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学渊
【内容摘要】小班化教学是课程改革中的重要环节,应充分利用小班化教学自身具备的特点,在授课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实现高效学习目标。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从多个方面对初中数学小班化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探讨,并提出可行性教学方法旨在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
【关键词】初中数学 方法 教学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逐渐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为城区学校带来较大压力。过多的班级人数不仅给授课老师带来一定程度的负担,同时还影响学生上课的效率,不利于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因此,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小班教学方式进行实践是一次具有研究价值的尝试,应结合具体效果进行分析,从而完善教学工作。
一、开展分层教学
随着班级授课制度的逐渐完善,班级人数逐渐固定在几十人。这种传统的班级教学由于人数众多,使得教师的教学工作受到限制,无法因材施教,而小班化教学是在学生数量较少的班级中开展教育工作,有利于教师开展教育工作。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引导者,应充分利用小班化教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分层管理①。在小班化教学过程中,由于班级人数较少采用分层教学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满足学生的差异性。为更好的完成分层教学工作,应注意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管理。将学生分为待进层、优秀层和中等层,使每个层次学生处于同一起跑线。分层教学可以更好的掌握每个学生学习状况,使老师可以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第二,在进行分层学习过程中,应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率,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进行思考,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第三,分层布置作业。在小班化教学中分层布置作业,能够使作业更具有针对性,同时还可以增强作业完成的实效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布置作业。例如在进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时,可让优秀层的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进行专项拓展训练。虽然,各个层次的学生会完成不同的作业,但是小班化教学的学生数量少,教师有充裕时间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辅导,极大提高了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
二、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结合小班化教学人数少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从而增加学生互动、交流、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因此,在小班化教学模式下,采用分组学习课堂活动方式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积极开展分组合作学习活动。第一,应充分利用分组数量少的特点,组织小组数学竞赛活动,为各个学习小组提供展示机会②。例如在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时,可在练习环节中组织二次根式运算竞赛,要求每个小组积极参与,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由于小组数量少,没课小组都有充足的时间对本组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使每个学生都可以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同时,教师应根据对各个小组不同的学习状况,有针对性的对小组成员进行引导。第二,根据每个小组人数较少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同质异构的小组组合形式,由各组组长带领成员展开学习,鼓励待进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组内成员应注意互相沟通,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借助小班化教育平台发挥教学的促进作用
教師应借助小班化教学中人数不多的优势,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学生,有利于对学生心理进行研究,同时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对于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较少班级人数可以使自己更容易受到老师的关注,从而激发起内心潜在的上进心,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③。
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导师,学生一旦对某一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从体内迸发出无限的渴求欲望,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性学习,在进行反复思考的同时活跃是自己的思维,从而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小班化教学为教师掌握、发掘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创造了有利条件,方便教师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愉快轻松地学习环境中逐渐成长,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④。
五、设计教学问题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深入教材,将教材中的重难点转化为教学问题带入课堂,引发学生深思,提高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在设计教学问题时,可采用以下形式:(1)矛盾型问题。揭示教材中各个知识点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有意识的勾起学生心中的疑惑,从而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2)假设型问题。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已知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推理,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班化教学是未来班级授课的重要形式。由于小班化教学具有人数较少的优势,使得不同学生可以接收到更加具有针对性教育管理,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时刻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提高自身能力,总结经验,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充分利用小班化教学的特点,通过开展趣味活动激励学生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能力。
【注释】
① 陈琴. 初中数学小班化教学实践探究[J]. 数学教学通讯,2014(22):52-53.
② 李经霞. 初中数学小班化教学浅谈[J]. 中学课程资源,2016(8):40-40+23.
③ 沙青青. 浅谈初中数学小班化教学有效性实践探索[J]. 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17,24(1):23-24.
④ 盖光杰. 探索初中数学小班化教学[J]. 新校园(中旬刊),2015(8):70.
(作者单位: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坦埠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