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主旋律戏剧在文艺宣传中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以新疆艺术学院三部原创戏剧为例

2017-10-27 08:35董雅欣
新疆艺术 2017年6期
关键词:万古戏剧新疆

□ 董雅欣

戏剧向来是我党进行舆论宣传的重要武器,也是人民群众最为喜欢的文艺形式之一。近年来,“三股势力”在新疆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本土文艺工作者,尤其是戏剧教育工作者必须承担起主旋律宣传的重任。民族团结,文化融合,去宗教极端化等内容是新疆地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新疆艺术学院近年来创作了多部本土题材的主旋律戏剧作品,获得了观众和专家的好评,其中以《水晶心灵》《老院子的新日子》《炫变》三部原创作品最具有代表性。在实践中总结出一些主旋律意识形态宣传的传播规律和技巧。为今后的创作提供了可借鉴的实例和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15日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明确了文艺事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讲话中还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长期而艰巨的伟大事业。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实现这个伟大事业,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从这样的高度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此番讲话给文艺工作者提出了要求和目标,明确了文艺工作具有艺术性和政治性的双重属性。艺术创作不仅仅是文艺工作者的个人行为,更多的应该具有社会责任,并且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话剧《水晶心灵》部分人物造型

对于广大基层群众来说,最直观,最通俗的文艺形式无异于具有“讲故事”特征的各种戏剧形式。纵观历史、戏曲、话剧、广播剧、影视剧等戏剧类文艺作品都是老百姓最喜欢,并为之着迷的综合性艺术形式。我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就认识到了戏剧在宣传战线的重要作用,尤其是话剧作品更具有宣传、鼓动、凝聚的主旋律宣传作用。

一、戏剧向来是我党宣传战线强有力的文化武器,在革命战争、和平建设时期都起到了巨大的凝聚作用。

在革命战争时期,我党领导的文艺工作者创作了大批戏剧作品,尤其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敌后开展了广泛的游击战争,建立了许多敌后根据地。中共中央和各边区政府极其重视文艺事业,根据战争环境和农村工作的特点,在文艺宣传工作中将戏剧置于中心地位,作为教育群众、宣传抗战和发展生产的有力武器。“七七”事变后,大批进步文艺工作者奔赴延安,上海救亡演剧队也曾到延安演出,使延安成为了根据地戏剧运动的中心。1940~1941年间,延安上演了《雷雨》《日出》《上海屋檐下》《钦差大臣》《马门教授》《铁甲列车》《带枪的人》《伪君子》《悭吝人》等中外名剧。至1942年,延安上演了话剧110多出,其中首演剧目50多个。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后,戏剧转向对民族化、大众化戏剧的自觉追求。从1942~1947年,上演了30多部话剧。延安还经常派出戏剧团体和干部到其他地区去开展根据地戏剧运动。1946年,大批戏剧工作者离开延安奔赴新解放区开展工作,揭开了解放区戏剧运动的新篇章。

从延安一直到解放区的戏剧运动起到了鼓舞士气,凝聚人心的巨大作用。这种通过戏剧来弘扬主旋律的良好传统一直传递到人民政权成立后。解放后,田汉,老舍,郭沫若等著名作家、剧作家都以极大的热情创作了一批艺术性和政治性均为精品的话剧作品。

近年来,随着小剧场话剧的兴起,都市白领群体将观看话剧,歌舞剧,甚至传统戏曲当做一种新兴的文化时尚。戏剧这种艺术形式借由市场化的商业运作形成了新的文化产业模式,在这个基础上,更需要注重戏剧作品的社会责任感,尤其在边疆和基层地区,戏剧作品必须要承担起主旋律宣传的重大历史责任。

二、新疆目前面临意识形态方面斗争的严重形势,广大文艺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必须拿起文化武器捍卫团结稳定的大局。

