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有荣
[真题再现]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题意解读]
材料共三句话。
第一句话,“生活中离不开车”,是生活的常识,也是题目的引子,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生活,进而聚焦生活中的车。
第二句话,从“种类”和“形态”两个方面加以提示和引导,意在帮助学生展开联想。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车,如童车、碰碰车、自行车、三轮车、汽车、动车等,又如共享单车、网约车、无人驾驶汽车等,车的速度有快有慢,车的容量有大有小,车的使用方式有新有旧,或是寻常日用之所需,或是科技进步之成果,体现不同生活理念,蕴藏各自时代记忆。各种车都能写,地区发展的差异,个体体验的独特,恰恰是写作的宝贵资源。
第三句话,是材料的关键所在。“车来车往”既可以是现实中观察到的车流来往,也可以虚化为与车有关的记忆、思考和体悟。“车来车往”是本句中四个分句的共同主语,也是不同写作角度的相同出发点。四个分句提示了不同的写作角度:可由古及今,勾勒时代发展,如过去家庭以拥有自行车而自豪,到现在汽车走入千家万户;可以小观大,捕捉人间真情,如父母用车接送孩子发生的亲情故事;可观往知来,讨论变迁的生活理念,如从追求快捷到重视环保的转变;也可由表及里,咀嚼暗藏的人生哲理,如“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前两个角度侧重感性,后两个角度侧重理性。这几个角度,既可以单写,也可以交叉,还可以综合,给我们提供了充分施展写作才华的空间。
材料的三句话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表达凝练,意蕴丰厚。材料立足现实生活,立足学生实际,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发展,采撷生活浪花,选取适当文体,抒写真挚情怀。尚奇者可追热点之新,敏察者可展刻画之长,情笃者可吐肺腑之真,思深者可发独到之论。人人眼中有车,故上手容易;个个感受不同,故精彩纷呈。本题既有力地彰显了公平原则,又有效地保证了试题的区分度,对中学作文教学也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记叙文]
奶奶的“老凤凰”
江苏考生
老李盼了这么些年,终于盼来了儿子娶媳妇,硬是请了大半个村的人喝喜酒,黝黑的脸上仿佛都能看出酒醉的酡红。村西口热闹了一整天,一辆接一辆的婚车开进来,停满了老李自家修的水泥场。小李挽着新娘从车里下来,围了一圈的村里人都起哄似的拍手,奶奶挤在人群里,像是羡慕。
奶奶十八岁结的婚,和如今的我一般大。结婚前连爷爷长什么样也不知道,是高是矮,是胖是瘦,都是自己脑子里胡思乱想的。爷爷家五个兄弟,他是老幺,轮到他时,家里已经置办不出什么像样的彩礼了,別说老三件了,连那个时候结婚必备的凤凰牌自行车也没添置上一辆,奶奶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嫁了,看着以前的小姐妹踩着自行车,横杠上坐着孩子来串门,委屈得不得了。但哪来什么抱怨,只能忍下声起早摸黑地下地干活,做姑娘养的娇嫩皮肤,纹路里嵌进了洗不掉的黑色。
爷爷也一直都知道,奶奶好强,不爱落在人后头,心心念念想要一辆凤凰牌自行车。家里本就条件不好,大伯和父亲出生后更是捉襟见肘,直到父亲五岁时才省吃俭用买了一辆老凤凰,爷爷说他一直都记得奶奶那时的样子,结婚这么多年,从没这么开心过,像是得了什么了不起的宝贝,明明是新车子,还硬是擦了好几遍。第二天大早就换了节日串门的衣服,骑上车去买菜,那是真高兴。
其实奶奶这一辈子,都没怎么顺着心意活过。丈夫是父母之命,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结婚的时候就那么嫁了,没一场风风光光的婚礼,就那么与少女时代告了别。她结了婚后也没过上想要的生活,风里来雨里去,把大好的时光献给了这脚下的土地。奶奶羡慕的怕不是那婚车,而是新人脸上掩不住的满足。
