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锦翠
[摘 要]高职教育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高职院校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既是市场需要,也是培养具备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人才的需要。通过文献检索、高校访谈、企业调研、案例收集等方式,系统回顾和梳理了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等方面的研究,以期为进一步开展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提供助力。
[关键词]高职;专业文化;企业文化;对接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10-0104-03
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指出,要“推进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将生态环保、绿色节能、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理念融入教育过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融合产业文化的校园文化。”[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离不开专业文化的熏陶,专业文化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和灵魂。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与融合,这既是市场的需要,也是培养具备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人才的需要。但是高职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相关研究开展较晚,为了更好地阐述两者对接研究的状况,有必要先回顾一下专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各自研究的进展情况,在此基础上展开两者对接研究情况的梳理。
一、专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研究现状
截至2017年3月9日,中国知网关于企业文化研究的检索记录有183335条,校园文化研究的检索记录有102430条,专业文化研究的检索记录有3349条,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研究的检索记录有115条,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相结合研究的检索记录有12条。从大数据简单搜索分析来看,单一研究较为丰富,角度多,内容广,但是结合起来进行深入研究还显不足,由表入里还需要时间,需要学者进一步研究。
(一)专业文化建设的相关研究情况
“1971 年美国研究人员约翰·梅里尔和拉尔夫·洛温斯坦提出的媒介进化的 EPS 循环理论把专业文化作为文化史传播路径中位列于精英文化、群众文化之后的第三个阶段。”[2]国外,尤其是职业教育专业文化方面的研究见诸国内的较少,显性成果也不丰硕。
国内对专业文化的研究时间不长。武智、曹必文《专业文化研究综述》(2012)一文,对2001-2012年之间,国内专业文化相关研究情况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类与梳理,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一是关于专业文化内涵的研究,侧重于专业文化的概念、特点等。二是关于专业文化的地位、功用和建设原则的研究,提法较多,角度也各有不同,但是这方面的研究只能说是初步探讨,缺乏对专业文化地位、功用系统性的直接研究。三是关于专业文化建设的内容研究,从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的较多,李占文、黄晓燕(2010)等人则分别从专业角度、职业人才素质提升等视角出发,提出专业文化建设的内容,研究比较丰富而具体,但作者也指出其中存在一些逻辑关系混乱等问题。四是邵庆祥(2011)、陈永山(2001)等人关于正确处理专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关系研究,梳理了一些常见的关系,然而在论述企业文化与专业文化的关系时,分析处理得比较单薄,分析粗浅。 五是对专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这部分研究具有针对性,从中也能看出这一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六是关于专业文化的整体构建研究,这方面的论述较少,但是张新科《对高职教育“四个问题”的思考》(2011)一文中关于“四元一体”的专业文化架构论述有力,非常具有代表性,比较成熟。七是关于专业文化价值取向的研究,张新科在谈专业文化整体架构时略有涉及,专文研究的特别少,笔者认为这一课题有研究空间。
2012年以前的研究比较偏向于对专业文化内涵的梳理,对其外延的探究,之后关于这方面的研究逐步减少。类似论文以2017年2月上官敬芝在《江苏高教》上发表的《论高校专业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一文为代表,探究了高校专业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理论基础和理论支撑。相关论文偶有所见,这也表明关于专业文化建设的认识已经比较统一。
另外一部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专业文化建设路径的探讨,如王翠云、蒋祥龙《高职院校品牌专业文化建设路径》(2013)一文认为,可以从“打造品牌专业师资队伍,优化品牌专业课程设置,健全品牌专业管理制度,完善品牌专业物质文化建设,培育学生品牌专业文化综合素质等路径达成品牌专业文化的育人效果”。那英志(2013)认为,“实现专业品牌化的核心任务是从理念层面构建体现行业特质、区域特色的专业文化,以清晰的专业使命、价值观与同类专业相区分,从实践层面全面构建专业价值观与高职生日常行为间的关联性,从而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将价值观内化为人格特质,全方位打造、传播统一的专业品牌形象”。另一类是基于不同的视角来探讨某个具体专业的专业文化建设,以周会青《关于高职经贸类专业文化建设的探析》(2014),王天擎、肖健华《电子商务专业文化建设探析》(2014)等文为代表。以上两大类研究有理论探讨,也有专业建设的实践做支撑,比较务实。可见,高职专业文化建设的研究已经从基础的概念、理论研究,发展到实践层面,比较成熟,但是从研究中也不难看出,经过理论—实践—理论这一过程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实践的积淀。
(二)企业文化建设研究的相关情况
70年代末期,日本经济持续增强,日本和美国企业不同的管理模式对企业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研究发现,理性化的管理有自己的优势,但是在发挥员工的创造性,让员工对企业产生归宿感方面还存在不足。80年代初期,威廉·大内、沃特曼、南加利福尼亚大学ROSSIER学院教育学教授特伦斯·迪尔和管理咨询顾问艾兰·肯尼迪等相继出版了《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以及《企业文化》等专著,掀起了国外企业文化研究的热潮,《企业文化:企业生活中的礼仪与仪式》被认为是企业文化领域的必读书目和奠基之作,直接推动了企业管理史上的第四次管理革命。这些专家在研究中一致认为,将员工的创新精神和价值观念以及心理因素整合起来,塑造企业独特的文化,这才是真正塑造企业形象,长期提高企业生产经营业绩,进而有力促进企业健康有序、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組织心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企业文化理论之父”埃德加·沙因《企业文化生存与变革指南》一书总结了半个世纪以来的企业管理咨询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了对企业文化本质、结构与内容以及企业文化的形成、演化与变革机制的精辟见解与系统理论,出版了一系列企业文化的著作,对学术界及企业实践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endprint
赵琼在《国外企业文化研究进展》一文中对企业文化研究的情况作了归纳总结,指出,“国外对企业文化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企业文化基本理论的深入研究;企业文化与企业效益和企业发展的应用研究;关于企业文化测量的研究;关于企业文化的诊断和评估的研究等方面。”
