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皮书作为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学术作品,在出版国际化的趋势下有着特殊性和重要性。随着皮书国际化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越来越多反映当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发展变化的优秀皮书走出国门,向各国读者传播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
【关 键 词】皮书;国际化;学术出版;学术规范
【作者单位】高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9.2 【文献标识码】A
皮书是一种以年度为时间单元,关于某一门类、地域或领域的社会科学资讯类连续出版物,最早以白皮书的形式出现在18、19世纪的英国。按颜色分,皮书分为白皮书、蓝皮书、绿皮书、黄皮书等。白皮书一般特指政府文告。蓝皮书通常代表的是学者观点或者研究团队的学术观点。绿皮书是针对所观察研究的对象带有可持续的,与农业、旅游、环境等有关的报告书。黄皮书主要同世界经济、国际问题研究有关。本文所指“皮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属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蓝皮书、绿皮书、黄皮书等系列图书的统称。它最初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内部使用的图书产品称谓,随着该类产品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现已成为媒体和公众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语。
國际出版是中文图书走向世界的一条重要途径,皮书作为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学术作品,在出版国际化的趋势下有着特殊性和重要性。随着皮书出版国际化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越来越多反映当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发展变化的优秀皮书走出国门,向各国读者传播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截至目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出版外文版皮书130余种,涉及英文、韩文、俄文、日文等。本文将从皮书国际化的现状、问题和发展方向三个方面探讨中国皮书国际化的模式。
一、皮书国际化的现状
1.合作渠道
皮书作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主打产品,近年来在国际化道路上进行了很多尝试与探索,取得了显著成绩。经济蓝皮书、社会蓝皮书、法治蓝皮书、教育蓝皮书、环境绿皮书等20余种学术质量过硬、在国内颇有影响力的皮书纷纷走出国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要通过与海外合作伙伴合作出版,即双方共同负责把关内容方向、学术质量和语言质量,通过国际学术出版惯例——同行评议后,由海外合作伙伴负责出版和发行来实现皮书的国际化。目前,依托海外合作伙伴的渠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皮书已被世界各大图书馆收录,并在亚马逊等网站零售,还可在其平台上全文或按章节下载使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的海外合作机构均为欧美主流出版公司,诸如博睿学术出版社、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圣智学习出版公司等多家知名出版机构。这种方式不但保证了皮书翻译出版的质量和权威性,而且提供了海外主流的发行推广渠道。
2.内容架构
皮书作为具备原创性和权威性的系列学术产品,在国际出版过程中,内容和形式会经过加工整理与再造,使之更符合国际图书市场的要求。
皮书的国际出版主要以系列化的形式呈现,一般分横向和纵向两个系列。横向系列一般由不同主题的皮书组成,这些皮书有同一个论题。比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与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合作出版的“当代中国经济报告系列”丛书,收录了不同主题的经济类皮书,内容涉及经济特区、企业社会责任、京津冀发展等话题,成为海外学者了解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变化的重要素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数据解读中国,是海外学者了解当代中国各方面变化的一个窗口。
纵向系列一般是指以年度为主线,同一本皮书为同一个主题、不同年度的出版集合。纵向系列的优点在于,读者可以查阅和全面了解该主题历年的数据资料,还可以完整掌握该领域的背景和前沿。比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与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共同策划的“国际减贫研究系列”丛书,该丛书收录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历年来出版的扶贫蓝皮书以及扶贫减贫方向的其他学术专著,为海外学者了解中国扶贫减贫的政策和数据提供了有力支持。
3.效益评价
皮书是海外学者了解中国、研究中国的一个重要的窗口。例如,《世界发展报告》作为一本年度报告,虽然每年都会突出一个主题,但其引人注目的另一项内容是列出了世界各国的关键数据。与《人类发展报告》《全球竞争力报告》不同,《世界发展报告》用的都是单项的宏观指标,如各国的人口数量、GDP、收入、消费等,这些数据因涉及多个国家,数据搜集难度非常大,一般的学术机构、学者等都难以做到,这些数据因而成为分析全球经济的重要依据。如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等的划分数据就是源自《世界发展报告》。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是说明一切问题的基础,皮书的数据不同于其他数据,它不仅有量的概念,而且有质的属性,数据的权威性是皮书的一大优势。