我一年级时,父亲买了车,有时接奶奶来城里住,她总说晕车不习惯,好些次车行到半路,就忍不住恶心,后来便能不坐就不坐了。那辆老凤凰几十年后仍是奶奶的宝贝,买菜走亲戚都是骑的它,几十年的陪伴像是生了感情。哪怕时代变迁,差不多年纪的人也都换了电瓶车,既快又方便,奶奶仍若“老古董”一般守着这辆油漆斑驳的自行车,仿佛守着回不去的曾经。
前些年大伯家生了弟弟,节假日带着一起回乡下,奶奶最愿意做的,就是把他放在自行车的横杠上,走过乡间大片大片的田野,走过一户户熟悉的人家,打声招呼,唠几句家常,度过一个个琐碎的不起眼的日子,这便已是奶奶生命里少有的顺心了。
[评析]
本文的写作功力闪现于两个方面:一是牢牢地抓住材料。作者以材料中的“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这两句话张本,来谋篇布局,剪辑故事,故而全文脉络清晰,简洁洗练。二是机智地处理材料。作者以“车”为主线,讲述奶奶的故事,以此来传递世间的真情。她攒钱买车,突出一个“苦”字;拒换老车,突出一个“惜”字;骑车载孙,突出一个“乐”字。生活气息浓郁,蕴含深刻哲理。同时,又以“车”为道具,进行(社会)环境的描写,以此来见证时代的发展。从自行车、电瓶车到汽车,时代在飞速发展,但变的是车,不变的是奶奶对“老凤凰”的那份特有的感情,而这恰恰是奶奶骨子里“好强”性格的写照——她要流自己的血汗,改变不如意的命运;过自己的生活,“守着回不去的曾经”。本文在时代的变迁中讲述奶奶的“车”的故事,又在奶奶的“车”的故事中折射出时代的变迁,深得以小见大的技法之妙。
[散文]
车上人间
江苏考生
恣游人、无限驰骤,娇马车如水。
初来到大西北这片广袤的大草原上,我的心便随着这儿的蓝天白云自由地翱翔,耳畔拂过“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有一个漂泊的灵魂,曾扶着一辆老式的自行车,在大西北的草原上漂泊。他路过达坂城,创作了《达坂城的姑娘》;他骑着车在大草原上,卓玛调皮的皮鞭下,诞生了《在那遥远的地方》。骑着这辆自行车,王洛宾辗转在大草原的各个角落,将西北的民歌收入囊中,整理成集子,传播到五湖四海。endprint
在那个年代泛黄的相片里,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只有自行车,人们悠闲地踏着踏板,也不必急匆匆赶往目的地。正如丁立梅在《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中写道:“活着的最好态度,原不是马不停蹄一路飞奔,而是不辜负。不辜负身边每一场花开,不辜负身边一点一滴的拥有,用心地去欣赏,去热爱,去感恩。每时,每刻。”纵然在年老之后,王洛宾依然执着地骑着这辆老自行车,在乌鲁木齐的大街上成了一道风景。他懂得生活的真谛,便是在夕阳里,也骑着自行车悠闲地享受。
但随着时光的推移,时代在变,人心也在变。《速度与激情》的频频上映象征着这个时代的追求,人们不再渴望《从前慢》里“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这样的生活,这个时代在飞速地变化着、前进着,生活在其中的我们,不得不赶紧自己的步伐,在疾驰的小轿车里赶往前方。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慢下来,去感受生活、享受生活。
曾几何时,祖父的自行车载着年幼的我行驶在乡间小路上,它承载着人间的一份真情;但在五六十年代,它载着王洛宾在大西北的草原上漂泊,给他以慰藉。于王洛宾而言,自行车与音乐一样延续了他的生命,让他的灵魂在西北音乐的殿堂里畅游。而如今,人们常常会因为堵车而忍不住破口大骂,车主与车主之间的感情被打破。当我们只是简单地把车当做我们的交通工具,王洛宾却感恩于这辆自行车,人与车的感情,车主之间的感情,都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我总以为时代带着我们一同前进,但是,事实却让我羞愧,当科技在飞速发展,而人的素质却急剧后退。相反在那老式的自行车上,我看到的是人性美的灵魂。一辆老自行车,承载了多少生命的重量!
