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重构传统手工技艺在高校美术中的教育教学方式

2017-10-26 09:02孙晓岗魏子茗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40期
关键词:美术教育高校

孙晓岗+魏子茗

摘要:当今社会已进入“工业和智能化时代”,即工业4.0时代,这是德国最先提出,随后得到全世界的响应。如台湾地区的“生产力4.0”、美国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日本的“科技工业联盟”、英国的“工业2050战略”和中国的“智能制造2025”等。其目的是迎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规模的到来,着眼于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支持的智能化生产。在此大环境下,作为高等院校的艺术学和美术学教育,如何借此契机,利用传统资源构建一个成熟、完善适应社会大发展,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和艺术精神的教学体系,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手工技艺;美术教育;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0-0209-03

在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知识国际化的时代潮流中,高等院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质疑,大环境的改变迫使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要汲取新的营养。我国高等院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要适应新时代的潮流发展,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多层次的专业型人才,为此我们要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建立创新激励机制,提高受教育者的能力,提升我国人力资源的水平,使我们在经济全球化、知识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目前我国高校改革的首要任务,我们的大学生处在一个全球一体化和价值多元化、信息多元化的时代里,如何掌握适应时代潮流的文化知识,如何成为2025时代的有用人才,这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首要问题。

随着国际化交流、合作地深入开展,大众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与盛行,特别是互联网信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全球一体化意识逐渐形成,无国界、无地域、无民族的创意思维已深入人心,这种思维模式将自觉或不自觉地相互碰撞。我们的传统手工艺术,在这种“工业和智能化时代”的背景下,如何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将传统手工艺的“工匠精神”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将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的理念与现代教学相结合,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将“工业4.0”的互联网思维运用在传统手工艺中,这都对我国高校美术教育和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一、“工业4.0时代”与3D打印技术

面对在“工业4.0时代”背景下对高校如何重构传统手工技艺的教学模式提出的问题,首先我们必须对工业德国4.0和中国2025时代(互联网+制造)的含义进行了解:“工业4.0时代”其实就是高度自动化,高度信息化和高度网络化的时代,他们是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大数据处理是它的核心,技术人才的培养是它的关键。它的主要特点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工业云计算、工业大数据、工业机器人、3D打印、知识工作自动化、工业网络安全、虚拟现实等,在这九大技术支柱中,与艺术息息相关,并且影响最大的即3D打印技术的应用。

从3D打印技术的功能和发展来看,它在艺术方面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比如雕塑、陶瓷、绘画的设计构图和色彩的应用等,都可以根据人们的需求个性定制和制造,并能给艺术品建立一个真实、准确、完整的三维数字档案,可以随时随地,并且高保真数据,通过建立数字模型,满足人们这样或那样的需求,并再现实物的原貌,还可以将古代艺术进行再现,将文物复制成高端艺术品和衍生品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3D打印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它可以将传统的手工制模工艺,在作品精细度、制造效率方面都有极大地改善和提高,对于有实物样板的作品在编辑、放大、缩小、原样复制等方面都能够更加精细,更加准确,可以高品质、高质量、高效地批量生产,将会更快地促进地域间、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和传播。此外,3D打印技术还会带来大量的跨界整合和创造的机会,这也给高等院校的美术教育和学生培养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

我们知道3D打印技术虽然是现代科技和工业革新的产物,大数据的应用是必然趋势,而它打印出来的艺术作品格式化、概念化,大批量生产是其优势。所以说它生产出的作品只能称之为工艺品、生活用品。它不能和我们创作的艺术品相提并论,更不能与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品一较高低,两者并不在同一个层面上。

对于3D打印只要解决原材料的问题和数据的处理,等待的就是产品的制作流程。比如经过3D扫描精确,打印的书法、绘画作品在色泽和质地上都可能和原作基本相同,并且可以解决水墨笔韵的效果(最早日本二玄社采用珂罗版技术印刷的中国古代绘画就基本达到了这一要求)。又如采用陶瓷原料打印出的作品,经过高温烧制,其效果和设计图纸达到不差毫厘。但是,这作品只能称之为商品或工艺品,并不是我们说的艺术品,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二、高等院校重构传统手工技艺教学模式

