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一直以来我都有一种近乎“顽固”的观点,那就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果身上没有一点儿书卷气,就如同一具没有灵魂的空壳,其生命的底色无疑是苍白的。可以说,大凡热爱阅读的教师,都算得上是虔诚的修行者,其职业生命势必日渐绚丽与丰盈。我从教于一所普通县中,教学成绩谈不上硕果压枝,但这十几年来,我一直都在努力地将“生命不息,阅读不止”的理念深植于每个学生的心中,让他们时刻葆有一份阅读的动力和渴望。我想,这应该就是一个语文教师能给予学生的最大财富吧!另外,正是多年来孜孜不倦的阅读,也让自己在成长过程和职业生涯中收获了些许惊喜。
结伴经典,提升个人魅力
用什么来提升教师的个人魅力?我的答案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首先要阅读经典。经典具有丰厚的内涵,历久弥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永恒。因此阅读古今中外经典,可以汲取最广泛的精神资源。这样,精神底气足了,就能在独立的選择、消化、融会、创造中建立起自己的信念和理想。还记得接手这一届高一时的开学第一课,整节课我只讲了一个话题:什么是语文。我从经史子集讲到唐诗宋词元曲再到四大名著,从屈原贾谊司马相如讲到竹林七贤、三曹、三苏再到民国大师,一堂课下来我是滔滔不绝,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从学生那陶醉的表情和放光的眼神中,我读到的是敬佩、羡慕和向往。也许有人会说,在学生面前这样卖弄才学真的好吗?我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能用你深厚的学养触动学生的灵魂,用你的个人魅力让学生追随,让你的学生因为你而从此爱上阅读、爱上语文,这样的“卖弄”有何不可?至少比条条框框的纪律和空洞无力的说教更行之有效吧!
我虽不敢自矜为饱读之士,更远未及满腹经纶的境界,但从能独立阅读至今,尤其是上大学期间和从教这些年来,对于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却也时时阅读,一刻不敢松懈。因为我坚信,有了经典的滋养与浸润,才有高雅脱俗的品行,才能让自己充实,给学生营养。
咀嚼专著,夯实教育之基
鲁迅先生把读书分为职业的读书和嗜好的读书两种,他认为职业的读书“和木匠磨斧头,裁缝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身为教师,阅读教育专著应该算是职业的读书吧。说到这里,不免有些惭愧,回想自己当教师的最初几年,面对不少较为枯燥的教育理论专著,实在是提不起兴趣。直到有一次去参加培训,我有幸聆听了魏书生老师的讲座,瞬间被魏老师独特的教育理念和高远的境界所折服。后来,我便迫不及待地去找魏书生老师的专著来读,其中印象特别深刻的是《种好心田》一书,魏老师在书中引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处处是发现、处处是精彩的奇妙境界,在他的人生中,教育是享受。想想自己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正是由于缺乏足够的理论修养,单凭一股子年轻人的锐气与冲劲,把原本应当慢工出细活的教育教学工作弄得硝烟四起、战火纷飞,尽管也能出些成绩,但“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也让自己陷进了疲于奔命的泥淖。自从读了魏书生老师的《种好心田》一书,顿觉豁然开朗,心境也日渐平和起来,即使工作事务繁杂,即使矛盾重重,即使障碍多多,也能像魏老师一样,借助心田上结出的果子,吐纳出澄净清明的和谐之气。另外,这本书还有很大的篇幅是谈语文教学、当班主任的管理经验的,这些更对我的工作有许多实质性的指导作用。自此,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始渐入佳境,同时也深深地为自己先前的肤浅而羞愧。
后来,我开始主动去阅读一些教育专著,每次阅读都受益匪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我读出了人生哲理、教育智慧,找到了解决教学困惑的金钥匙;读莫素君老师的《教育的情怀》,我懂得了要学会关注学生心理,做他们心灵的守护者;朱永新的《新教育》则教会了我如何充满激情地去拥抱教育生活,如何用心去发现自己的教育世界,从而与学生一起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育是一门艺术而不仅仅是技术,多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无疑会大大启发自己,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更加游刃有余。
触碰时尚,让思想与时俱进
学校有一位资格很老的老师,专业素质相当不错,但学生始终都跟她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而她也总是无法跟学生打成一片,师生关系颇为尴尬。记得有一次课间闲暇时,办公室里都在讨论着当下的一些热门话题,这位老师却听得一头雾水。我想,这或许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了。这位老师之所以显得“孤陋寡闻”,是因为她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专业阅读上,阅读方向或者说阅读口味太单一,有点“偏食”了。所以在这样一个所有人都被信息洪流裹挟向前的时代,心无旁骛的她自然显得与时代格格不入了。
当今,网络时代的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很多,他们思想活跃,反应灵敏,某些方面他们知道的也许比老师更多。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局限于自己的专业知识范围,而要跟上时代,至少要了解学生所思所想、他们关注的领域;要广泛涉猎各领域,乃至网络流行的东西均需“雨露均沾”。如此,教师才能与学生更好地交流沟通,实现教学相长。
所以,我读《东坡志林》《浮生六记》,也读《明朝那些事儿》《易中天品三国》;我读《人类简史》《了不起的盖茨比》《追风筝的人》,也读《三体》《盗墓笔记》;我读拜伦、雪莱、普希金,也读仓央嘉措、纳兰性德;《读者》《意林》《杂文选刊》经常翻阅,热点时评、网络段子也会随时关注,当然偶尔也会追剧……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想让学生青春飞扬,你就不能老气横秋,想让学生眼界开阔,你就不能做井底之蛙。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一个真正热爱读书的人,锦心绣口,举手投足之间风雅天成,生命也会变得愈加醇厚。我爱阅读,不仅仅是因为阅读厚实了我的人生底蕴,增加了我的精神高度,更重要的是,濡染于清幽书香中,我能体味到一种特有的幸福感。来吧,一起阅读吧,做一个优秀的教师,更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作者单位:浙江省三门县第二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 万永勇
E-mail:jxjywyy@126.co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