的“核心技艺”中探析窑炉结构的特征、类型,窑炉烧制原理,以及烧陶艺人祖辈口传心授的烧陶技艺,无疑是对维吾尔族传统土陶烧制工艺的积极保护,对新疆当下的非遗保护有着積极的学术价值。

(二)对深入了解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传统土陶窑炉及装烧技术有着积极的意义

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传统土陶作坊的民间艺人的烧陶手艺,基本是祖辈口传心授,经验总结与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只是师傅是父辈,徒弟是儿子。从考察采访中询问英吉沙土陶村自治区传承人伊玛木·艾山得知,自己家的老窑在后院,自己小的时候就有,但已经废弃不用,现在所用的陶窑是后来修建,修建时不画图纸,尺寸与样子都在脑子里。从伊玛木·艾山烧制时的各个步骤、方法与技术,井井有条,方法得当。但他说这都是以前父亲所教与自己的实践总结而来,也不知窑炉为什么设计成这样,在什么时间该加火,什么时候该停火,这些都没有科学的解释,而且烧制的土陶作品还有自己作坊的特点,并且获得自治区的各项荣誉。

综合以上的采访与分析,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传统土陶窑炉结构独特,设计有科学性与合理性,烧制原理也很独到。不通过科学化、系统化的研究,无法解释其中的奥秘,因此,深入探析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传统土陶窑炉类型及装烧原理,有利于未来提出改进扩大生产化,在不改“核心技艺”的同时,适应社会的发展,为当地文化、经济方面做出积极的贡献。

三、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传统土陶窑炉保护策略

(一)做好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传统土陶作坊窑炉的考证工作

在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传统土陶制作行业一直盛行,多达数百家,按照一作坊一窑的统计多达数百座陶窑,主要分布在喀什市高台城内、英吉沙县土陶村、阿克陶县内,而随着现代工业化生产的冲击变化,现在还在生产的不到十五家作坊,窑炉的使用率降低。但对于整个喀什地区维吾尔族的制陶历史、作坊、窑炉的考证不能停滞不前,应该进行全面的调查、采访、考证,做好喀什地区维吾尔族土陶作坊窑炉分布图,按照不同历史时期详细进行数据统计、图像记录、采访录音等,为后期的深入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endprint

(二)加强对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传统土陶窑炉及烧制原理的研究

1.有较好的前期数据统计基础。应更加深入地对每个作坊窑炉进行数据测量、绘图,运用考古學的方法对窑炉做出三维立体数据,建立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传统土陶作坊窑炉数据库,对应时期一地点一民间艺人一作坊一窑炉数据一窑炉类型一窑炉特点一烧制工艺记录。

2.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传统土陶窑炉类型命名。由于独特的地域性关系,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传统土陶窑炉型制与已发掘考证的中原陶窑炉类型存在着差异性,前期又无相关研究成果,因此需要从陶窑结构中窑口、火口、火膛、窑室、窑床、窑炉形状、烧制时火焰运动轨迹进行综合分析、归类、命名,以致后期的窑炉研究有归属性。

3.窑炉烧制原理研究。通过记录图像、采访的方法,研究土陶艺人祖辈口传心授的烧制手艺,如何在窑内摆放待烧土陶,如何控制柴烧的温度,何时封窑口,何时加火、加温,如何从火眼看窑内土陶烧制情况,何时停火等相关的烧制技巧。根据这些实际操作的情况,科学分析这种窑炉的火的运动轨迹,窑炉结构对于具体烧制的作用,如何排烟,温度的升温变化与釉色变化的关系,科学合理研究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传统土陶窑炉的烧制原理,这是对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传统土陶窑炉的核心研究,有利于今后的保护与传承发展。

(三)窑炉改进实验研究

对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传统窑炉的改进目的,源于窑炉的装烧土陶量较少,不能满足大量或大件作品的烧制。目前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传统土陶窑炉的内径最大在150CM左右,窑床的宽度在50CM左右,一层窑床到第二层窑床的高度在55CM左右,也就是超过60CM的作品是无法烧制的。电窑烧制与传统柴烧窑的作品在土陶釉色品质方面是不及的,因此运用大型电窑替代传统陶窑不是最妥当的方式,研制大型的传统陶窑及改进实验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及时适应市场化的需求,行业才有更好的发展。

另一方面是在烧制保温方面的改进。传统土陶窑炉内部结构及外部全部采用传统材料砖、泥修建而成,保温隔热方面有待进一步改善。在森林物资匮乏,能够烧制的柴木也逐渐稀少,窑炉中火的高温保留越好,升温就好,达到烧制温度就可以控制柴木量,可以有效节约柴木资源。运用现代科技化的保温材料,通过合理化设计可以改善保温方面的问题。

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传统土陶制作工艺是优秀的中华传统手艺,窑炉及烧制技艺具有典型的地域性符号,保护、传承、发展是对新疆维吾尔族传统手艺的存留方式,及时研究、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传统技艺的“手工艺”痕迹才会展现出璀璨的魅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窑炉喀什地区作坊
河南荥阳市一碳素厂窑炉坍塌 致3人死亡3人受伤
Archaeological Discovery Confirms the Ancient Past of Yin County
行业首条“负离子生态石”宽体窑在恩平点火
科达承建561 m最长抛釉砖窑炉顺利投产
关于窑炉节能的答疑
老城区的作坊:手工劳作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