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民益
在一次省级教研活动中,笔者执教了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下册的《望月》。我对学生说:“我们看天上的月亮,有时是圆圆的,有时是弯弯的,有时看不到,这是为什么,我不讲,课后问问科学老师,或者自己查查资料。现在,你们发挥想象,在你们的眼中,月亮像什么,要说出‘童话的意味。”
我为什么不讲月相变化的原因,因为这是语文课,不是科学课。我们语文课不能上成音乐课、美术课、思想品德课等等,不能做一些与语文无关的事,不能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语文课要凸显语文味,让浓浓的语文味溢满课堂。一些语文课上声光电俱全,唱画演齐来,上成了大杂烩,遭到很多专家批评。
在接下来的点评中,省教科院的一位教授说:“从当前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看,不同行业之间的壁垒已经被打破,正不断地走向融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型发展态势。这就要求人才的培养打破学科界限,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国外,很多小学老师是全科老师,什么都教。这也是外国学生创新思维力强的原因。”
她接着说,在《望月》这课教学中,她刚刚看到一点希望,但突然就消失了。如果老师讲一讲月相变化的情况,做一回科学老师,制作一个月相变化的动画图,学生肯定有兴趣,这对激发学生的想象有好处,说不定可以说出更多的、更有趣的“童话”来。
教授就是教授,听得我面红耳赤。教授站得高,看得远,想到的是人的发展,而我想到的仅仅是我教的那门学科。
我忽然想到,曾经看到一些报道,说一节课几个老师一起上,一会儿语文老师上,一会儿数学老师上,一会儿音乐老师上,一会儿物理老师上,还以为是在作秀,原来是在进行学科融合的探索。这样的课,如果上好了,学生肯定是喜欢的。
那天回來后我一直想这个问题。我认为小学阶段是应该加强学科的整合、融合、综合。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发展核心素养是有好处的。
再想想《望月》,如果上成综合课,可以唱唱关于月亮的歌,画画那美丽的月景,讲讲月相变化的规律,背背写月亮的诗句,写写月亮在你的眼中像什么的童话。一下子做音乐老师,一下子做美术老师,一下子做科学老师,一下子做语文老师,这样的课虽然略微淡化了语文,但不断变化的教学,学生兴趣肯定是浓的,思维是积极的,想象是丰富的,这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有好处的。
当然,要想上好这种学科融合课,对老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要从过去的“专科”老师,变成“知识博、基础实、素质高、能力强、适应广”的“全科”老师。国家也提出了相关要求,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就明确提出,要针对小学教育的实际需求,重点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一些地方也在进行积极的探索。
看来你的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不是没有可能了。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新区实验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