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机中的教育智慧

2017-10-27 19:36何冬梅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佛祖高僧禅师

何冬梅

禅是一种心态,自然的心态,顺其自然,绝不等于甘于平庸而在于心态的平淡超然。当我们从禅机中看教育时,我们会发现,成功了,可喜;失敗了,亦不悲。如果我们能让心灵宽广无际,那么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将无穷无尽。那么,禅机中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探讨了禅机中的教育智慧。

禅机教育智慧放下宽厚释果宁大师说;“禅是生命的智慧,生活的艺术,通过它可以看清自己,社会,自然的存在,可以用禅的智慧来洗净内心的烦恼,找到宁静,安详,自在的心灵家园。

我想禅是一种心态,自然的心态,顺其自然,绝不等于甘于平庸而在于心态的平淡超然。当我们从禅机中看教育时,我们会发现,成功了,可喜;失败了,亦不悲。如果我们能让心灵宽广无际,那么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将无穷无尽。那么,禅机中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一、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

天空收容每一朵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无比;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比。我们的生命收容每一个他者,不论其善恶,所以生命海阔天空。俗话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是人类性情的空间,这个空间越大我们的性情愈有转折的余地,从而让人生之路处处充满微笑。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日本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禅师叫盘硅,他讲经传道受到广大民众的敬仰。每一年,盘硅禅师主持修禅期间,日本人各地的禅僧都会前来参学。那一年,禅修会上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咄咄怪事:禅僧们屡屡丢失东西。佛教将偷盗列为根本大戒之一。后来一名外地来的学僧在行窃时被值日的僧人抓获。禅僧们对这个犯戒的害群之马恨之入骨,纷纷要求将他驱逐出寺。盘硅禅师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表堂(当众批评)之后,继续让他参禅,不久,这个惯偷恶习复发,又被抓住了,然而,盘硅又一次把事情压下,没有把这个屡教不改的学僧逐出寺院。

盘硅禅师“姑息养奸”引发所有禅僧的不满,是啊!清净的道场怎容盗贼混迹?神圣戒律,岂能一再触犯?禅僧们向盘硅禅师提出,要么执行寺规,将小偷驱逐出寺,要么他们集体离开?

禅僧集体离开,对于一座寺院,一位方丈来说是天大的耻辱,他将无法再立足。

盘硅禅师不急不躁,不慌不忙,他镇定自若地将那个小偷小摸的学僧叫道身边,摸着他的头顶,恳切地对大家说:“与这位小兄弟比你们都是富有智慧的师兄,你们之所以能严守戒律,是因为你们明白怎样是对的,怎样是错的。因此,就算你们离开我这里,任何寺院都会欢迎你们,你们任何地方都能学佛参禅,而这位有恶习的小兄弟,连是非都不能分辨,如果我不教他,谁肯教他呢?

盘硅停顿了片刻,毅然说:“即使你们全部离开,即使我从此颜面扫地,我也要将他留在这里,教导他成为一个慧心明目的禅者!

那位偷窃成癖的学僧失声痛哭,“扑通”一声跪倒在大家面前,盘硅那特有的慈悲与宽容照亮了他黑暗的灵魂,从此他洗心革面,痛改前非,彻底根除恶习,那些禅师也被师父“普度众生”的菩萨精神感动得泪流满面。

上面这个故事,看来像“丢了西瓜捡芝麻”,似乎得不偿失,但这恰恰是开悟的禅师具备的至高境界。在他的心灵中,没有功利,只有责任。其实我们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也关键是向少数有“劣根”的学生倾注爱心,只有这些少数得到质的改造,教育才能产生质的飞跃。一只木桶装多少水,是由最短的一块木板决定的。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改造它,才能提高桶的容量。

可是,我们在教育中却在苦苦追求学生那种“白璧无瑕”的完美境界。学生一时不听话,我们就气愤不已,吹胡子瞪眼;学生一时做得不合己意,就经常随口而出“怎么那么笨”?学生一时成绩不好,往往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学生,结果导致学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学生那真无邪的好奇心,也被扼杀了。

所以,我们在教育中,要多一些允许,少一些不准;多一些建议,少一些要求;多一点肯定,少一点批评;多一点欣赏,少一点苛求;多一种办法,少一句指责;多一些笑容,少一副冷面;多一份冷静,少一份冲动;多一点温和,少一点严厉。

当我们拥有宽容的心态,才能给学生一个无比广阔的心灵成长空间。

二、放下是一种智慧,一种成功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高僧在讲经传道,讲完后,走过来一个巫师,巫师对高僧说:“您讲得很好,可不幸的是,我看出来,你活不过3天了。”高僧说:怎么可能,我现在好好的。这个巫师见他不信就变成了天使的形象,这时高僧才相信。他痛苦沮丧。他就想找佛祖来寻求解决的办法,他在去找佛祖的路上,他就想,我去见师父,带点什么礼物呢?他一低头,看见了路边的野花,他就采了3朵野花带在身上,到了菩提树下,佛祖正在午睡。他就轻声问:我只能活3天了,能告诉我求生的方法吗?佛祖没睁眼,只轻声说:放下。高僧一听放下,他就赶快放下一朵野花。过了一会佛祖还是没有说话,高僧又问求生的方法。佛祖比刚才大了一点声音说:放下。他又放下一朵鲜花。这时他已紧张的大汗淋漓。求生的欲望让他壮着胆又问了一遍。这一问不要紧,佛祖大喝一声:放下。他把第三多花放下时醒悟了,原来佛祖是让我把这件事放下,把对生与死的分别之心放下。这位高僧从此不再想这件事了,继续讲经,3天后,他也没有死。这就是“借花献佛”的故事。

