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LI/OID协同标识体系在出版物流领域中的应用

2017-10-27 19:10马文静吴东亚
出版参考 2017年4期

马文静 吴东亚

摘要:OID(Object Identifier,对象标识符)标识体系是ISO/IEC和ITU国际机构联合提出并推动的全球化的标识体系,标识“通信和信息处理世界中的任何事物”,保证对象在通信或信息处理中正确地定位和管理,为网络中各类信息处理对象提供全球唯一“身份证”。目前,OID标识体系发展成熟,全球202个国家成员体共同使用,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通信、移动通信、短距离无线通信等技术领域以及全球任何地理环境、人、物品、物流交通、金融等应用领域。

关键词:ISLI OID标识 通信信息 出版物流

我国传统产业由于存在着出版、销售、物流、仓储等信息流通不畅,一方面,导致出版物库存不足或者积压,社会资源浪费严重;另一方面,导致了出版物盗版现象猖獗,屡禁不止,版权难以保障,出版者、发行商利益难以保障,严重制约了我国出版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此,我们应依托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大力发展现代出版物流产业,打破传统出版发行机构封闭管理体系,构建面向全社会的出版供应链体系,通过对在各类出版产品进行唯一标识,实现出版产品在出版发行、交通运输、营销、使用、回收等诸多环节的全生命周期追溯和调度管控,实现动态、优化的出版资源配置和版权保护。现代出版物流产业所需的对象标识,不仅包括通常意义的商品单位和货运单位的标识,为打造能够为全球共享的出版产业信息系统,还包括对出版物流产业的参与者、各物流要素对象之间的关联关系等赋予唯一标识。

与其他标识机制相比,OID具有面向多种对象、与对象的相关特性信息相关联、兼容现有的各种标识机制、分层灵活、可扩展性强等特点。OID的技术优势体现于多个方面:

自主可控性

在实际应用中,ISO/IEC国际标准化机构维护顶层OID标识,各个国家负责该国家分支下的OID分配、注册、解析等工作,实现自我管理和维护。OID标识机制不存在任何国际专利、知识产权、注册费等方面问题。

良好的兼容性

OID标识机制具有分层灵活、可扩展性强等特点,能够兼容现有的各种标识机制,因此适合作为现有各种应用的元标识机制。以OID在射频识别(RFID)领域中的应用为例,国内外已经出现了多种基于ID技术的编码机制,而且很难有一种编码机制一统天下。

目前,OID标识解析系统灵活提供多种系统对接方式,能够保证对于现有标识管理机制的最大兼容性。

ISLI关联标识符解析机制

ISLI的解析应用业务包括三个层次,服务编码的解析、关联编码的解析以及服务提供商(SP)提供的特定关联应用系统(SPAs)。

服务编码解析系统(SCRS)依托服务编码元数据数据库(SCDB)提供对SC的解析服务:提交ISLISC,返回该SC的元数据,最主要的解析目的是返回该SC服务的关联编码解析系统(LCRS)的URL;关联编码解析系统(LCRSs)依托关联编码元数据数据库(LCDBs)提供对LC的解析服务:提交ISLI LC,返回该LC的元数据,最主要的解析目的是返回该LC的目标的URI;元数据互操作服务(MIS)和增值服务系统(VAS)在ISLI的解析应用中,主要为ISLI用户提供与ISLI系统源和目标类型标识符的元数据数据库进行信息交换功能;特定关联应用系统(SPAs)提供特定的关联应用服务。

在物流应用中,解析操作由单一对象标识符解析和ISLI关联标识符解析协同完成,应用解析层系统采用分别挂接OlD系统和ISLI系统的解析服务实现,ISLI解析服务可由OID系统或者物流应用系统触发,OlD解析服务可由ISLI系统或者物流应用系统触发。

ISLI&OID协同标识体系在出版物流领域中的应用

ISLI/OID协同标识方案核心体现在OID面向现代物流各环节所涉及的产品、数据、物流交通要素、用户等对象所建立庞大标识体系的基础上,构建形成各类对象,即OlD标识之间的ISLI关联标识体系。体系设计主要分为OID注册管理机制、基于OlD的ISLI关联标识符注册管理机制、OID解析机制、ISLI關联标识符解析机制。

1.OID在物流场景中的应用场景

OID标识解析系统面向公众用户提供OlD注册解析服务,可支持二维码、RFID等自动识读功能,实现查询对象的信息解析。普通用户可通过二维码扫描功能,进行解析。用户解析请求经由客户端软件发送至国家根解析服务器,国家根解析服务器执行通用解析过程,将北京万信方达公司的解析服务器地址返回至客户端,并进行应用解析,获得最终解析结果返回至客户端。图2所显示的古贝春酒追溯解析结果,存储于北京万信方达有限公司的服务器,完成了通用解析和应用解析相结合的OlD标识解析服务。

2.关联应用场景示例

ISLI应用到物流领域,通过关联实现跨系统之间的互联,能极大程度提高整个物流产业链的衔接、整合和协同的能力。比如,能更合理的选择运用哪种运输工具和设备,或者某几种运输工具的结合使用来配送某一物品,而这几种运输工具可能来自于不同的物流企业,物流公司发挥各自优势,实现更有效的资源利用,基于此,在业务承接方面也不再局限于本企业所经营的物流方式。我们以整个物流体系整合为前提,以较为偏远地区某物品紧急运输为例,为以最快、最经济的速度将物品运送到客户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场景:

当地有一快递代收点,该代收点由企业A所设,每日下午2点卡车过来进行一次运输,本企业只提供陆路运输方式。某用户需向某城市快递一个对方亟需的物品,到企业A设的快递点投递物品,考虑用户对物品投递的时间需求,企业A的业务员建议采用多企业联合物流,在征得用户同意后,企业A的业务员进入物流互联系统,为用户投递的物品选择了不同时段的不同企业的预计时段可用的运输设备,系统自动分配了几个不同的ISLI Code,并加其编码信息以二维码符号方式打印在互联快递单上,并明晰不同业务段的利益分配,用户预支付了全部物流段费用。进入第一段物流时,但企业A的业务员在目的地1使用ISLICode扫描设备第一个ISLI Code的二维码符号,经过系统的3A认证,企业A将自动获得第一阶段的运输费用,以此类推,直至该物品达到用户手中,完成整个利益分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