我渴望着,渴望着像王洛宾那样骑着那辆老旧的自行车,回到人性最初的原点,在两排水杉树间前行,嘴里哼着那熟悉的旋律:“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
[评析]
本文诗意袅袅而又思羽飘飞。作者通过两组镜头的对比来昭示主旨:一组是慢镜头,王洛宾骑的是老式自行车,但心情是悠闲的,能感受生活,享受生活,因而精神是丰盈的;另一组是快镜头,当代人驾的是疾驰的小轿车,心情是急躁的,在无奈地赶紧步伐,赶往前方,因而精神是空虚的。这是发展的一个悖论,一边是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而另一边却是人情美、人性美的不断式微。但作者通过深刻的思辨最终指明了出口——人无法改变科技飞速发展的客观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浮躁的心境,放慢生活的节奏,回到人性最初的原点。这就使得本文既得诗意美感,又得理性光华,兰质蕙心,熠熠生辉。
[议论文]
车来,车往
江苏考生
“哐啷哐啷”,木车的轮子一圈一圈地转,车速很慢,路途也依然遥远而艰辛。
先秦的思想者们便乘着辆这样缓慢的牛车,在通往各国的大道上往复奔走,在触手可及的时间的流逝中沉思,在清晰可见的车辙上播下理想的种子。
那时,心是跳动的;那时的车来车往,来得慢,去得也慢,但车子上澎湃燃烧的激情却从未熄灭。它在历史长河的彼岸熊熊地燃烧,然而隔着激荡的川流,远远地,却只看得见一星半点的火光摇曳。
而今,木车、牛车、马车都早已绝迹于城市交通,乡村野路上也鲜有露面,那“哐啷哐啷”的赶车声也终是逐渐匿身于遥远的记忆,取而代之的便是刺耳的鸣笛,是奔驰而过的漫天尘土。而这就是新时代的速度,也是新时代所标榜的激情。
坐在昏暗的电影院,看着荧屏上的赛车手烧胎起步,扬起阵阵浓烟;继而又像抓不住的过眼流星,绝尘而去;以上百码的车速竞技,在弯道重重的盘山公路,在笔直延伸的荒野大道,一场场惊心动魄的视觉盛宴,伴着肾上腺素的一路飙升,满足了观众席上一颗颗追求速度与激情的心,一时间,热血沸腾,激情四射。
只是,在这狂欢的盛宴过后余留下来的不过是阵阵的頭晕目眩和眼泛金光。当短暂刺激而来的激情如潮水般退去,跳动的心一如既往地沉入现实的“深渊”,无法自拔——累于奔波,累于生计,囚于名利,又困于无数个相似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而今的驱车奔走,是近乎痴狂的疲于奔命,是不假思索的;所谓“激情”,也不过是忙里偷闲时的小憩,用他人的热血片刻地点醒麻木的自己。车,似乎不再是诞生激情的地方,似乎只是一副空有华丽外表的皮囊,在机械地来来往往。
当木车上的沉思者用自己的思想引领着小车承载着万千人事,充满激情地驶向未知的远途时,脱胎于现代科技的车来车往却似乎显得格外的迷茫:终日,人心惶惶,不知归处。
科技的进步固然引领着时代的进步,速度的提升固然缩短了往返两地的时间,但与此同时,与我们渐行渐远的还有漫漫征程中对远方的激情。而远处曾经是理想的天堂,是一展宏图的蓝天。
那是曾经,而未来仍就茫茫无踪。
车来,车往;隔岸火光依旧否?