其实,在我们的人生路上,人总是希望得到的多,失去的少,以为拥有的东西越多,自己就越快乐,人之常情就迫使我们沿着追寻获取的路走下去。可是,有一天,我们忽然惊觉:我们的忧郁、无聊、困惑、厌倦、无奈,都和我们不懂得放下有关。

我想,我们在教育中要放下什么,要放下抱怨,因为抱怨,只能让机会悄然溜走,使你更加颓废,抱怨只是徒劳,与其抱怨不如努力争取。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种生活是完美的,但我们完全可以改变心态。不要抱怨别人拥有的比自己多得多的财富,也许你正拥有比他多得多的健康;不要抱怨别人拥有比你高得多的职位,也许你正拥有比他多得多的快乐,不要抱怨别人的学生比你的学生成绩好,也许你正收获了更多的质朴与真诚,承担了少得多的压力。endprint

我想,我们还要放下旧的观念,这样才能让思想有一个生长的空间,放下已有的经验,不斷探索育人的新办法,因材施教,打开学生的美丽的心灵世界。

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说:我们最愚蠢的行为就是,太执着于自己的东西,把自己旧的东西捏着不放,结果那,你捏着不放,别人就不会把他的东西,与你分享,没有放弃,就没有得到,这是再明白不过的道理。

人只有一双手,你不可能什么都抓住,只有放下那些旧的东西,你才能抓住新的希望,把自己旧的思想捏着不放,你就会丧失学习更新知识的能力,变得固执保守,因而落后。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放下也是一种成功,放下旧的,拿来新的,不断汲取世界上一切新鲜的知识,站在别人理论的肩上看世界,你会发现:原来还有那么多美丽风景他也属于这个世界。这就是成功!

所以,放下,会让你轻装上阵,去夺取属于你的胜利;放下,会让你有更多机会,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去呼吸知识的新鲜空气,来聪颖我们的大脑。

三、把梦想放在坚持的轨道上

俞敏洪说:“人生的目标不要太大,认准了一件事情,投入兴趣与热情、坚持去做,你就会成功。”

他父亲是个木工,经常帮别人建房子。每次建完房子,他都会把别人废弃不要的碎砖破瓦捡回来,有时在路上走,看见转头或石块,他也会拾起来放在篮子里带回家。直到有一天,父亲开沟挖槽,和泥砌墙,一间四四方方的小房子居然拔地而起,他家就有了全村人都羡慕的房子和猪舍。

所以,做事定好目标后,就要有一种一以贯之的精神,这也就是“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

弟子问禅师:“老师如何才能成功呢?”

禅师对弟子们说:“今天咱们只学一件最简单最容易的事,每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禅师示范了一遍,说道:“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次,大家能做到吗?”

弟子们疑惑的问:“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

禅师说:“做完了这件事,一年之后你们就知道如何能成功了!”

弟子们想:“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

一个月之后,禅师问弟子们:“我让你们做的事,有谁坚持做了?”

大部分人都骄傲地说道:“我做了!”禅师满意地点点头说:“好!”

又过了一个月,禅师又问:“现在有多少人坚持了?”结果只有一半的人说:“我做了!”

一年过后,禅师再次问大家:“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几个人坚持住了?”这时,只有一个人骄傲地说:“老师,我做了!”

禅师把弟子都叫到跟前,对他们说:“我曾经说过,做完这件事你们就知道如何能成功了,现在我想告诉你们,世间最容易的事常常也是最难做的事,最难的事也是最容易的事。说它容易是因为只要愿意做,人人都能做到,说到难,是因为真正能做到并持之以恒的,终究只是极少数人。

一直坚持做的那个弟子后来成为了禅师的衣钵传人,在所有的弟子中只有他成功了。

成功需要有坚持到最后的那一点耐心,当你放弃时,也正是离成功最近的时候,这是人生不变的真理。如果你有了等待的耐心,有了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着精神,那你终将会收获成功。

有人说:“我们现在社会存在三大危机:信仰危机、传统文化危机、教育危机。”

教是由孝加文组成,教要求我们把前辈的知识继承下来,教只教头脑;育是透过云层看日月,育应该是育心灵。

所以教与育要同时进行,很多人包括我们教师在内,头脑成长很快,可是心灵在那里一直不成长,所以就使得我们疲惫不堪,所以我们要修自己的心,育学生的心,以良好的心态在教育这个大舞台尽情展示我们的风采。

最后送给大家一副对联,上联:心态好事业成不成也成,下联:心态坏事业败不败也败,横批:成败在你。endprint

猜你喜欢
佛祖高僧禅师
梁楷《八高僧故事图》新辨
老鼠的心
爱国高僧阿旺嘉措评述
《高僧传》地名“抱罕”为“枹罕”校误
如何走自己的一生
一个苦者对禅师说
《佛祖巡游记》几类特殊词语的翻译与校勘
孙悟空问佛祖的五个问题
佛祖的袈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