记录皮书的信息下载量是评价皮书使用效益的基本方法。海外学术出版机构对其出版物的销售和下载数据已实现随时更新和反馈。例如,从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网站上的Book Metrics栏目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某种皮书的详细下载量信息。皮书的下载量一般从几百次到几千次不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与施普林格出版社合作出版的《全球环境竞争力报告(2013)》,通过开放获取的方式出版,总下载量已超过2万次。该书的出版使得作者团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较大提升。
二、中国皮书国际化的问题
我国的皮书国际化发展虽已取得一定成绩,但是在世界对中国日益关注和“一带一路”倡议日益深入的背景下,皮书国际化发展仍任重道远,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关于皮书的时效问题
皮书虽然具有独特的资料价值,但在国际出版过程中,时效性是皮书国际化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一般情况下,皮书是对上一年度某领域发展状况的分析与汇总,本身已滞后一年。而国际出版的过程涉及评审、翻译、审校、出版等过程,时间跨度还要超过一年。如果按照这样的国际出版流程,皮书出版时内容已经滞后两年有余。为了克服时效性的制约因素,强化皮书的权威性和原创性优势,在国际出版的过程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endprint
首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抓住中文版的出版契机,早联系作者,提早介入国际出版,争取实现中外文的同步出版。在皮书中文版成稿之时,英文版也基本成稿,以这种方式运作的国际出版项目大大提高了出版效率。《中国商业发展报告》是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与圣智学习出版公司合作出版的一个皮书项目,每年在中文版发布的同时,英文版也随即发布,影响力大大提升。但是,目前中外文同步出版的皮书只有少数几种,远远不能满足国际图书市场的需要。
其次,在出版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利用平台、数据库产品向海外推介皮书,是皮书“走出去”的发展方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较早涉足数字出版业务,并较早开始盈利的出版社,皮书数据库现在已经被海外多家机构购买使用,具有较大影响力。
最后,在完善数据库功能的基础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不断根据海外市场需求开发新功能,开拓海外销售渠道,这也是对解决皮书时效性制约条件的有力支持。
2.关于皮书的规范问题
学术质量是保证皮书“走出去”的核心。学术规范,是国内外学术界经常讨论的问题,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为了使皮书的国际出版能够顺利进行,作者和编辑必须从写作、编校阶段就注重数据来源的准确性,以及图表和参考文献的规范性、索引的完整性。如果忽略了这些因素,皮书在翻译成英文后也需要花费时间进行修订和补充,以期提高国际出版的质量。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长期坚守学术出版规范,倡导并联合全国50余家出版社规范中国学术著作出版,促进学术研究规范发展,是中国学术出版机构学术规范建设的倡导者和先行者。针对皮书出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组织编写了《皮书研创·编辑·出版·评价手册》,指导皮书作者和编辑更好地完成皮书出版。为进一步践行学术出版规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2015年参加美国亚洲研究学会年会期间,谢寿光社长率领其学术规范工作核心成员访问芝加哥大学出版社。芝加哥大学出版社是国际上广泛采用学术写作和出版标准《芝加哥手册》的研创机构,双方就学术创作规范和学术出版标准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吸收了国际学术规范的先进经验。
三、中国皮书国际化的发展模式
1.面向市场
中国皮书国际化的核心问题是面向市场。中国皮书国际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中国皮书适应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国的皮书要想完成“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使命,就必须做好做足适应国际市场这门功课。
首先,适应国际市场需要了解国际市场的主体,包括了解国际市场的经营者和消费者。国际出版市场与中国出版业在体制和运作方式上是不一样的,要想成功进入国际出版市场,必须对国际出版市场进行深入了解。同时,我们必须了解国外读者对图书产品的需求。各个国家、地区、民族对图书的要求千差万别,我们一定要研究国际上各层次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其次,皮书产品要有过硬的质量。提供过硬质量的皮书产品,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有原创性。皮书是运用科学、实证的方法在筛选和梳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得出系统的研究成果。而这些资料是以调查研究得到的第一手资料作为分析基础的,这样才能提供具有原创性的成果。另外,皮书中的各篇研究报告也应该是原创首发的。二是要有权威性。皮书的权威性首先来自作者的权威性。皮书的作者一般是著名学者和权威研究机构组成的团队,而不是单个人,群体智慧更显示皮书的权威性。