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滇南本草》是中国现存古代地方性本草书籍中较为完整的作品,这本有着中医药精华汇编性质的本草著作,早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40多年。分为草、鸟、兽、虫四部,这也是我国第一部地方本草专著,因此作者兰茂也被民间称为“布衣科学家”。《滇南本草》记载的药物分布于云南各地,具有显著的云南区域植物、动物特征和云南民间、民族用药特点,在历史的长河中被应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现代《滇南本草》记载的药物在云南和全国的中医药、民族药和健康领域广泛应用并确证了其在治疗、预防、健康等方面的效果。笔者读后感觉受益匪浅,遂整理笔记,写成此文。
《滇南本草》共三卷,为明朝兰茂撰写,成书于14至15世纪,因记述云南地区药物,故以“滇南”名书。此书在当地民间辗转传抄,迭经后人补录,各传本所收药数不一,少者26味,多者458味。各药次第记述药名、性味、功效、主治、附方,个别药物兼述药物生态及形态。书中记录了云南众多少数民族习用药物及用药经验,且糅合汉药部分理论,为独具特色的古代地方本草。此书每味药之后常附以方剂,书末又附百余个单方。原书附有药图,今存各本中亦有少数有附图。《滇南本草》传本有十余种,多为清代抄本,由于编著历史悠久,在各历史阶段有多种古版和民间传抄本,故有不够准确之处。上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末,由云南省卫生厅组织云南省药物研究所等有关单位和人员成立整理组,对《滇南本草》进行了系统整理,完成《滇南本草》整理版共三卷,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滇南本草》记载的药物有卷柏、白果、侧柏叶、玉兰花、云连、白芍、赤芍、牡丹皮、芡实、荷叶、藕节、鱼腥草、罂粟壳、紫花地丁、金铁锁、何首乌、地肤子、青葙子、鸡冠花、石榴皮、余甘子、枇杷叶、杏仁、梅花、桃仁、桃枝、苦参、槐角、桑白皮、桑椹、香橼、佛手、陈皮、川楝子、荔枝核、五加皮、积雪草、柿蒂、龙眼肉、密蒙花、栀子、金银花、续断、臭灵丹、千里光、地骨皮、夏枯草、高良姜、滇黄精、滇重楼、白及、香附、升麻、莱菔子、马齿苋、虎杖、水红花子、商陆、牛膝、亚麻子、冬瓜皮、西瓜霜、甜瓜子、丝瓜络、冬葵果、金樱子、地榆、白扁豆、鹿衔草、蜘蛛香、红花、灯盏花、苍耳子、龙胆、马鞭草、薄荷、香薷、紫苏叶、紫苏子、荆芥、半枝莲、鸭跖草、韭菜子、大蒜、射干、白茅根、稻芽、赤芝、当归、通关藤、茜草、艾叶、蒲公英、半边莲、菟丝子、金荞麦、谷精草、山药、石斛、淡竹叶、鸡内金等,这部著作中有约五分之一的药材收入《中国药典》,这些药材在全国中医临床配方和中药制药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兰茂认为,其中滇重楼“主治一切无名肿痛”,“乃外科之圣药也”,还说“俗云:是疮不是疮,先用重楼解毒汤”,金铁锁具有疮痛排毒、活血通络、散瘀止痛、去腐生肌的功能,是云南著名的民族民间药物,在云南彝族地区被使用,滇重楼、金铁锁都是云南白药的主要原料。灯盏花、重楼、金铁锁、白及、金荞麦、何首乌、当归、石斛是云南的重要道地药材和大宗药材,成为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云南省科技厅共同认定的“云药之乡”栽培的主要药材品种。
《滇南本草》记载药物有鸡肝散、铁线草、千针万线草、瓦草、石椒草、虎掌草、鱼眼草、响铃草、草血竭、射干、土黄芪、水金凤、青刺尖、管仲、土人参、大红袍、山土瓜、杏叶防风、姜味草、绣球防风、紫背天葵草、马槟榔、绵大戟、法落海、滇黄芩、落花生、理枣仁、滇紫草根、红稗、鹿啃木等药材收载于《云南省中药材标准》。其中多味药收载于彝族药标准,也验证了《滇南本草》记载的药物包括云南的民间用药和民族用药。《滇南本草》现已成为制定云南省地方药材标准时,地方用药经验的重要依据之一。
