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杰能
2017年7月19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机关党委组织机关处室和直属单位的30多名党员,在省教育厅巡视员郭奕珊的率领下,来到吉水县八都镇开展了以“党旗在扶贫点飘扬”为主题的特色党日活动。委厅党员冒着高温,深入东坊村老党员和困难党员家中走访慰问,拉家常,问冷暖,听民声,向他们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
在八都小学,委厅党员开展了“干群心连心,点亮微心愿”主题活动,为这里的留守儿童送上课外读物、汉语词典、书包、篮球等文体用品,为同学们圆了一个个微心愿。省教研室的党员教研员还为八都小学的学生上了3堂生动的精品示范课,前来观摩的八都小学教师感到受益匪浅。特色党日活动既活跃了机关党建的形式,又成为委厅开展扶贫工作的一个亮点。
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并把扶贫工作与党建工作“无缝对接”,抓好黨建促扶贫,为委厅机关党建活动注入新的活力。
[党建激活扶贫一盘棋]
在吉水县2016年扶贫工作总结会上,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定点帮扶八都镇东坊村的工作成绩突出,被评为全县第一。辛勤的汗水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肩负组织的重托,2015年8月,徐明镜、叶新征、李相荣3位同志组成委厅第一批扶贫工作队来到东坊村,徐明镜同志任东坊村“第一书记”。然而,东坊村给他们留下的“第一印象”却是一幅让人揪心的贫困景象:全村376户人家,却有126栋土坯房,建档立卡贫困户22户,是全镇有名的贫穷村、上访村和涣散村。工作队员感受到了肩上担子的重量,下定决心要让村民尽快摘掉穷帽子。
入驻后,工作队员走家串户,深入田间地头,摸实情,理思路。给钱给物,不如建强党支部。工作队以“党建+”为引领,把建强村“两委”班子作为扶贫的一个关键点。村党支部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上下功夫,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党员学习,开展党员民主评议等活动,新发展了两名优秀青年入党。委厅直属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甘国华还专程来到扶贫点,为全村党员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
2016年7月2日到6日,委厅机关联合厅属院校江西机电职业学院、江西制造职业学院赴东坊村扶贫点开展了庆祝建党95周年系列主题党日活动,向基层党员开展“两学一做”教育宣讲,走访慰问困难党员,捐助贫困生,开展大学生“学党史·听革命故事”教育活动,与吉水县委县政府联合举办了“深化‘两学一做情系留守儿童慰问演出”,还开展了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
党旗飘起来了,党支部强起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出来了,村民的脱贫致富步伐也快起来了,原来的软弱涣散村、上访村,现成为人人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
[“党建+”思维下的精准发力]
由委厅帮扶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牵头,组织多方磋商,东坊村脱贫致富、创建美丽家园的三年发展规划已落地并付诸实践。2016年,东坊村高塘自然村申报了新农村建设点。东坊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线图已经绘就,这是凝聚各方智慧的心血之作。
委厅扶贫工作队牢记使命,扶真贫,真扶贫,进行精准扶贫,并不断深化“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建设,强化村级班子的服务功能。扶贫工作队与村党支部一道,精准定位,找准脱贫致富的路子。村第一书记徐明镜说,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东坊村的贫困现状,必须改“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帮助他们发展村级经济,发展特色产业,做强优势产业。
为此,工作队精心实施连心“四个一”工程(一人一头牛,一人一块光伏板,一人一亩蔬菜,一人一亩井冈蜜柚)。该村还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30多户养殖户养牛1000头,养羊150头,养猪3000多头,养鸭20万只。工作队还引进光伏发电项目,开展电商扶贫,引导村民种菜80多亩,把贫困户纳入进来,带领村民走上脱贫致富路。
