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镝
时下,“情境式教学”已成为音乐教师普遍使用的教学手段,其真谛在于通过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的具体场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但“情境式教学”切不可陷入牵强制造的误区,恰到好处的情境建构将给音乐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活力,从而让每一个学生徜徉于情境所生发的音乐体验中,获得玩转课堂的丰富体验。
苏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小花猫和小老鼠》一课取材于豫剧音乐元素,是一首兼具形象性与趣味性的歌曲。对于这样一首既根植于戏曲沃土,同时又渗透着情境教学因子的作品而言,笔者从二年级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游戏活动的年龄特性出发,探究“在玩中学”的情境式教学方法,品味音乐课堂情境折射出的教学思考。
一、情境,在期待中创设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块儿手绢。同学们瞧瞧,我用这块儿手绢变出了什么?(在学生对魔术的期待中,师用手绢儿变出本课的动物形象之一:老鼠)
生:咦?小老鼠。
师:它可是一只馋嘴的小老鼠。在我小的时候,就听过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的故事,你听!(师以手绢老鼠作为道具,有节奏地边念童谣《小老鼠上灯台》边进行“小老鼠”与道具“灯台”的互动,创设老鼠偷油吃的逼真情境)
师:小朋友们,你们也来让小老鼠上灯台。轻轻地坐在小凳子后面,小凳子是灯台,小老鼠每偷一口油,我们用手轻点油灯一下。小老鼠准备好!我们偷油啦!
师:现在,我们一边念童谣一边让小老鼠上灯台。(师生共同念诵《小老鼠上灯台》童谣,配合声势动作)
二、体验,在情境中生成
师:猫来了,小老鼠偷油真不过瘾。天色越来越晚,狡猾的小老鼠又出动偷油了。谁来学学小老鼠偷油的样子?(生尝试)
师:小老鼠走路有什么特点?
生:小老鼠走路声音很轻。
生:小老鼠小心翼翼、鬼鬼祟祟,它怕被人发现它正在偷油。
师:现在,请你们学着小老鼠的样子听音乐,每偷一次,小老鼠用爪子偷两口油吃,偷油信号没想起时,小老鼠只能围着灯台绕圈儿等待时机,千万别下手太早。
师:偷油行动正式开始,四下脚步声后,小老鼠们出发!(师弹奏歌曲《小花猫和小老鼠》伴奏音乐,在三个乐句末尾休止处,小老鼠偷油一次)
师:小老鼠共偷了几次油?
生:三次。
师:每一次偷油等待的时间一样吗?哪一次最长?
生:不一样,小老鼠在第三次偷油的时候等待时间最长。
案例中的《小花猫和小老鼠》利用民族音乐素材写作而成,同时又蕴含着丰富的表演空间,是一首“接地气”的歌曲。这节课结束,笔者听到了来自学生诸多真实的“声音”:“老师,我想再演一次小老鼠;老师,小花猫捉小老鼠的游戏真好玩儿。”这些声音令笔者在热闹的课堂教学之后,冷静地寻求:触发学生获得极大兴趣体验的原因。
三、生“情境”而非造“场景”
当学生走进音乐课堂,他们便带着已有的音乐经验开始了一场累积音乐活动能力的过程。然而,作为教师,我们时常淡化甚至忽视了学生在孩童时期逐渐生成的音乐经验。案例中,笔者以魔术的表演方式让学生在期待中不自觉地浸润于所营造的“磁场”中,同时从童谣儿歌入手,用学生最为熟悉、最易学习的音乐形式,让情境以自然、不造作的方式呈现出来,趣味十足地打开学生欣赏音乐的兴味。
音乐课堂需要在尊重学生原有音乐经验基础上自然而生的情境,通过片段一,学生以手为象征的“老鼠”,与凳子所代表的“油燈”二者间的互动,让学生从感知身边的有效音源入手,完成音乐学习走向情感转化的过渡。
四、当“体验”而非重“对话”
音乐,作为一门诉诸感性经验的学科,应以体验为本。体验并不是在教师引导下对某种形象或事物的简单效仿,而应融入学生用心感知的参与过程,是一种让心灵与音乐对话的活动。案例片段二中,对于老鼠形象的感知可采用多种方式,如根据歌词内容的描述,进行与歌词内容对应的动作与神态模仿。但音乐课堂的体验活动应有更为高级、更易激发学生创造性潜能的追求。因此,笔者创设“老鼠偷油吃”的身体性活动,用每偷一次吃两口油的要求,让学生通过体验,感知老鼠小心翼翼的脚步动作、东张西望的紧张神情,而非单纯地对老鼠面部表情的简单效仿。
课堂,因师生之间的对话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然而,当“情境式教学”一旦产生,我们发现大量的课例呈现出对话过多、体验寥寥的现象,教师以语言为工具,根据预设,步步为营牵引着学生的思想,使他们不断在师生间的对话中习得教材内容。但音乐因其学科特性不能以“对话”为主导。因此,情境式教学应以“体验”而非“对话”为重。
当下,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人的教学理念已悄然走进教育者的内心,成为音乐教师立足课堂的共同追求,“情境式教学”需要每一位音乐教育者用尊重学生原有音乐经验的细心,等待学生充分体验的耐心,收获“玩转”课堂的教育果实。(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南化第四小学)
责任编辑:潘中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