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帅
靠谱!辣条有“国标”了
文/黄帅
辣条吃起来“过瘾”,看起来“好玩”,但其安全问题也一直是舆论关切的话题。辣条生产的卫生状况若得不到保障,或添加过量的防腐剂,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伤害。
近日,参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调味面制品标准制定的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组织了一批专家学者对辣条生产企业进行了调研。参会专家透露,目前辣条的国家标准草稿正在制定中,行业标准已经制定完毕等待公示。
此前多次有媒体曝光,没有食品安全保障的辣条,大量销售于城乡结合部、县城、农村地区,其在城市也有零星分布,大多会在小学校门外由小商贩及小商店销售。数据显示,2015年至今,全国有15个省份共计131家辣条生产企业的195批次辣条上了食药监局的“黑名单”。在通报的180起食品安全问题中,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甜味剂超标是不合格的重要原因。
正是基于上述现实情况,辣条被纳入国家标准,可谓切中时弊,是及时而有效的措施。值得注意的是,在2015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曾发布《关于严格加强调味面制品等休闲食品监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设定国家标准,对保障辣条食品安全将起到“兜底”的作用。
作为规则和制度的保障,从细节上看,这份《通知》要求,辣条制作没有地方标准的,各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积极协调卫生计生部门,推动制定地方标准;与此同时,未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不得生产加工调味面制品等休闲食品。在生产方面,督促企业依法组织生产,切实采取措施,严把质量安全控制关。
不言而喻,从“生产关”上做好食品安全保障,是辣条纳入国家标准的首要意义与要求。
像辣条这样的小食品、零食,不需要多么复杂的制作过程,一些家庭作坊式的生产者,在缺乏合理监管和严格的卫生准入条件的情况下,为了盈利去生产辣条,甚至为了“好看”和“好卖”,用过量添加剂、防腐剂来“增色”、“增味”,这样的“草台班子”生产者,在《通知》执行后或将会被依法取缔。
在生产源头上遏制食品安全风险后,辣条的制作将会更正规化、统一化。有网友称,有了统一标准,才知道哪些辣条是合格的,哪些是可以安全食用的正品。可以预见,在统一化标准执行后,一些缺乏资质、管理不到位的小作坊、小企业会被整顿,这对国家食品安全和百姓健康将大有裨益。当然,在执行中,加强政策落实和生产、流通、销售等流程的科学监管,仍然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尽管有了规范的辣条“国标”,但是辣条仍然不是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因为辣条之所以能吸引人的味蕾,多半是因为它的生产过程中添加了大量的食品添加剂。
比如说甜蜜素。很多辣条吃起来都是甜辣口的,这种甜可不是你以为的糖,而是一种叫做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甜味剂,俗称甜蜜素,甜蜜素的甜度是蔗糖的30~40倍,一般的辣条为了追求“麻、辣、鲜、甜”的复合味道,都会在产品中添加。
即便辣条中甜味素的添加是符合国家标准的,但长期食用人体内的甜蜜素也有可能超标,这对人体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对代谢排毒能力较弱的老人、孕妇、小孩危害更明显。
甜蜜素仅仅是辣条里众多添加剂的一种,辣条中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配料,那就是油,过量的油脂摄入,让你想不健忘都难。
所以,尽管辣条有了正规的国家标准监管,但食用辣条仍要适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