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启洲
目前,学校的“铃”皆已换成了校园广播系统,但能够真正有效开发利用这一资源的学校并不多,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校。有些学校仅将其用于提醒师生上下课、学生放学、教师下班、发通知以及做操、升国旗时播放音乐,设备利用率不高,广播系统具有的教育功能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开发与应用。笔者觉得,校园广播系统完全可以开发成为“育人”工具,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好帮手”。
一、可以用于提升学生音乐素养,激发其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课间休息时段,可以用其播放学生自己演唱的歌曲或演奏的曲目,也可以用其播放学生自己谱写的曲子或歌词,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歌唱或创作的热情,也可以帮助学生放松心情,以及锻炼学生的演唱或演奏技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为学生展示艺术才能搭建平台,以实现学生艺术素质和学校艺术教育成果展示的双重目的,或许还能为社会培养出一大批艺术方面的苗子。同时,也可以将上下课的铃声设计成学生演奏的优秀曲目,让“铃声”生本化、校本化,成为活的育人工具。
学校可以为之成立校园“广播编导室”,负责“校园广播音乐或其他稿件”选择标准的起草与制定,以及音乐与其他稿件审编与制作等工作,对每天或每周休闲时段播放的音乐及铃音进行精心选取、巧妙设置。可将音乐欣赏栏目设计为《每日一歌》或《每周一歌》,将铃音设计为《每日一曲》或《每周一曲》。播放学生自己演唱或演奏的曲目前需向全校师生告知播放的是谁的作品,要让演唱或演奏者有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并为演唱或演奏者颁发证书,这样能有效激发其更加努力地学习音乐等学科的积极性。同时,学校还可成立“艺术指导委员会”,为有艺术需求的学生提供音乐等艺术指导。作品多次被选中的学生要优先推荐参加各种“艺术表演”,以激励更多学生学习音乐等的热情,进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与目标。
二、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在校实践语言的机会
在课堂上,学生自我实践语言的机会相对较少,而“校园广播系统”这一资源却能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的机会。为此,学校应积极、有效地利用这一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语言实践机会。学校可通过采访或对问题、现象进行观察与思考、写稿、播音、听广播的方法培养与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与水平,使其语言逐步規范,表达清楚,有条理,同时亦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学校可将优秀稿件(包括新闻、通讯、作文等)作为每天上下午第一节课前的广播内容。稿件播音可以是本人,也可以选择普通话标准、朗读有激情的同学,这样既可以提高稿件使用者的写作自信与写作热情,还可以培养播音者的播音、主持能力与水平。同时,也能使学生听众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之产生写作欲望,进而实现激活其语言实践的冲动或增强其语言实践能力的目的。如果学校能一直这样坚持下去,定会实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之目标。同时,还有可能培养出一两名甚至更多的作家、播音员、主持人、记者等苗子。
三、可以开发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渠道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但学生对各种有价值的信息知之甚少,即便有点儿时间,也很少用来收看、收听新闻。为此,学校可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系统”向学生集中传递近期的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以弥补学生信息量不足之短板。比如在课前和课间播放近远期国内外时事、省市县重要事件等,也可插播天文地理等知识。这样,一来可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二来可畅通学生的信息渠道,让学生在学校里获得较多有用信息。
总之,校园广播系统功能强大,学校要充分、合理、有效地挖掘其有价值的一面,让其能充分地发挥教育功能,为教育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责任编辑:白文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