委厅领导牵挂着东坊村的扶贫工作,先后9次带领相关单位党支部负责人赴帮扶点开展帮扶工作。在厅直属机关党委支持下,委厅机关、直属各单位党支部(总支)与东坊村党支部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先后有师资处(师训中心)、后勤服务中心、就业办、委厅办公室、学校后勤与产业办、教育传媒集团、装备站、教研室、信息中心、高校出版社、教科所等22个党支部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东坊蔬菜基地在委厅直属院校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及厅机关后勤中心帮助下,销售约2.5万斤芋头,毛收入10万多元,不含劳务费用每户贫困户从蔬菜基地净分红1500元,从养牛基地净分红1600元。到2016年底,东坊村22户贫困户实现全面脱贫,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工作队在一手抓农民增收的同时,还一手抓新农村建设,着力推进高塘自然村的“文明生态村”建设,让“连心、强基、模范”工程大显成效。从做村民思想工作,到统一认识、规划设计、拆迁旧居、分配地基、促盖新楼、硬化路面、筹集助款,扶贫工作队员和村委干部不分白天黑夜做工作,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目前,该村已拆除危旧房、土坯房共计126栋,新建楼房80多栋,修建了1个生态休闲广场,修好村内池塘2个,安装太阳能路灯13盏,资助运动健身器材一套。
看到村里的路面硬化了,公厕改造了,环境绿化了,村民们打心眼里高兴,感谢“共产党为老百姓办实事”。
东坊村原本自然条件较好,山多地多,以前却守着金山银山受穷。在扶贫工作中,镇党委、政府和委厅扶贫工作队以党建工作为抓手,提升村党支部的战斗力,调动村民脱贫致富的积极性,把人心凝聚了 ,产业兴起来了,赚钱的路子多起来了,东坊村正逐步走上富裕路。
[教育扶贫惠民生]
省委教育工委书记黄小华多次过问东坊村的扶贫工作,要求委厅工作队扶贫先扶智,做好教育扶贫工作。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叶仁荪亲临扶贫点慰问困难教师和留守儿童,并指示驻村工作队,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做好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他说:“贫困村最大的贫困不是经济贫困,而是知识贫困、智慧贫困;要阻止贫困代际传递,不让贫困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按照委厅领导的要求,工作队在教育精准扶贫上有所作为。东坊村教学点撤销后,村里的100多名低年龄段学生上学很不方便,必须到5公里外的八都镇中心小学去。很多学生的父母在外地打工,没有校车,又不能住校,大清早总能看见由老人开着电动车或电动三轮车载着小孩穿行在乡间小路上,送孩子们去上学。村民们盼望恢复村教学点。工作队把这个情况及时向委厅领导汇报,得到了肯定和支持后立即与当地教育部门沟通。省教育厅为此专项拨款50万元。现东坊村教学点的教学主楼已基本建成,预计2017年秋季开学可以投入使用,孩子们可以在家门口上学了。老百姓又发出由衷的称赞:“教育厅为东坊村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工作队依托自身的优势,为改善当地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做了许多力所能及的事情。八都中学围墙几十年没修,墙砖脱落,岌岌可危;学校操场晴天尘土飞扬,雨天一片泥泞;教学楼严重漏水,墙面漆黑……委厅领导听取了工作队的汇报后,要求厅财务处对扶贫工作倾力支持,向吉水县教育局倾向性增加拨款50万元,用于八都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八都中心小学新建综合教学楼已投入使用,中学围墙、体育场地已完工,中小学校的电教设备44万元资金已落实到位。
工作队还牵线搭桥,为当地学校发展出力。在省学校后勤与产业办的大力支持下,成功为八都中学申报获批省级示范基地项目(每年3万元,合计9万元);在厅体卫艺处的帮助下,八都中心小学被列入江西省首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从而大大提升了学校的软实力。
东坊村的中小学生70%是留守儿童。工作队联系委厅基层党组织来村里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免费给每个留守儿童家庭发放《留守儿童父母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合计4000余册,爱心企业及厅直属单位给当地的八都中学、八都小学累计捐赠学习用品(文具、书包等)、体育用品(篮球、足球、乒乓桌等)等合计价值9.5万元。工作队还组织大学生给留守儿童开展爱心辅导,组织专家给乡村教师上培训课,并先后组织慰问八都中学、八都小学贫困教师14人次、贫困学生97人次,捐助金额合计8.1万元。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由于工作队的教育扶贫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有很强的获得感,工作队收获了人民群众的真情点赞,为党旗增了光添了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