《滇南本草》记载的某些药物具有特定保健功能。在卫生部[2002]51号文药食同源物品名单中,《滇南本草》收载的有:小蓟、山药、马齿苋、木瓜、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余甘子(橄榄)、佛手、杏仁、芡实、鸡内金、枣、金银花、鱼腥草、枳椇子、栀子、香橼、香薷、荷叶、莱菔子、淡竹叶、黄精、紫苏、紫苏籽、槐米、槐花、蒲公英、薄荷、五加皮、生何首乌、白及、白芍、石斛、当归、牡丹皮、侧柏叶、金荞麦、金樱子、青皮、韭菜子、首乌藤、香附、积雪草、菟丝子、酸角等。如此也验证了《滇南本草》在研究和开发保健食品方面也具有很大的价值。所记载余甘子,具有生津止渴的功效,含有维生素和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消炎及抗氧化防衰老的作用,开发出了多种相关的药品及保健品。如:余甘子喉片、余甘子饮料、滇橄榄酒等,《药典》收载的“果汤散”中,余甘子作为重要的配方原料之一。
《滇南本草》收载的功效食品有:白果、藕、鱼腥草、石榴、菱角、橄榄(余甘子)、木瓜、山楂、枇杷、花红、苹果、杏、桃、樱桃、李子、棠李、梨、覆盆子、酸角、落花生、金鹊花、槐角槐花、栗子、菠萝蜜、拐枣、赤小豆、葡萄、香橼、佛手、橙子、龙眼、荔枝、柿花、土瓜、金针菜(黄花菜)、必提珠(薏仁)、甘蔗、蕨菜、苤蓝、白菜、青菜、黄芽白菜、荠菜、萝卜、甜菜(牛皮菜)、菠菜、苋菜、冬瓜、西瓜、黄瓜、南瓜、甜瓜、葫芦、丝瓜、苦瓜、毛豆、红豆、刀豆、蚕豆、豇豆、无花果、水芹菜、茼蒿菜、莴笋、茄子、土瓜(番薯)、慈姑、芋头、韭菜、大蒜、荸荠、玉蜀黍(玉米)、茭瓜、芝麻菜、牛肝菌、青头菌、虾、蟹、土狗、龟、白鱼、鲫鱼、鲤鱼、金线鱼、青鱼、泥鳅、花鱼、鳝鱼、乌鱼、鸡、鸭、鹅、黄牛肉、水牛肉、羊肉、猪肉、狗肉等。其中,属谷、肉、果、菜类的有109种,并载有药膳73方。所载的药膳,在祖国医学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运用云南地区的中草药,或经过糖、蜜、酒、乳等加工,或与猪、牛、羊、鸡、鸭、鱼等炖煮,制法多样、品种繁多、资源丰富,对于人民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有良好作用,它们的营养价值已经得到现代科学的证实,也印证了云南各族人民运用药膳的经验,具有地方特色。
兰氏一生平民,在漫长的行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剂。《滇南本草》收载500余首附方,剂型包括: 汤剂、酒剂、膏剂、散剂、丹剂等多种类型。兰茂选用成方灵活机变,选用古人的成方很多,其运用非常灵活,化裁又不失古人之法度。举柴胡剂为例:小柴胡汤,该方原为治疗伤寒少阳病往来寒热之主方。兰氏以该方加甘葛、陈皮、苏叶、薄荷、葱白以治伤寒汗后余热不解及春月发生的咳嗽等症状。兰氏在组方上不是简单的药味堆砌,也不是药效的相加,而是根据病情的需要和药物的作用特点,按照君、臣、佐、使的原则,选择适当的药物组合而成,组方严谨,药少而悍。例如:枇杷叶下附方——“奇方”用于治疗喉喘咳嗽、喉中有痰。组成为:枇杷叶5钱(去毛)、川贝母1.5钱(去心)、杏仁2钱、陈皮2钱。
《滇南本草》的研究和应用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滇南本草》成书早,是云南的一大骄傲,不仅内容广泛,而且还具有很大的实用性。兰茂先生的“葛花解酒汤”、“威灵仙治胃脘痛”、“臭灵丹治风热积毒”以及“过江龙治风湿顽痹”、“射干制吹喉散”等例证阐述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常见且有效,他的“药食同源——治未病思想”体现了兰茂先生重视饮食对健康的调养和促进。最后引用兰茂先生在《滇南本草》序中提到的一句话:“后有学者以诚求之,切不可心矢大利,而泯救病之心。若能刻存善念,利吾救人,自有神天默佑,获福非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