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留学生汉语听力课堂设计思考

2017-10-26 08:38陈玉
大学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课堂设计留学生

陈玉

[摘 要]哈萨克斯坦留学生由于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得的差异性,汉语听力课堂的设计也表现出其特性。针对哈萨克斯坦留学生听力课存在的诸多问题,从听力材料内容的编排重构、听力技能训练及听力课堂组织等方面给出相应的教学建议,旨在提升现阶段汉语听力课程在整个语言教学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更好地发挥听力课程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听力水平。

[关键词]留学生;汉语听力;课堂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10-0101-03

留学生汉语教学由于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课堂设计自然也需要有别于其他课型的要求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众所周知,语言教学的重点是学生的“学”,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学生是中心,所以,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情感体验和学习环境尤为重要。哈萨克斯坦留学生由于其独特的文化背景以及语言习得习惯的差异,听力课堂上的情感体验和对学习环境的感知也存在差异。传统的听力课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活动都相对单一,以“听”为主,学生的参与性不强,对于表现欲强的哈萨克斯坦留学生而言,这显然是缺乏吸引力的。他们对听力课的重视程度不高,认为听力能力的提升主要在课外,因此很多留学生认为听力课是门可有可无的课程。分析其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听力课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脱节,与现实生活需求不吻合。现行的许多听力教材有些内容过于陈旧,有些教材的编写是以中国人的认知为出发点,缺乏具体留学生的本土化认知基础,与学生的语言学习期望有差距,这自然吸引不了学生。

第二,学生的认读、表达和听力能力发展存在不平衡性,听力水平要低于其他语言技能。这一现象并非某一阶段的学生才有,各个水平层次的哈萨克斯坦留学生都普遍存在。

第三,聽力课程过于独立,缺乏与其他课型教学上的相互配合。

第四,各阶段的听力课程缺乏统一的操作性强的标准大纲,能从听力技能训练、语言知识的教学以及文化知识的教学等方面系统性地制定出各阶段听力课程的训练目标以及重难点。

第五,听力教师课堂教学中过于被动,师生间缺乏交流,教师无法把握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学习策略的问题所在。

第六,听力课堂设计过于单一,确切地说是缺乏设计,重难点不突出,学生主动参与性弱。

第七,听力课技能训练过于单一,只“听”不“说”,“读”与“写”几乎不参与其中,这显然是不符合语言习得规律的。

听力课堂存在的诸多问题最终导致听力课堂效果不好,这也是哈萨克斯坦各阶段的留学生听力能力滞后于其他语言技能的原因所在。因此,丰富汉语听力课堂、提高听力课堂的教学效果,提升汉语听力课堂的地位和影响力势在必行。现笔者结合多年的针对哈萨克斯坦留学生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对于汉语听力课堂设计的一些思考建议。

一、听力内容的编排建议

(一)重构教学内容,选取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材料,剔除缺乏时代气息的内容

听力材料内容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是听力课堂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所在。缺乏时代气息、与学生生活相距甚远的内容,无法吸引学生,当然也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哈萨克斯坦学生由于其特殊的认知文化背景,感兴趣的内容也不一样,国内缺乏此类具有国别性质的本土化听力教材,大多数听力教材都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学者编著。这些教材从汉语的特点出发,以“我们要教授学生什么”为标准进行编排,适用于绝大部分汉语学习者。这样的编排或多或少会有让哈萨克斯坦留学生感到不适应的部分,教师应对不适宜的内容重新编排、适当修改,以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兴趣。以《发展汉语·中级汉语听力I》为例,其中第十三课我想买电子词典,里面的内容显然与学生的生活已经脱节,电子词典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退出了学生的生活。对于这种滞后于我们社会发展的内容教师应该剔除,或者作出适当修改,改成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如“智能手机”等主题的话题内容。再比如第二十二课德国丈夫中国妻,如果将听力内容改变为“哈萨克斯坦丈夫中国妻”,学生的兴趣会更浓,效果也会更好。