在国际反恐形式日益严峻的今天,新疆担负着我国反恐桥头堡,排头兵的重任,为祖国守好西部防线,是每一个新疆人的职责,更是新疆的教育工作者和文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三股势力除了威胁国家安全外,还在与我们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斗争,我们如果放弃了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就将失去我们的群众基础和未来。因此,摆在新疆本土艺术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是非常艰巨而且重大的。对于这项艰巨的任务,新疆本土戏剧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具有天然的优势。首先,本土的戏剧工作者更加了解本土文化,了解基层群众的审美情趣和内心诉求,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其次,对于新疆基层群众来说,尤其是少数民族群众来说,戏剧比影视剧更具有直观性和互动性。因为,很多少数民族本土明星在基层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这些本土少数民族明星导演,参演主旋律戏剧,能够与基层群众面对面接触,互动力比影视剧更为生动而灵活,因此所产生的正面影响力是巨大的。第三,本土戏剧演出具有成本低,生产周期短,演出周期短等优势。加之戏剧本身就具有的灵活的互动表演性,可以根据不同演出地区临时增加或者删改情节,更接地气,贴近群众生活

这些先天的优势给本土戏剧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和生动的故事原型,新疆艺术学院近年来,创作多部本土题材的主旋律戏剧作品,多次下基层演出,取得了良好的演出效果并且得到了业内专家的认可。其中,《水晶心灵》《老院子的新日子》《炫变》三部剧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三、新疆主旋律意识形态宣传主要应该表现在民族团结和去极端化两个方面。新疆艺术学院近年来原创的三部本土题材话剧很好地融合了艺术性和政治性的双重属性。

新疆艺术学院认识到作为新疆本土教育工作者和文艺工作者的重大历史责任,结合本土实际和自身优势,近年来,在主旋律戏剧创作演出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创作了几部受到观众喜爱也得到专家好评的本土题材原创话剧。其中,《水晶心灵》《老院子的新日子》《炫变》三部原创剧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水晶心灵》是2010年由新疆艺术学院全部自主班底创作完成的四幕话剧。是根据汉族姑娘王燕娜给维吾尔族学生吾尔丹无偿捐献一个肾脏的真人真事创作的。这个感人的事迹当年在国内有巨大的关注度,因此《水晶心灵》2010年6月一经公演就带来了较强的社会关注度。之后,该剧赴新疆多地州演出,深入工厂、乡村、社区、司法系统等,为基层群众演出近百场。数万名观众观看了此剧,很多观众是一边流泪一边看完了演出。该剧在2012年“全国大学生校园戏剧节”上获得了“特别奖”。

该剧通过真实感人的故事表现了“民族团结互助,人间有大爱,爱不分民族的主题”,但是全剧没有出现一句生硬的强调“民族团结”口号式的台词,没有假大空的情节和语言。让温情的故事润泽观众的心田。作为编剧的笔者看来,《水晶心灵》的剧本创作难度并不是太大,因为原型故事本身就很感人,戏剧矛盾也主要集中在女孩儿父母对孩子捐肾的不理解不支持上。整部剧亲情元素所占比例很大,剧情简单,主要人物也不多,相比《老院子的新日子》这部短剧的创作来说,相对难度较小。

《老院子的新日子》是一部时长仅为40分钟的舞台短剧,但是其中涉及的主题除了民族团结,还有家庭矛盾,社区工作,文化融合,政治认同等复杂的问题。故事发生在一个维吾尔族女房东的大杂院里,这个大杂院有很多租客,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各个民族,涉及的人物众多,要把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角色特点在短剧情中表现出来,就需要一个矛盾突出并且集中的剧情。因此,创作团队选择了老城区改造这一重大的城市建设项目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维吾尔族女房东离婚时从前夫那里分得的大杂院面临着拆迁,女房东自然是不愿意的,毕竟房租收入是她唯一的生活来源。因此,女房东就说服多名房客一起和她组成抗拆联盟,和前来做拆迁工作的社区干部对峙了起来。女房东泼辣,甚至将前来劝说搬家的前夫和她口中所谓的“小三”也骂了出去。在不配合拆迁的过程中,也暴露出大杂院各个家庭的矛盾和困难。社区干部真诚地帮助大家解决困难,宣传拆迁的政策和回报,最终说服感动了所有的租客,大家在即将拆迁的老院子前合影留念,开始了各自的崭新生活。

