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士强
(河南省郑州市骨科医院足踝外科 郑州450000)
骨外固定支架技术治疗踝关节创伤踝关节融合及矫形的疗效
孙士强
(河南省郑州市骨科医院足踝外科 郑州450000)
目的:探讨骨外固定支架技术在踝关节创伤患者踝关节融合及矫形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踝关节创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踝关节融合术,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骨外固定支架技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关节功能恢复、骨性融合、踝-后足评分、满意度评分)。结果:研究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骨性融合率、踝-后足评分、治疗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踝关节创伤患者治疗中,实施骨外固定支架技术的效果理想,骨性融合率好,且可达到良好的矫形效果,值得临床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踝关节创伤;骨外固定支架技术;踝关节融合;矫形效果
踝关节创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涉及类型也较多,包括骨髓炎、创伤性关节炎等。一旦患者出现踝关节创伤,可伴发前中足复合畸形,严重损伤关节软骨,若不及时进行干预,可引发功能性障碍[1]。临床上多采用保守方法进行治疗,但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仍不理想。近年来,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骨外固定支架技术在踝关节创伤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为深入探讨骨外固定支架技术对踝关节融合和矫正的影响,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踝关节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踝关节创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研究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4~76岁,平均年龄(46.2±3.6)岁;创伤性关节炎13例,骨髓炎13例,结核性踝关节炎10例,踝关节置换术失败4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3~77岁,平均年龄(46.6±3.2)岁;创伤性关节炎15例,骨髓炎12例,结核性踝关节炎8例,踝关节置换术失败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本次研究。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踝关节融合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垫高臀部;于踝关节外侧做一弧形切口,逐层切开,牵拉腓骨肌腱,剥离骨膜下腓骨,充分显露踝关节外侧、胫骨外侧,切开关节囊,清除病灶,纠正内外畸形部分;确认踝关节功能,腓骨嵌入胫骨骨槽,经足底穿入直径3.5 mm的骨圆针,将自体骨或外体骨植入骨面间歇处;胫腓联合部位采用2枚螺钉固定,缝合切口。
1.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骨外固定支架技术治疗。选择恰当的距骨穿针外固定支架,将直径3 mm的骨圆针打入距骨体侧中央或偏前部垂直于距骨矢状面,合理调整踝关节融合角度,C型臂X线机摄片。根据患者术后情况早期进行适量运动,定期随访。骨面融合后,将骨圆针拔除,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判定 于术后12个月随访。(1)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踝-后足评分情况,总分100分,分值越高,提示情况越好[2]。(2)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根据踝-后足评分结果进行评估:治疗后分值达95分及以上,为优秀;治疗后分值达75~94分,为良好;治疗后分值达50~74分,为尚可;治疗后分值小于50分为差[3]。总优良率=(优秀+良好)/总例数×100%。(3)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满意度情况,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总分100分,分值与满意度成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进行 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骨性融合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骨性融合率为95.0%(38/40),对照组患者骨性融合率为70.0%(28/40),研究组骨性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66,P<0.05)。
2.2 两组踝-后足评分、满意度评分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踝-后足评分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踝-后足评分、满意度评分的比较
表1 两组踝-后足评分、满意度评分的比较
组别 n 踝-后足评分 满意度研究组对照组40 40 t P 71.2±3.2 61.5±1.7 16.930<0.05 92.3±6.2 81.6±4.5 8.833<0.05
2.3 两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 研究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的比较[例(%)]
踝关节创伤大多是由直接或间接暴力造成的,比如在行走过程中,不慎踏入凹处,可导致踝关节出现突发性内翻、内收现象,损伤外侧副韧带,严重者甚至可引发踝关节骨折[4]。临床上多采用踝关节融合术进行治疗,具有持久、稳定、无痛的效果。但是,对于存在感染、踝关节畸形的患者来说,单纯采用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的效果不够理想。研究发现[5],针对骨质疏松、踝关节感染、反复踝关节手术等患者,可在踝关节融合术中辅以外固定技术,既提升稳定性,又能实现局部加压。
本研究所采用的骨外固定支架技术强度较高,可抗折弯、抗扭曲,且能实现轴向活动和持续加压的作用,便于处理局部伤口,有利于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在固定期间,还能对成角进行矫正,便于移位或旋转。此外,采用自体骨或异体骨进行植骨操作,能大大提升融合率。针对解剖结构局部异常者,需对固定支架进行调整,便于顺利置入外固定针,同时对踝部其他地方的畸形进行纠正[6]。值得注意的是,在手术治疗后,需及时清除关节腔内纤维组织及内部、外部软骨,增加骨接触面。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治疗后踝-后足评分优于对照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骨性融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踝关节创伤患者的治疗中,实施骨外固定支架技术的疗效理想,能达到良好的矫形效果,改善骨性融合,促使关节功能尽快恢复。此外,研究组治疗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在踝关节创伤患者治疗中,实施骨外固定支架技术效果理想,有利于骨性融合,具有良好的矫形效果,值得临床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1]毛晓艳,毛书歌,吴一梦.截断腓骨融合踝关节治疗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36例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5,7(29):121-122
[2]赵学良,路星辰,陈贤明,等.创伤性踝关节炎:人工踝关节置换术与踝关节融合术的早期疗效对比[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5,37(23):2391-2396
[3]吴其鹏,刘国辉,夏天,等.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复杂开放性踝关节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6,31(8):882-883
[4]戚晓冬.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4):381-383
[5]李沁,刘雷,朱定川,等.Ilizarov支架外固定联合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7,32(3):266-268
[6]谢鸣,黄若昆,方真华,等.骨外固定支架技术在踝关节融合与矫形中的应用[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1,13(6):526-529
R687.43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9.042
2017-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