1995年,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郭纪金《企业文化》一书,国内对企业文化的研究逐步增加,这些研究一般侧重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核心竞争力以及企业绩效等方面,如汪凤桂(2009)、朱兵(2010)等人的研究均是围绕以上几个方面展开。与国外企业文化研究的发展速度相比,国内研究相对滞后,主要原因在于国内相关研究起步较慢、层次较浅,系统深入研究不足。2012年,陈广、赵海涛编著了《华为的企业文化/解密华为成功基因丛书》,针对华为企业进行了研究和推广。其他相关企业文化管理等方面的教材较多,研究专著还是不够丰富。
但是近年来企业文化相关研究论文有了大幅增长,仅2016年3月以来,中国知网关于企业文化研究的检索记录就有6173条,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一是关于企业文化的价值、作用的研究,如王丽、金硕《试论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激励作用》(2014),蔡幼玲《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及其实现策略探讨》(2016)等,在阐述企业文化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并对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进行剖析。二是关于企业文化的构建,兰文博《企业文化建设重在实践》(2016),向恒《企业构建优秀企业文化的方法探讨》(2016)等文从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以及诸多功能出发,在探讨企业文化作用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企业文化的策略。三是在充分梳理企业文化的内涵、功能、作用的基础上,立足企业本身,以某个企业的企业文化构建为例,探讨构建企业文化的途径和方法,或者是运用企业文化的相关概念和前人研究成果,介绍本企业企业文化构建的方法,推广企业经验和做法。如冉滔《对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的思考——以重庆市水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例》 (2016),“从企业文化的内涵、意义和作用入手,结合公司实际阐述如何建立企业文化和建立怎样的企业文化。”
二、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研究现状
国外企业文化与专业文化的研究起步较早,实践应用较为广泛,如德国大众与技术学院合作育人,加拿大社区学院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等都十分成功。
国内将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研究主要是2012年以后,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校企合作为视角探讨专业文化建设,或在研究专业文化建设时,对企业文化偶有涉及。如陆勤丰《产业行业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若干思考》(2012),周会青《关于我国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的研究》(2012)等都将企业文化作为专业文化构建的一种路径。二是研究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如褚朝森、王晓丽《接轨企业文化建设专业文化》(2010),王志兵《校企合作的价值回归:高职专业文化融合产业、企业文化》(2013)。三是立足单个专业,探究专业文化建设。如李海燕《校企文化对接视域下的专业文化建设》(2015),以“广东理工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文化建设为例,为探索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模式提供了一个很好范例”,李建荣、姚婷的《校企文化融合视角下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研究》(2012),总结了该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文化建设的主要方法和措施,研究了基于校企文化融合视角下高职院校专业文化的建设。四是研究校园文化與企业文化融合的途径,如吕波、廖荣盛的《新常态下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的对策探究》(2016),其从定位、制度、形式、环境、课程、交流等方面探讨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另外一些论文中将行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其内容涉及校企合作、企业文化与专业文化建设,如张洋《行业特色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与研究》一文,突出行业要素,主张“透过师生思想本源进行校园文化认知拆解,之后构筑起健康向上的竞争交流平台,令学生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释放,依照指导教师的要求参与各类学习考察活动,联合已有生活经验进行自身科学、文化知识结构修缮,真正令相关高职院校、行业合作实效得以顺利绽放。”[3]
以上研究从多个角度,比较全面地揭示了专业文化的深刻内涵,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专业文化拓宽了思路,但在对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关系的分析处理上浅尝辄止,宏观把握与微观论证结合不够紧密,仅有的相关论述缺乏内容支撑,分析不够深入。
三、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研究的发展方向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等高等职业教育重要文件的颁发,“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职业精神养成的独特作用,推进优秀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将生态环保、绿色节能、循环经济等理念融入教育过程”[4]已经形成共识,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将更受重视。
未来对于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进一步进行理论探索,理清相关概念之间的内涵关系,系统梳理相关理论,并对当前的理论进行系统总结。第二,由企业人从企业角度出发,加强应用研究和实证研究。从目前搜集整理的文献资料来看,从事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研究的主要研究人员来自于职业院校,或职业教育相关机构,他们的研究目的在于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动专业发展,企业往往是被动参与,中小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事实上,国内企业也有一部分在从事企业文化研究,但是与专业文化对接的少。这与国内中小企业众多、企业长远规划不足等因素有关。这些企业对自身需求的人才实施订单培养的少,在学生进入企业后才开始进行企业文化的培育。第三,从实践出发,推广企业或高职院校做得较好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的提升和总结,形成从理论—实践—理论的做法。
综上所述,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需要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并全力参与;而从长远看来,企业不但要参与,更要发挥应有的作用。可以从实证方面着手,加强探索、合作、诊断与评估,让企业看到两者对接的益处,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政府引导、行业协会参与、高职院校的努力都不可少,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满足社会需求,为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教发〔2014〕6号.
[2] 武智,曹必文.专业文化研究综述[J].芒种,2012(2):232.
[3] 张洋.行业特色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与研究[J].大学教育,2016(7):53.
[4]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教职成〔2015〕9号.
[责任编辑:陈 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