高等院校美术教育在“工业4.0时代”的背景如何重构与发展,当代中国高校美术传统教育模式如何借鉴互联网思维,如何调整,这犹如在一个十字形的交叉点上。它一方面要实现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西方艺术)的融合,另一方面还要实现传统艺术在现代文化背景下的转化。

笔者认为我们的高校美术教育和发展应该扎根于传统美术的土壤中,从中汲取营养。如民间美术的泥塑、石刻、剪纸、织锦、印染、陶瓷、金银器、漆器和木雕等。它们的发展和演变,都与地方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强烈的地域性、民族性和宗教信仰,是研究地域文化的“活化石”。

虽然现代科技发展对地方手工技艺产生了巨大影响,如电脑程序的应用、大规模批量生产的冲击,使传统手工技艺逐渐消失,使传统美术逐渐脱离原有的生成环境和意境,失去原生态的容貌。如何使傳统美术在保留原有的地方特色的基础上得到健康发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求,大专院校就必须担当这个责任,需要在高校美术教学中构建和设置手工技艺课程和专业。比如,河南传统手工技艺陶瓷、玉雕、剪纸、泥塑、刺绣、木板年画等,深刻地反映出了河南地区的民俗文化,这是河南人民勤劳智慧的生动体现。现代手工技艺是在传统手工技艺的基础上传承并发展起来的,是一种新的相对于传统手工艺的形态和概念。endprint

如何在高校美术教学中构建手工技艺呢?首先需要构建地域特色文化,引导学生利用大数据、云端客户等互联网工具,立足于地方民間艺术特色,收集具有地方性特色文化的资料,把握民间艺术精髓,更精准、更细致地整理与归纳,把实地考察所得到的地方特色文化带入到高校课堂中去,实现高校与地方特色相结合,达到为当地社会的文化产业做出贡献的目的。其次,设计人才的培养,手工是一门技艺,技艺的传承需要创新。在高校培养设计人才的过程中,一方面使得传统美术返璞归真,另一方面使得传统美术向现代化审美理念靠拢,更具时代性。

现代中国的高等院校艺术学、美术学教育大概分为三种类型:(1)专业美术院校类,仍然以国、油、版、雕来设置专业,延续传统的素描、透视和人体解剖为基础课程。随着人们对艺术的认识,社会对艺术的需求,现代教学中也融入了表现主义、抽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在内的各种现代主义艺术风格,甚至装置艺术、影像艺术和数字艺术也成为了美术学院的教学内容。(2)综合性院校美术类是借鉴专业美术学院和师范院校艺术教育发展起来的,目前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有些是以专业美术院校为发展目标,有些是以艺术素质教育为发展目标,可以说参差不齐。(3)工艺美术技术学院类,目的比较明确的是培养高级专业技师,为培养适合技术高速发展的技术人才,国家也在大力提倡和推进技术型、技能型院校的创办。这三种类型的美术教育,他们都有各自的职能和培养宗旨。其实西方的专业美术学院如今已经变为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阵地,但现如今的美术学院仍然奉行的是精英教育的观念,希望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美术精英,希望他们全都是创造性的人才。但实际上,美术学院培养的学生大多还是应用型人才或美术工作者。综合性院校的美术教育目的不明确是棘手的问题。我们知道,美术教育从业者能够提供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和修养,乃至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对实现“中国梦”是一件大好事。至于中国高等院校的美术教育,如何发展和定位则是当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三、高等院校美术教育改革定位与方向