创作团队考虑到这个故事涉及的社会矛盾较为复杂敏感,因此将幽默的喜剧元素融入到剧情中。作为编剧的笔者用极具市井风格的方言俚语来创作台词,让每个角色通过台词来表现地域和民族特征。将比较激烈的社会矛盾融入到幽默的对白中,让观众在欢乐的气氛中体会到民族团结,文化融合,社会和谐的市井风情。

话剧《水晶心灵》剧照

话剧《老院子的新日子》剧照

话剧《炫变》剧照

这部剧在社区演出时,赢得了观众的阵阵笑声和掌声。2014年在参加“中国大学生校园戏剧节”短剧单元角逐时,现场观众和业内专家也被幽默的表演风格感染,笑声不断。该剧获得了当年的“优秀剧目”奖,是短剧单元的最高奖项。

经过《老院子的新日子》的创作演出,新疆艺术学院的创作团队积累了如何将国家惠民富民政策与生动的剧情结合在一起的创作经验。既遵循了戏剧的创作规律,又达到了主旋律宣传的目的,实现了文艺作品艺术性和政治性的统一。

四、新疆的艺术工作者承担着去宗教极端化的重要责任。其中最重要的是政策的解读与把握,力度和分寸是衡量一部主旋律作品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目前,新疆大局稳定,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在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下,新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新契机。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三股势力仍然在社会各个方面进行渗透,尤其是在意识形态领域,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近年来,在南疆一些基层地区不但出现了妇女穿黑罩袍,戴面纱,男性蓄大胡须等服饰外貌方面宗教极端行为特性,更在婚丧嫁娶,日常生活方面出现了越来越明显的宗教极端行为向世俗生活渗透的危险趋势。

因此,新疆本土文艺工作者必须承担起去极端化宣传的重大历史责任。但是,仅凭强烈的创作激情是不够的,去极端化宣传更要注意方式方法,如果用力过大,反而适得其反,引起群众的排斥和反感。

新疆艺术学院创作团队在近几年的本土题材主旋律戏剧的创作中,总结出了一点经验:去极端化宣传最重要的,也是创作的难点,即为分寸的把握。在创作中如果急功近利,不考虑群众的价值观认同底线,审美底线等问题,主旋律宣传就会过犹不及,适得其反。2015年,新疆艺术学院的创作团队创作了去极端化宣传的舞台短剧《炫变》,很好地实践了这种创作原则,并且在演出中获得了观众极大的认可。

《炫变》这部剧是新疆艺术学院近年来创作的公开演出的最短的一部戏,但也是创作难度最大的,在创作过程中产生了两种创作思路的冲突,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创作团队更好地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的精神并且运用到了实践当中。

这两种创作思路,一种是以天山电影制片厂编剧为代表的思路,认为应该将故事的戏剧冲突极端化到敌我矛盾;而新疆艺术学院的创造团队则认为这不是一个敌我矛盾的故事,还是要从故事发生的时代和地域出发,创作出更有可能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故事,而不是剧作家想象的故事。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争论,还要从《炫变》这部剧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来说明。

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网信办组织了一项名为“艾德莱斯出天山”的艾德莱斯产品设计大赛,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作品,旨在推广维吾尔族的传统艾德莱斯文化,同时开发艾德莱斯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增加维吾尔族基层群众就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在征集作品的过程中,涌现了一个来自基层的维吾尔族妇女,她没有经过科班的服装设计学习,仅仅在乡上组织的缝纫学习班上培训了很短的时间,她设计了一款艾德莱斯传统纹样和白纱结合的礼服,在这次比赛中获奖并且去上海参加了颁奖典礼,上海的参观学习让这位妇女开拓了思路,坚定了信心,回到家乡后在基层政府和干部的帮助下自主创业,开办了服装生产合作社,带领姐妹们致富。宣传部的领导们认为这个妇女的故事很有典型性,建议新疆艺术学院的创作团队创作成独幕剧,在南疆几地州开展的“艾德莱斯出天山”展演活动中演出。当新疆艺术学院的创作团队接到这个创作任务的时候,距离演出仅有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了。