皮书的作者中也有政府部门的官员,但并不代表官方的观点,作者用科学的立场和方法来研究资料,其成果也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皮书的权威性还表现在数据的权威。皮书的数据资料必须真实,真实是权威性的基础。当然,权威的作者对真实权威的资料进行科学的研究和加工,最后形成的总报告和整本皮书,代表了作者的观点和水平,自然也就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三是要有时效性。皮书是对当下的事物和社会现象进行研究,这就要求皮书使用的数据资料应是最新的。由于皮书国际出版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决定了皮书国内和国际出版的时效性有较大差距,但不能以此为由忽视其时效性。事实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这方面进行了多方面努力并卓有成效。当然,过硬的质量还要有严格的规范性,包括翻译、行文、格式等技术性的规范。
最后,出版皮书的出版社要重视对国际市场的开拓和经营。我们要广泛联系、联合国外出版企业,不断强化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与广大皮书消费者的联系和沟通,不断提高在广大皮书消费者中的知名度、信誉度和影响力。
2.资源整合
由于中外读者阅读习惯的不同,为了更有效地发挥皮书权威性和学术性的优势,对已出版的皮书进行资源整合成为皮书国际出版的发展趋势之一。资源整合有很多途径,目前主要采用如下方式。第一,单本皮书历年文章的整合。具体来讲,即将某种皮书多年来出版的内容按照一定结构整合成一本完整的学术专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与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合作出版的“中国梦与中国发展道路研究系列”丛书中的大多数著作即是采用这种方式。比如,《西部地区发展:中国视角》就是由近几年《中国西部发展报告》整合而来的,《中国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报告》是根据历年来该皮书的内容整合而来。第二,多本皮书的整合。具体来讲,即将两本或多本皮书中研究方向一致的部分抽出,重新整合成为一本学术著作。比如,《中国法治指数研究》是将《中国法治发展报告》与《中国地方法治发展报告》两本皮书中关于法治指数研究的部分抽取出来,然后整合而成的。
3.融合发展
在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皮书的国际出版也呈现新的发展契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重视外向型数据库的建设与销售,以皮书系列为内容基础,推出皮书数据库。该数据库是整合中国经验与中国道路、国际国别问题研究资源、媒体资讯构建而成的在线数字产品。目前,皮书数据库海外销售成绩斐然,已得到多家海外学术研究机构的认可,多家常青藤大学图书馆与美国重要高级智库已成为该数据库产品的客户。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整合自身在俄语地区的传播优势,努力开发“中国社科图书俄语地区数字传播平台”项目,该项目包含专题数据库、电子书在线阅读与交易平台和学术社区,并拓展该平台在俄语地区个人、图书馆及机构用户中的使用范围。该项目将整合已出版的皮书系列内容资源,并通过多语种语料库和技术处理,实现中文内容的俄语转换。
4.学者国际化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的国家形象、国际话语权和话语体系建设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学术的国际话语是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核心,是提高中国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的有效途径。学者是学术体系的核心要素,学者的国际学术影响力是皮书国际化的决定因素。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多次组织多名皮书作者到海外进行学术交流访问,举办专题讲座和研讨会,参加各大书展。通过交流,皮书得到中外学术界的充分了解和认同,学者的国际影响力得到提升,为皮书国际出版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从长远角度来看,我们要建立一个关于当代中国的研究网络。搭建这样一个平台,不仅可以出版皮书和其他学术著作、论文集,还可以举办有关当代中国学术研究的国际会议,以培养一大批国际化的皮书作者。这样,皮书国际化就有了深厚的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自2006年8月,社會科学文献出版社与博睿学术出版社签订合作出版协议,第一本皮书的国际出版拉开序幕起,经过多年的积累,无论从使用价值、学术声誉,还是从品牌可持续性的角度来讲,我国皮书系列已经进入国际知名学术出版产品行列。皮书已实现多语种、多地区出版,为传播好中国声音,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做出了积极贡献。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们对皮书运作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各项措施的不断完善,我国皮书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邓泳红. 如何提升皮书系列的国际影响力[EB/OL].http://www. pishu.cn/psyc/psyj/51866.shtml,2014-05-05.
[2]王瑞芳.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赴2015年美国亚洲年会[EB/OL].http://fangtan.china.com.cn/2015-03/24/content_35139351.htm,2015-03-24.
[3]谢寿光. 谢寿光社长谈学术出版规范[EB/OL].http://www.bookdao.com/article/56562/,2012-11-21.
[4]谢曙光. 皮书研究:理论与实践[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