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荣,刘荣才,归柯庭
摘要:本文探讨了继续教育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衔接制度建设的作用,介绍了国内外继续教育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衔接制度建设的现状,提出了继续教育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衔接制度建设的若干举措。
关键词:继续教育;学习成果;互认与衔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1-0007-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我国教育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为此,《规划》决定在未来十年开展的十大改革试点项目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建设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开启了建设终身教育的新征程。
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和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建立继续教育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衔接制度,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可以使国民的学习成果得到公平的、正当的评价和尊重,满足国民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加速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为此,教育部2017年工作要点再次强调,要做好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试点工作,研制国家资历框架。
一、对继续教育不同类型学习成果互认和衔接的理解与认识
继续教育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其中最为简单明了的分类,就是将继续教育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学历继续教育,另一种是非学历教育培训。学历继续教育是以取得国家承认的文凭为目的,它分为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电大开放教育四种形式,其中成人高等教育按照学习形式又分为夜大和函授二种形式。非学历教育培训是以补充知识、提高技能、提升人的全面素质为目的,目前分别由高等院校、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劳动人事部门、企业单位、社会培训机构等分别担任此项职能。这两类继续教育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目前比较公认和有效的路径是通过构建“学分银行”来实现。“学分银行”(school credit bank)是一种模拟银行的“储蓄”功能,使学习者能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的管理模式。它是以终身教育学分认定、累积和转换为主要功能的学习成果认证管理中心和学习成果转换服务平台。这就需要建立健全学分制,规范学分内涵与标准,制订各类学分之间的转换规则,完善学习质量保证系统和评审机制,从而建立适应终身教育发展的学习成果管理与服务系统。
二、国外继续教育不同类型学习成果互认和衔接的现状
20世纪80年代,新西兰、南非、澳大利亚、英国等西方国家先后建立了由政府主导的、同我们国家提倡建立的立交桥相一致的资格框架体系,它将普通教育、高等教育以及终身教育、培训等教育形式部分或全部纳入到资格框架体系中,使各类学习和证书之间有所关联,并通过颁布和实施各种政策,统一学习、学历和证书体系。见表一。
三、国内继续教育不同类型学习成果互认和衔接的现状
1.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的实践。2012年,由华东理工大学主持牵头,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江南大学和山东大学等4所高等网络教育学院共同参与的教育部“终身学习服务体系的建设与示范”系列项目之子课题“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学分标准及质量内涵和学分转移制度与机制的研究及应用”启动研究,研究目标是如何实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之间在理工类优势课程特别是带实验环节课程的互选互认,该项目边研究边实践,每个参与学校拿出2门课程供参与学校的学生自由选修,学生的学习成果参与学校互相认可,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效果良好。
2010年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北京交通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北京网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发起成立的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研发中心建设了小学分互认共享平台,在平台上上线40门共享课程,供8所学校网络学院学生选修。另外,几乎所有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学籍管理都有课程免修免考办法,对于取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等级考试或省级计算机、外语等级考试合格证书,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取得合格成绩者,远程学生参加网络教育全国统一考试成绩合格者,都可申请免考学院开设的相应课程;取得行业从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证书的,可申请免修(免考)相应课程。由此可以看出几乎所有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对达到一定标准同时又在社会上有很高信誉的课程学分都已经做到学习成果(学分)的互认与转移。
2.国家开放大学的实践[2]。①学历教育学分的互认。中央电大除了高校的免修免考做法外,还尝试了对合作高校进行100%的学分认定、对自学考试课程进行40%学分的认定、对国家级证书(如大学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进行了100%的认定。②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学分的互认。2004年,由北京市总工会、教委、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中央电大、北京电大共同组织实施了“首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该工程设计了多维度的职工培训架构,将通用能力培训、岗位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学历教育、技能大赛、素质教育等形式融为一体,建立起了职工学历教育、非学历培训、继续教育的终身学习通道。③先前学习认定。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与加拿大TRU大学合作的汤姆逊大学先前学习评价研究中心,对教育技术专业(专升本)教师方向的在校生进行先前学习评价认证研究。从在校生中筛选出部分学生参加先前学习评价认定,要求他们准备教学设计方案,同时做好面试准备。学校根据学生提交的材料、面试与上课的表现,最终确定哪些学生能够免修实践教学的相应环节并获得该环节的相应学分。