“艾德莱斯出天山”展演活动照片

新疆艺术学院的创作团队在充分挖掘人物原型经历的基础上,将女性意识觉醒作为故事主题,以去极端化宣传为演出目的,以此达到艺术性和政治性的统一。因此,创作团队设计了如下剧情:热孜万古丽是一个从小失去父亲,和母亲相依为命的漂亮维吾尔族姑娘。她从小帮助母亲经营一个小小的裁缝店,热孜万古丽靠着过硬的裁缝手艺养活自己和母亲。没想到,在嫁给买买提明以后,她的生活却跌到了谷底,她的丈夫家是个信奉极端宗教思想的家庭,不允许女人出去工作,还强迫她穿上黑色罩袍,甚至不准她回家去看望自己生病的母亲,因为婆家认为她的母亲不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热孜万古丽不但要忍受贫困的生活,还经常被丈夫殴打,生活极端痛苦,年仅23岁就有了白头发。她为了补贴家用,偷偷做一些艾德莱斯的服装让闺蜜拿出去卖钱。突然有一天,喝醉酒的买买提明发现热孜万古丽不但偷偷制做艳丽的艾德莱斯衣服,还要和闺蜜一起去参加服装设计剪裁培训班。夫妻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几年来积攒的矛盾在这一刻爆发,买买提明将热孜万古丽赶出了家,并且不准她见孩子,热孜万古丽终于下定决心和丈夫离婚。离婚后的热孜万古丽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服装设计的学习中去,在大家的鼓励和帮助下参加了“艾德莱斯出天山”的设计大赛,并获了奖。从上海参赛回来后,热孜万古丽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开办了服装合作社。当热孜万古丽化身创业达人,带领姐妹们走上自强自立的道路时,前夫买买提明带着孩子来请求复合,并且答应不再听从父母极端化的要求,和过去极端化的人生决裂,要和老婆孩子过幸福的日子。热孜万古丽最终从孩子成长的角度出发,和买买提明复合。买买提明经过政府的教育,也确实实现了诺言。一家人终于过上了互相尊重,勤劳致富的幸福日子。

对于这样的剧情,天山电影制片厂的编剧老师认为戏剧冲突不够激烈。应该把买买提明塑造成一个已经和境外分裂组织取得了联系,把房子卖了,准备带着孩子偷渡的极端分子。故事应该开始于买买提明在家喝酒,被强迫穿黑袍子的热孜万古丽发现了房子已经被卖了,儿子也被送出去了,和丈夫大闹,丈夫一怒之下把热孜万古丽赶了出去。随后,热孜万古丽和闺蜜就去参加了裁剪设计培训班,开启人生新旅程。首先对这个情节提出质疑的是自治区宣传部网信办的维吾尔族干部,他认为:这是完全不符合实际的。因为如果买买提明是个极端的宗教狂热分子,是绝对不会喝酒的,所以不会出现喝了酒失控将老婆打出家门这种事情。作为编剧的笔者则认为:就算买买提明是个假的宗教极端分子,会喝酒。但是热孜万古丽作为一个纯粹的女人,绝对不可能在丈夫卖了房子,送走了孩子以后还能镇定自若的去学习什么裁剪设计,这完全不符合人物的性格逻辑。如果一定要把买买提明塑造成一个无可挽回的极端宗教分子,那就是另一个和敌对势力作斗争的故事了。而不是一个女性自我意识觉醒,自立自强的故事,不符合创作的初衷了。