(二)注重语言知识点的配套性

听力课不是完全独立的课程,它是学生汉语习得过程中的系统组成部分。传统的观念认为听力课就是听力技能的训练,岂不知学生缺乏相关词汇和语法等语言知识作为基础,听力技能训练只能是空中楼阁。听力课也需要词汇和语言点的讲解,只是以“听”的方式进行。为了降低讲授难度及强度,听力课的知识传授应该和其他课程的语言知识点相互贯通、相互配合,这样不仅能促进留学生听力技能的成功获得,而且也能增强学生语言知识学习的成就感。以汉语中级听力为例,听力课上生词、语法的教授应该与中级精读课程、口语课程、阅读课程的词语和语法点保持一定程度的一致。教师在听力课前应该根据平行的相关课程的知识点提炼出本课的重点词语和重点语言点。在生词教学时,用举一反三的方法引导学生复习相关词语,例如,该词的近义词、反义词、俗语表达,等等;在重点语言点教学时,可以设置具体语用环境,引导并协助学生正确表达。教师要打破“听力课就是听力课,与别的课程不相关”的观念,注重平行课程知识的连接和配套性。这样我们的听力课堂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文化知识的输入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种语言也必须要学习这种语言所负载的文化内涵。听力课堂不仅仅只是语言的教学,语言学习中的文化冲突处处可见。如果教师对此不闻不问,视而不见,语言教学再生动、再出彩,教学效果都会大打折扣。发展汉语系列教材《中级汉语听力Ⅰ》中有一篇课文《该哭就哭》中说到,男人一般只能在葬礼或者死了人的时候流眼泪。这会让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感到迷惑,所以这时就应进行讲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男人为中心的”,所以才会有“男儿有泪不轻弹”这些语句。有了这样的文化背景知识,学生理解这篇听力材料时就容易得多了。再者,哈萨克斯坦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和汉语存在很大的认知差异,例如对“白旗”和“绿帽子”的理解,如果没有汉语颜色词文化的对比教学,学生的听力理解肯定会存在偏误。没有文化教学的渗入,语言的教学也就缺乏生机、缺乏深度。文化教学的参与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得我们的语言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endprint

二、听力技能训练的教学建议

(一)扩大听的范围,培养听力理解策略

听力课堂上所有的材料并非完全一样,课堂设计要有层次、有重点、有难点,有精听部分,也有泛听内容。重点材料要求学生精听,不仅要回答相关问题,能听出重点词语和重点语句,还要能运用适当的学习策略促进话外之音的理解。根据哈萨克斯坦学生的实际听力水平,难点内容可以降低难度,学生只需听懂“谁在哪里干什么”、“怎么干”即可。听力课本里的听力材料可以根据学生水平及兴趣点有选择性地安排精听和泛听内容,有层级、有设计地组织课堂,这样不仅能缓解学生听力压力,也能在多样化的教学中激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听力训练当然不止局限于课堂,也可延续到课外,例如可以给学生布置有“声”作业等。哈萨克斯坦留学生一般性格都比较外向,爱与人相处,因此课后可以鼓励他们走入中国学生,去听一听他们的学习生活;也可将听录音、听广播、看电影、看电视剧等作为课后听力作业,让学生扩大听的范围,熟悉不同内容的听力材料。

(二)语言其他技能协同作业,以促进听力训练

听力课是以听为主,同时也应该将听力活动与汉语的说、写、读等技能训练相结合。听和说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密不可分,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大脑中枢神经如果长时间持续接受外界的单一的刺激,就会产生一种保护性抑制,使注意难以维持,从而降低学习效率。只听不说,学生就会产生“听而不闻”或者“听不进去”的排斥感。有研究者曾对留学生听力课堂喜欢的活动做过问卷调查,其中最受学生欢迎的活动就是“听力课上有说话的内容”,并且不同水平、不同地区的学生都无明显差异(吴思娜,2013)。因此,听力课堂上要让学生多说,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意见,激发学生听的兴趣,引导其思考,听与说的内容有机合理安排,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学生“听”之前可以设置一些与听力材料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这一方面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另一方面也能为接下来的听力活动做好铺垫,扫清可能存在的文化认知差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听力材料。读与写的过程也能促进听力训练。听力技能训练具有短时性、分散性、辅助性的特点,只有与其他能力训练各有侧重地相互配合,才能共同完成听力任务。