3.试点省份“学分银行”的建设实践。近几年,我国上海、浙江、北京、江苏、云南、陕西等许多地区开展了学分银行实践的探索,例如上海市学分银行建立了覆盖全市各区的20个学分银行的分部,基本覆盖全市高校的68个网点,这些单位主要负責学习者的咨询、开户和相关学习成果认定、评审等工作,目前,已经建立了面向全市学习者的个人学习档案库,上海学分银行已经建立了九个本科专业、十二个专科专业的专业和课程标准,为相当一部分的学习者通过各种途径的学习成果进行学分的认证和转换植入。endprint
四、我国继续教育不同类型学习成果互认和衔接建议
我国的继续教育包含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培训,分别属于不同的管理体制。按照国外先进国家的发展经验,要真正做到实现各类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搭建起公民终身学习的立交桥,只有建立国家资格框架体系和学习成果认证体系,才能将各类学习成果统一协调到一个体系当中,是唯一的实现路径。目前,我国在现有的体制下建立国家层面的资格框架体系和学习成果认证体系一时难以实现。考虑到现实的难处,国家提出鼓励部分地区和学校先行试验取得经验,确保有序推进。本课题基于“建立继续教育不同类型学习成果互认和衔接制度”的系统研究,提出具体应对举措如下:
1.建立法律和政策保障。建立繼续教育不同类型学习成果互认和衔接制度是一项涉及高校、教育部门、劳动部门、民政部门多方利益的复杂工程,应该是政府行为。可以省一级为试点单位,由省政府牵头成立学分银行管理委员会,指定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落实,出台一系列的法律、制度和规范,确保其制度、规范的权威性与公平性,使相关利益方依法依规落实有关工作。
2.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成立省级学分银行管理委员会,在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牵头成立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办公室和专家委员会,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办公室可设在省级教育协会或研究会,专家委员会提供专业指导与政策咨询,制定制度、规范和标准,学分银行办公室负责学分银行系统的建设与日常管理与维护以及档案的管理等工作。
3.建立学分标准,规范学分内涵。建立学分标准是建立继续教育不同学习成果互认与衔接制度的基础。首先,建立健全高校继续教育统一学分制。其次,将接受不同类型和层次的教育与培训获取的学习成果转为学分的统一标准进行规定。如现在有的高校是16学时对应1学分,有的是18学时对应一学分。
4.建立学历教育的专业课程标准。专业计划标准应包括以下几方面:①专业编码;②培养目标;③培养规格:学位与学制、知识要求、素质要求、能力要求的详细描述;④课程体系的总框架,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多学科交叉课程、实践教学环节;⑤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⑥教学规范:包括过程规范与行为规范;⑦师资队伍:规模与结构、专业背景与水平要求;⑧教学条件:实践教学条件、教学信息资源要求、教学经费要求;⑨培养效果:应做到培养效果与培养目标相吻合,与培养规格中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相一致,社会评价良好等。专业课程标准应包涵课程对应专业、课程代码、开设目的、授课思想和方法、解决学生的哪些能力、课程内容、学时学分。
5.制订公布转换规则。学习成果转换是指拥有学习成果的各级各类颁证机构参照相应认证标准,在学习成果互认联盟的运行机制下自愿达成转换协议,从而实现不同类型或相同类型学习成果之间的转移和认定。本课题的转换规则含学历教育学习成果之间的转换规则、非学历学习成果与学历教育成果之间的转换规则。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包涵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等级证书、能力测评证书、专项能力证书、培训证书等形式公布的学习成果,目前分别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教育部考试中心、全国高校网络教育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行业协会培训中心等机构组织实施。
学历继续教育的学习成果按照公布的专业课程标准,以多方或双方联盟协议的方式进行学分认定与转移。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可由继续教育专家委员会制定完成非学历证书与学历教育某个专业的对应课程的当量学分转换规则。转换规制的表式可以参考国家开放大学制定的转换规则表式(表2)。
6.建立质量保证系统和评审机制。质量是实现学分互认的保证,是赢得公信力的基础。首先,高校继续教育要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如制度保障、组织保障、质量保证机制、质量监控等。制度保障:应结合教学规范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相关教学档案管理制度、教学工作考核评价制度;建立和完善教育教学研究、改革与成果转化应用机制;组织保障机制:应建有教研室(课程组)、系(所)等基层教学组织,健全老中青教师传帮带机制;质量保证机制:建立专业教学质量监控和学生发展跟踪与反馈以及教学持续改进等机制,同时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机制等机制;质量监控:应围绕质量保障目标要求,开展经常化和制度化的质量评估,建立完善质量持续改进机制,保证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充分实现;其次,要建立外部的评审机制,对高校继续教育办学定期进行评审,对评审不合格要及时给予预警直至取消办学资格,同时向社会公布。第三,在条件成熟时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评价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
五、结束语
继续教育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相关利益方、管理方、学习者等等方面的因素,它需要更高层级的协调工作。本文只讨论了继续教育不同类型学习成果互认和衔接,在省级或区域层面进行的试点,在试点成熟后,在国家级层面乃至国际层面进行互认和衔接。另外继续教育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如何操作及学分银行等相关事项等,都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张伟远,段承贵,傅璇卿.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国际的发展和比较[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4.
[2]信息来源于国家开放大学15个国家地区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案例研究报告汇编[Z].
[3]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学习成果转换管理网[EB/OL].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