对于剧本的结尾,也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情节设计。天山电影制片厂的编剧认为不应该让热孜万古丽同意买买提明复婚的请求,她应该彻底和旧生活决裂,不要向极端势力妥协,成为一个事业唯一型的女人。笔者作为女性,认为这样的结局恐怕不能被我们的目标受众所接受。这部戏是要去南疆的基层地区演出的,来看演出的大部分是当地的村民,观众甚至听不懂略为复杂的汉语,整部戏都是要用维吾尔语来演出的。这样的受众群体观念是非常传统的,仍然信奉的是家庭完整和睦,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模式。对于女性完全脱离家庭,放弃孩子的观念是很难接受的。甚至在当今中国的大城市,这样决绝的做法也不是主流行为。因此笔者认为极端的情节设计是不符合时代特点和地域环境的。我们创作的目的是为了表现出宗教极端化思想对人,对家庭,对社会的破坏性,而不是让女人全都抛弃家庭,成为看破红尘的女强人。这是用另一种极端来代替宗教极端,是不能被受众所接受的。而一旦受众对故事情节产生了质疑,对结局产生了排斥心理,就会使主旋律宣传效果为零甚至负数。这不是一个政治立场问题,而是是否遵循传播规律和遵循受众的接受心理的科学问题。我们要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意识形态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事业。幻想通过几句口号,搞几次大型活动就能转变群众的观念是不符合传播规律的,也是投机取巧的行为。

因为自治区网信办方面和新疆艺术学院创作团队的坚持,这种被称为“妥协主义”的剧情被保留并且在最短的时间内翻译排练完成。笔者有幸和基层观众一起观看了演出,很多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始终在抹眼泪,她们在演出结束后,拉着导演和演员的手说:这就是我们自己的生活呀。我们也这样被丈夫和公婆欺负过,可是我们没有能力反抗,没有文化,离开家庭就没有出路,也放不下孩子。今后政府多帮助我们,我们也有手有脚,要成为热孜万古丽那样自立自强的人。笔者听到这样的话语,颇感欣慰,我们的创作目的就是要唤醒妇女的自我意识,不能成为宗教极端思想和不平等家庭关系的牺牲品。而妇女争取家庭地位平等的重要前提是经济独立。这些基层妇女能够有这样的认识,说明这部剧成功地将艺术性和政治性融合在了一起,起到了去极端化宣传的作用。

经过以上三部剧的创作和多场演出,并且对于基层群众做了一些针对性的调查后。创作团队总结出在新疆地区进行“五个认同”的主旋律宣传必须遵循以下规律:

(一)把主题隐含在接地气的生动故事中,切忌主题先行,或者为了突出主题而生搬硬造,要遵循戏剧创作的规律,将基层群众的故事和情感带入故事,必须让观众由剧情自己感受到主题,尽量避免直接宣讲主题。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要改变一个人固有观念和态度是非常难的,因为人有选择接受,选择理解和选择记忆的心理规律,人只愿意接受和记住自己和自己固有观念相同或者相近的内容,对于和自己固有观念差异性很大的内容,受众会采取排斥,遗忘,甚至对传播主体产生厌烦的心理。

尤其是在去极端化的宣传中,要认清宗教观念和习惯在基层群众中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心理认同,不能一刀切把所有传统思想和习惯都划为极端宗教行为,这是会伤害到广大基层群众的情感的,因此要对社会生活进行深入的观察分析和甄别,哪些是传统生活习俗,哪些是宗教极端行为。如何将宗教极端行为的危害编入剧情,又让剧情能够春风化雨地将正能量传递给受众,这在剧情的设计上就要用心考虑民情民心,不能急躁冒进,起到反作用。比如《炫变》的剧情里有这样一个情节。热孜万古丽回到家乡开办了服装生产合作社,村上不少妇女都给热孜万古丽打工。一天,村上的男人到热孜万古丽的工厂“闹事”,要把自己老婆领回家,说不在家做饭了,每天出来工作心跑野了。热孜万古丽不慌不忙地拿出工资单给男人们看,男人们目瞪口呆,因为他们发现老婆挣的比自己务农的收入高多了。热孜万古丽的丈夫为了讨好她和自己复婚,开始说服这些男人让老婆出去工作,家庭收入增加,可以买大电视,可以出去旅游等等。当有的丈夫开始改变态度后,男人们也羞羞答答地默许了老婆外出工作,甚至年轻一点的丈夫还跟老婆“撒娇”,希望能够得到一部智能手机作为结婚周年的礼物。热孜万古丽也从这件事中重新认识了丈夫,为后来的复婚奠定了基础。