三、听力课堂活动的开展及语言氛围的营造

(一)丰富课堂组织形式

传统的听力课堂模式为“听—做”,学生听完听力材料然后完成相关问题。这一模式中学生缺乏参与性,只能被动接受。我们应该打破这一固定模式,丰富听力课堂的组织形式。“听”前教师相关知识的介绍对学生而言也是听力的训练,通过“预听”的介绍,学生可以熟悉内容,降低听力难度。也可把学生被动的“听”转变为主动的提问、回答、讨论等积极的活动;听力内容完成之后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模拟相关情景,进行实际交际训练。例如,发展汉语系列教材《中级汉语听力Ⅰ》中有一课猜猜我是谁,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熟悉描写人物外貌性格特点的听力材料。文中描写性的相关词汇也很多,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而言有些难度。听力练习完成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己描述自己,并将描述写在制定的表格中,教师再发放给不同的学生,让大家相互猜一猜“这是谁”,并说出原因。课后的这一活动设置,不仅巩固了相关词汇,同时也创造了一个有别于听力材料里的真实语用环境,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听力能力。听力课堂教师也可以通过多感官刺激学生多渠道的听力输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图片展示、影视欣赏等这些辅助性教学手段来丰富听力课堂,在寓教于乐中让学生学有所得,从而提升听力技能。

(二)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美国著名二语习得研究专家克拉申曾说过,“我们的课堂焦虑越少,学生就会做得越好”(邓秀均,2008)。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让学生放松,从而轻松地融入语言学习。而这样氛围的营造,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怎样才能在不影响教学安排的情况下,营造良好气氛呢?教师的课堂语言、纠正学生错误的方式,以及提问的方式都要注重艺术性和策略性。就课堂语言而言,教师要语速适中、语气平缓、亲切,多使用鼓励性的评价,这对于哈萨克斯坦留学生来说非常适用。纠正学生错误时,教师一定要避免直接纠错,这样容易在无意间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热情。间接性纠错或者学生间互助合作性的纠错都是学生们比较喜欢的方式。课堂问题的设置及提问都需要策略性,教师应该课前设置好。问题的难度要适宜,也要有层次性,太难或者太简单的问题都会导致学生课堂上的烦躁和精神不集中;问题也应多为参考性问题,让学生有话可说从而畅所欲言。提问中教师不仅要与学生进行语言信息的交流,还要关注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这样有助于调动起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积极情感因素。

听力课确实难上,上不好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视其为一门可有可无的“副课”。要想上好听力课,听力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观念,听力课不仅仅是“听—做”模式的课型,它是融技能训练、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词汇扩展为一体的,与综合课、口语课、阅读课程是相通的。所以曾有研究者把听力课定义为“综合性的听力教学”类型课(李印红,2000)。针对哈萨克斯坦留学生听力课的改革,我们认为,首先应该将教材进行重新本土化的编排,教材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文化背景,紧跟时代步伐,符合当今政治、经济、文化现状。同时听力材料中的语言知识点也应该与学生同一阶段的其他课程相匹配,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设计听力课堂的各项训练活动。促进多种模式下的听力技能训练,提高听力课堂的吸引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这并不是件易操作的事情,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精湛的教学技能以及认真踏实负责任的态度,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每一环节、每一知识点,扩大学生“听”的经度和纬度,以“听”为主,“听”“说”结合,同时“读”与“写”还要参与其中。教师应想方设法使语言听力技能的提升与语言知识、文化教学相互融合,听力材料语用环境与虚拟的真实语境相结合,还要丰富课堂组织形式,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 参 考 文 献 ]

[1] 吴思娜.外国留学生听力课堂活动与教材需求分析[J].汉语学习,2013(1):89-95.

[2] 李泉.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理论思考[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5):87-93.

[3] 邓秀均.有助于减轻外国留学生课堂焦虑的提问模式初探[J].民族教育研究,2008(3):100-103.

[4] 李印紅.汉语听力教学新论[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0(5):154-159.

[5] 熊少微.二语习得之情感因素与外语能力培养——以焦虑和听力为例[J].大学教育,2015(5):84-86.

[责任编辑:陈 明]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堂设计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勤奋的民族
勤奋的民族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让学生喜欢你的英语课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关于初中英语课改的一点思考
北京外国留学生的规模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