[评析]
本文的过人之处在于思想的深刻与内容的厚重。为什么“车”对于先秦的思想者来说,是诞生激情的地方,而对于脱胎于现代科技的当代人来说,只是一副空有华丽外表的皮囊?我们可以从作家麦家的话中去探寻答案。他说:“平庸的人有一条命:性命。优秀的人有两条命: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因为先秦的思想者深明自己肩负着要“用自己的思想引领着小车承载着万千人事”的历史使命,故而能在木车上点燃起生命的激情,“驶向未知的远途”。而疲于奔命的当代人因为不明使命,故而“不假思索”;因为思想空虚,故而只能追求速度带来的短暂刺激,而不能勃发起自己生命的真正激情;他们为生活所困,已经沉入现实的“深渊”,无法自拔。本文能在性命、生命、使命三个维度上烛照先秦的思想者与当代迷茫者之差异,故而能高屋建瓴、举重若轻地为当代人拨开迷雾,指明未来——“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杂文]
共享慢生活
江苏考生
阿尔卑斯山谷中,在一条风景极佳的大路上有一条标语:“慢慢走,欣赏啊!”车水马龙的街头,喧闹的鸣笛声中,路旁出现了一排排颜色醒目的共享单车。endprint
在科学家和制造商竭尽心力研究汽车提速和无人操作、AI运行等智能驾驶模式时,共享单车似乎给我们展示了全新的方向,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称共享单车是城市慢行系统的开启和创新。共享单车,在身处快节奏社会的我们看来,共享的更是一种理念,一种情趣,是共享慢生活。
从清晨睁开双眼开始,我们分秒必争,像《爱丽丝漫游仙境》中的兔子,不停地看表,不停地嘀咕:“没时间说你好,没时间说再见,我来不及了,我来不及了。”即使短短的路程,处于“时间荒”的人们依旧选择私家车代步或者出租车,可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疾驰而过,无暇一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這是一件多么可惋惜的事情啊!”
共享单车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样的惋惜,愈来愈多的人开始尝试并热爱这样的慢行方式,在从前自然叫停出租的场合,人们开始考虑附近有没有共享单车。慢出行无疑是慢生活的代表,慢生活并非散漫和慵懒,而是自然与从容。是骑单车出行时可以时刻掌控自己的速度,享受晨光,有微风拂面,甚至看到绿化带内的一朵花开,一只鸟停。在路途的点滴中,偶尔一瞥,可以看到生活的笑靥。
适度的缓慢不仅是个人的追求,经济飞速发展几十年后的社会同样需要时光积淀的慢。交通的过分求快引起许多社会问题,路怒症愈演愈烈。快是前进,是发展,而慢是思考,是总结,是欣赏。政府稳定GDP增速,认可放慢速度的持续增长,适时的反思才会带来更长远的发展。共享单车无疑是时代的产物,除去互联网技术,更多在于社会对环保健康的关注,对慢生活的重新注视和提倡。
然而应运而生备受期待的共享单车,似乎难逃多舛的命运,无论是人为损坏,还是共享变“私享”,反映的依旧是人们在社会大环境下的浮躁心理,过快的速度势必会导致物欲和对文明的忽视,人们需要更多的时间适应慢行时代,收获豁达、淡定的慢生活心态。共享单车的出现促进人们对慢生活的理解,而在人们不断褪去浮躁的过程中,共享单车也将得到更文明的礼遇。
终有一天,我们于慢行时代,看大地寒来暑往,四季消长分明。
[评析]
本文的亮色有三:一是由头精巧。本文将阿尔卑斯山谷中的标语“慢慢走,欣赏啊”与朱光潜先生的名言“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放在一起串烧,两相对比,引出话题,堪称巧思。二是层次分明。在论证的主体部分,作者从个人和社会两个层面论述了“慢”的必要性,并以“适度的缓慢不仅是个人的追求……社会同样需要时光积淀的慢”这样一个过渡句加以绾系,由小及大,逐层递进。三是思辨深刻。作者不仅对“快与慢”进行了深刻的思辨,而且将其提炼成给人启迪的警句,“慢生活并非散漫和慵懒,而是自然与从容”“快是前进,是发展,而慢是思考,是总结,是欣赏”,诸多妙语,独到精辟,发人深思。endprint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2017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