根据中国教育的基本规划,国家已经将振兴民族传统文化放到首位,在大力推进地方文化特色的大环境下,从教育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的角度出发。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人类历史、文化、生活的结晶,古往今来积累了丰富的美术创作经验。美术学院是传授既有美术知识的,它满足的是人们对美术这门古老技艺的崇拜心理需要,或者说承担的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职责。在校四年我们不可能将他们培育成名垂青史的大艺术家,应以一个对美术这门技艺的爱好而学习美术的对象来对待,这样他们没有过多的负担和压力,没有要创造历史的责任。当然有创造历史抱负的学生肯定有,但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有,也不能这样要求所有的学生。国外的美术教育就是这样的宗旨,并不都要学生成为开创历史的艺术大师,他们可以成为职业艺术家,可以从事美术教育,还有一些人可以另谋职业之路,而将美术作为业余爱好。

综合性院校的美术教育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能像专业美术院校那样,单一的技能,死板的专业模式,以学会认知、做事、合作、生存为主要目标的综合素质教育的新模式。应该以培养学生以本土文化为调查对象,收集并整理相关资料,利用自身的地方特色、地域特点为优势建立专业。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技艺、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广泛开展中华优秀技艺的宣传普及,抓好地方人才的培养,振兴传统手工艺的发展,让其拥有更多的传承载体、传播渠道和传承人群,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培养复合型专业艺术人才为最终目的。

综合性院校要依托自身的优势资源,在专业设置时,根据地域优势创办特色艺术学科,立足于本校实际情况,结合自身优势和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来看待艺术教育,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艺术教育氛围,应该以培养“艺术的传承者,艺术的生产者,艺术的消费者”为宗旨。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又降低了美术类学生的就业难问题,还可以为社会建设输送有用的高层次技术人才。

综合性大学的美术教育,同时为专业美术院校的设计理念提供了基础保证。专业美术院校在地方性资料储备充分的条件下提出新的切合实际意义的理念,培养优秀的艺术领军人才,引领各院校的现代艺术思潮。技术院校作为执行院校把理念作用于实践,从实际的艺术创作中得出技术经验,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但笔者的观点仅限于目前各大院校已形成的社会分工现象来讨论,并非指地方综合院校、技术院校培养不出优秀的艺术家,就目前的美术教育领域来看,只有各大院校各尽其责,把具有地方性代表的特色手工技艺带入我们的艺术教学方式中,我们的艺术教育才能在大美术、大数据的背景下更健康、和谐的成长,才能适应社会潮流,为社会培养艺术人才,并输送更多的有用人才。

中华民族的文化多彩纷呈,五十六个民族的民族文化,每一个优秀的手工技艺都反映出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这是衡量和检验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的根本标准。综合型院校应该负担起中华民族艺术文化传承的重任,向各专业的学生,尤其是非美术专业的学生进行民族艺术文化的教育,增强学生对民族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意识,开设一些富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殊的艺术文化课程,还要发挥科研优势,对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研究,为其保护、传承努力,将这些传授给学生,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把对传统民族艺术精髓的传承保护和发展转化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这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责之一。

在国家提出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大环境下,民间工艺、民间美术的发展,如何推动民间手工艺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有机统一,这就需要大量的新鲜血液来充实,那就是人才的培养问题。传统手工艺只有注入现代思想,蕴含民族精神,具备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才能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和真正的价值,才能成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作品,而这恰恰也是综合性院校美术教育应该承担的责任。另外,从社会历史的发展和演变来看,短时间是不可能达到人人平等,还是有贫富之分的,这样的社会环境势必会造成个性化发展的趋势,而且会越来越激烈。他们会对批量生产的工艺品不屑一顾,而会私人定制服饰品、装饰品、日常用品等。因此,高校重构传统手工技艺课程正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潮流,与国际接轨,完善高校美术教学理念,培养艺术人才,这也是为社会输送更多的有用人才的最佳契机。

参考文献:

[1]刘桂珍,李景玉.综合性大学有效艺术教育建构的基本理念——与西方比较的角度[J].西北师大学报,2012,(11):126-132.

[2]张琪.民间工艺美术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的继承与开发——以新疆维吾尔族传统手工艺为例[J].青春岁月,2013,(2):211-212.

[3]吴平勇.传统手工技艺的非正规教育传承模式研究——洮砚制作技艺的个案分析[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13.endprint

猜你喜欢
美术教育高校
学生人文精神在高职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谈高校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