这样的情节是非常符合基层群众接受心理的,对于普通群众来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富裕美满的家庭。宗教极端思想让人压抑喜怒哀乐,让家庭破裂等等都是违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而党和政府的政策让人民致富,安居乐业,实现自我价值。孰优孰劣,观众一看便知,不需要编剧刻意加上突出主题的台词。让受众通过观看戏剧自己得出结论的传播效果是最显著的,能够自觉抵制宗教极端思想,实现了主旋律意识形态宣传的目的。

(二)要塑造符合人物性格逻辑,细节真实的人物。要让故事真实可信,人物鲜活丰满。避免脸谱化人物和喊口号式的语言。既要做到入木三分,又要注意分寸。

在目前新疆地区演出的主旋律题材戏剧中,很多主角都是党员干部,表现了党员干部在新疆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中的模范带头作用。这是值得大力宣扬的先进典型,但是,人民群众也需要与自己相近或者相似的精神偶像,这样的形象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心理共鸣。

我们要警惕的一种创作倾向是:把党员干部,尤其是“书记”这个符号进行脸谱化、神话处理。任何艺术创作首先要尊重现实,党员干部不是神,不是救世主,任何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干部和群众两方面的共同努力,改变命运还是要靠自身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

笔者认为,在主要观众为基层群众时,应该更多地在戏剧作品中,突出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鼓舞激励群众追求安宁幸福生活的动力,而不是被动地等靠要。应该塑造出能够起到榜样作用的生活中的“英雄”形象,是能够模仿复制的身边的“英雄”,而不是造成依靠“救世主”的错觉。《炫变》的演出成功证明了这一规律的正确性。一开始剧情设计的时候,主要突出了热孜万古丽本人的奋斗精神和勤劳本质。乡党委书记作为一个类似于父亲一样的角色存在,给予热孜万古丽必要和及时的帮助,主要是鼓励她,发掘她的潜能和天赋。很多基层妇女在看了这部戏后,抹着眼泪说:我们也可以像热孜万古丽一样,脱下黑罩袍,活出自己的人生。

能够达到这样的演出效果,可以说是主旋律宣传的目的达到了。毕竟“输血”不如“造血”,“感恩”固然重要,“自强”才是根本。只有在观看戏剧的同时,能够对作品所传递的价值观和文化观产生心理认同,长此以往,就能树立起牢固的国家认同和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主旋律意识形态宣传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做好和三股势力的渗透打持久战的准备,既要有“疾风暴雨”,也要有“和风细雨”,用多元化、多形式的生动鲜活的文艺作品去打动人,影响人,鼓舞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中华文化既坚守根本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因此,在伟大祖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文艺工作者承担着中华文化复兴的历史重任。新疆本土戏剧工作者,尤其是戏剧教育工作者,更要认识到面临着复杂的创作环境,承担着民族团结,文化融合,去极端化的宣传重任,一定要深入基层,深入生活,创作出更加接地气,更加受人民群众欢迎的戏剧作品,让戏剧的艺术之花散播芬芳,让主旋律的声音响彻天山南北。

猜你喜欢
万古戏剧新疆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江河 万古流
戏剧类
黄河万古奔流
“标心于万古之上,而送怀于千古之下”——论先秦诸子之学的发生和两汉形成
新疆多怪
万古佛龛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