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吉全
[摘要]结合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现状,从后勤与高校的关系、后勤管理系统、后勤管理规章制度、后勤人员素质和后勤部门的沟通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建议,促进高校后勤管理改革,提高后勤保障能力。
[关键词]高校后勤管理;供给侧改革;新型管理模式
我国的供给侧改革是一种通过增加社会供给来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型路径,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管理改革对于如何促进经济增长具有不同的思路。高校后勤是高校重要的保障性服务部门,在高校后勤改革的不断推进下,提高高校后勤的服务质量是改革的发展趋势。因此,努力创新经营机制,提高后勤保障能力,以学生群体为核心,不断拓宽服务市场,与时俱进,深化改革,提升高校后勤保障能力,便成为后勤保障部门的一项根本性任务。
高校后勤服务保障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担负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重要职责,同时还要为学校教学、科研以及师生的吃、住、行等方方面面提供重要的服务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保障高校师生的生活和教学质量,越来越多的高校后勤管理在不断加强改革,在改革中建立新的系统,摸索出合适自身的高校后勤管理方法。然而,由于老式的高校后勤管理的运行方式,在后续改革的过程中涌现出各式问题。例如,后勤员工的整体水平不高,运行程序不适合,管理方式不先进等问题。这些问题在无形中不断影响后勤管理的改革进度及服务质量,阻碍改革的推进,造成一定程度的困扰。因此,不断促进高校后勤管理的改革,建立新型的工作体系,提升后勤管理的服务质量是现阶段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
如何与时俱进地制定管理制度;如何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如何加强后勤文化建设,提升服务理念;如何建设一支更加适合学校发展的后勤员工队伍;如何更加有效的提高后勤保障服务能力使之更好的为学校教学、科研、生活服务等问题是我们必须思考的课题,在多年后勤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对后勤管理部门系统提出如下分析。
一、后勤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后勤管理部门与高校的关系划定不彻底
高校后勤在社会化改革中的员工、资金不再与高校一体,但是后勤部的资产依据归高校所有,后勤与高校之间的关系定位不清楚。在后勤的资金与人员和高校分割开之后,却将后勤资产不做划分,导致后勤运行在企业管理模式下对自身的认识不足。
(二)后勤管理门系统不完善
一方面高校自己制定学校的具体管理办法,在后勤管理独立运行之后,相关的教育部门没有权限管理监督,同时又缺乏合适的社会化监督部门。学校自行成立的监督部门缺乏相关经验及知识,使监督的作用弱化。另一方面,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在后勤经营的实际过程中,后勤集团的经营偏向于行政化,导致了部门的经济发展较差,因此员工的服务质量和积极性无法提高。
(三)后勤管理部门规章制度不健全
现阶段,后勤管理社会化的学生食堂和学生公寓管理过程中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学校通过招投标将学生食堂和学生公寓的的管理和运营权交给中标单位,但是由于没有建立系统严格的规章制度,承包方为了较少成本获取更多的利益,导致服务质量下降,背离了高校原来的授权理念。例如出现饭菜质量及卫生的问题,服务态度较差等。在学生公寓的管理方面,问题较为突出的是水电问题,承包方经常为了自身的利益停水停电,给师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同时又缺乏相应的措施减少水电的浪费。
(四)后勤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员工队伍差异较大,不稳定。后勤员工队伍结构复杂,有在编职工、学校招聘员工、公司编外招聘员工、编外临时员工,身份的不同,代表着同工不同酬,并且差异较大。特别是一线员工队伍存在“三低一高”现象,即学历低、技能低、工资低、年龄高,层次结构不合理、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留住专业技术人员的机制还不够完善,导致一线专业技术人员稀缺,无法应聘到较高专业技术人员。
(五)需要加强后勤部门的沟通
后勤工作会涉及到高校的各个部门,高效、公正的处理后勤工作至关重要。在工作信息传递的过程中,由于时间等各种原因,导致最后的服务质量下降,对整个后勤团队造成影响。
二、后勤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明确划分后勤实体与高校的产权关系
现代企业制度正常运行的根本要求就是要明确企业的产权关系,在后勤改革过程中,要逐步使后勤集团的资产脱离高校的产权,作为一个独立的企业进行运行。在独立运行之后,首先评估后勤集团的资产,确保后勤集团的正常运作。
(二)改變高校后勤集团公司的经营方式
在高校后勤改革的推进下,后勤管理逐步实现了企业化管理,从而形成规范的运行体系,使后勤集团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进而独立运行,同时学校可以委任人员分管后勤工作,监督促进后勤工作的服务质量。
(三)加强后勤员工队伍的建设和绩效改革工作
合理设置岗位,做好定岗定员。确认管理岗位和服务一线工作岗位的数额;要做到权责一致、责任分明;任务清楚、要求明确、责任到人。推行首问责任制、服务回访制和失职追究制等相关机制,提高服务质量,改进后勤工作作风。加强后勤干部队伍的管理工作。后勤干部要严守纪律、令行禁止,要怀有敬畏之心;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敢于担当;鼓励后勤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不断学习深造,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要追真、向善、求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强化绩效考核、完善绩效分配方案。建立科学化的后勤管理工作绩效考核体系,打破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现象。通过以员工的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方面的考核评估为依据,减少领导主观片面性和随意性的考核评估,增强公平性、营造积极进取风气,也有利于留住员工,稳定队伍,充分体现公开、平等,多劳多得的原则,将有限的资金发挥较好的激励效果。
(四)构建畅通的沟通机制和健全的信息系统
高校后勤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团队的协调合作,因此后勤管理人员需要及时沟通,掌握后勤管理中的运行情况,确保信息的及时有效,形成高效快捷的信息传递系统。创造良好的后勤文化,提升后勤形象,
总之,后勤文化建设已经成为高校后勤管理的理念,高校后勤文化是一种强力粘合剂,它以微妙的方式沟通员工的思想感情,培养和激发员工的理想、信念、工作作风,促进员工为实现集体目标而不断努力。后勤管理应当加强后勤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凝聚每位员工的力量,使每位员工的个人思想感情和命运与后勤事业的兴衰紧紧联系,激发员工努力工作,形成共识的后勤文化,激励每位后勤人全心全意,改革创新,锐意进取,为高校广大师生服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