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逾静
中学生作文仍然是基础表达阶段,写作方法以借鉴、模仿为主。因此,在写作中对他人文章的优秀内容或技法,常采用“拿来主义”。自然,这种模仿应强调个性,不能为模仿而模仿。那么,中学生作文该怎样模仿呢?唐代诗僧皎然在《诗式》中把模仿的方式归纳为“偷语”“偷意”“偷势”三种,这里的“偷”指的正是借鉴与模仿。具体说来,“偷语”就是仿效别人的语句;“偷意”就是袭取别人的意旨;“偷势”就是模仿别人的结构布局。下面试结合典型例文,谈谈如何“偷语”“偷意”和“偷势”。
一、偷语——偷其语句,妙笔生花
偷语主要包括两种情况:
一是直接移用他人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某个词语、句子。如作家叶文玲回忆初中时写过一篇题为“一件不愉快的往事”的作文,文中申诉内心“委屈”,以月亮的皎洁反衬自己的孤独和寂寞。文章写道,月亮“像一轮玉盘嵌在蓝色的天幕中”。老师用红笔将“嵌”字圈出,赞其用得准确。叶文玲说,那是她看了巴金的《家》后念念不忘的用词。
二是灵活化用,仿照它文句式,重写新的语句乃至相对完整的文段。如宋代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其实是由南唐江为的“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点化而来;郭沫若散文诗《白鹭》中描写白鹭“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一点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则嫌白,深一点则嫌黑”,明显借鉴了战国辞赋家宋玉《登徒子好色赋》里描写美人的“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施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又如,为形象地呈现“网虫”上网的相关场景,不妨模仿朱自清名篇《春》的语言形式,以“盼望着,盼望着,网吧到了,上网的脚步近了”“掉线是最寻常的,一掉就是两三次”“网络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网络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网络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之类的文句加以描述,从而吸引读者眼球。需要提醒的是,成功的化用应是在原句基础上另出新意,要力求得其神韵而自有境界;最好把原文内在的感情及用语风格等,也捕捉到自己的作文之中。
【考场范例】
绿叶礼赞
一考生
绿叶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绿叶。①
漫步在田野,攀爬在山巅,徐行在一望无际的平原,扑入你的视野的,是深深浅浅的绿线织就的画图②:深绿的是叶子,浅绿的也是叶子。你的感想也许是“质朴”,也许是“厚重”。
看这样一幅画图你会觉得单调么?我是决然不会感到单调的。你看那绿中间点缀的不是五颜六色么?有棱嶒的山灰,有沉积的土黄,有绚烂的花红……
不单如此,就是那綠也是各不相同的呢:有伟岸的白杨,有挺拔的垂柳,有长青的松树,还有荡漾着碧波的麦田,虔敬地匍匐于大地的小草。
这些都是绿叶家族的一员。
白杨,垂柳,松树,麦田,小草……大地上极普通的一种色彩,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色彩。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色彩。无论是沃野还是丘陵,只要有生命的地方,就有绿叶的坚守;就连沙漠,不是也有千年不倒的胡杨与粗壮的沙棘么?即使在寒风凛冽的冬季,松树和柏树也是傲然挺立的,寂寞,然而却不屈不挠,对抗着狂风暴雪。
那是悠远淡雅的一种色彩。无论是桃李争艳的清晨还是荷花映日的黄昏,只要有花朵的地方,就有绿叶的底色。花朵啊,你傲然绽放在枝头,你领受着狂蜂戏蝶的顶礼膜拜,你忘了好花还要绿叶衬么?因为花朵的傲慢,到处都是喧嚷。但是小草依然匍匐于地,卑微,然而宁静祥和,你看不是也有黄灿灿的稻穗在低头致意么,一年下来高粱也会羞红了脸呢。
这就是绿叶,大地上极普通的一种色彩,然而是决不平凡的色彩。③
它没有妖娆的身段,没有五彩缤纷的霓裳。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妖娆”或“五彩缤纷”之类而言,那么,绿叶算不得颜色中的好女子;但是它质朴,严肃,也不缺乏宁静,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颜色中的伟丈夫!④
色彩,难道你觉得它只是色彩?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质朴,宁静,坚强不屈,至少也像极了大山深处独自巡视、庄重敬礼的老计?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大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绿叶一样傲然挺立的建设祖国的劳动者?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宁静祥和的绿叶,宛然象征了今天在祖国大地上,用生命与执著书写着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绿叶不是平凡的色彩。它在大地上是极普遍的,不被人重视,就跟中国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中国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绿叶,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中国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中国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质朴,宁静,力求上进的精神。⑤
本文是2012年高考北京卷一篇高分作文。文章紧扣“平凡中蕴藏着伟大”,突出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该同学在遣词造句方面,无疑从茅盾先生《白杨礼赞》中汲取了有益的营养。具体说来,文中标上序号的五个句子,分别是以《白杨礼赞》中“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它是树中的伟丈夫”“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等为“源泉”的。
全篇巧于“偷语”,行文灵动,读来摇曳生姿、光彩照人。
二、偷意——偷其立意,借鸡生蛋
经济发展中有一种思路叫“借鸡生蛋”(即利用各种条件发展、壮大自己,借别人的力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写文章时为确立一个相对高明的立意,也可采用此法——取名家名作中蕴涵的某种思想、感悟,合理表达自我的心声。举例来说,2015年江苏卷考“智慧的景象”,满分作文《海拔五百的智慧》与《且停亭中且停停》,分别是“偷取”了林清玄《海拔五百》和清代学者李渔修筑“且停亭”拟下的亭联的意旨,从而赢得了阅卷教师的青睐。endprint
又如作家鲍尔吉·原野有一篇《不会感恩的人也不会负疚》,其见解不同凡俗:“感恩不同于对别人说‘谢谢”“感恩说不出口,是在心里藏一辈子的债务”“感恩不是把这些人的名字制成牌位供奉,是通晓这一道理之后尽自己的本分”“感恩不是一本花名册,而是一种心态”“感恩的人不迷信”“感恩的人同时也会是负疚的人,会为做错一件事寝食不安”……这些认识很有启发性,面对“学会感恩”“负疚”“回报”等话题,我們只要悟透其中的两三点,即可敷演出一篇有见地的习作。而文中“感恩,第一要感谢粮食”“感恩,第二要感谢水、草木、鲜花、小鸟、晴空、土地和干净的空气”等片段的论述,对我们写好“人与自然”之类的话题也不无裨益。
当然,“偷”取佳作之“意”时,不但要明确原作的“意”是什么,还要深入探究作者为什么会生成此“意”,以及此“意”是怎样生成的,进而在写作中灵活地迁移。
【考场范例】
折桂送月
陕西一考生
中秋日,我们离月应是很近的。然而无人望月。安静的月光斗不过霓虹的杀伐,中秋的夜空是一轮死了的月球。
也曾道,“花市光相射”不抵“桂华流瓦”;也曾言,车马骈阗不胜“耿耿素娥欲下”。但是在灯火辉煌的诱惑下,现代人毅然决然抛弃了月光。似乎是应了“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的话语,自从选择了灯火,人心便失却了“照四方”的豁达崇高,真的只见“一堂”之光了。
昔日,承天寺的月光“如积水空明”,造就了苏轼的明净。长安的月色伴着捣衣声,一点一点颤动李白的忧思。塞外的月走了八千里铺满九州的皓影,让征人们知道该要回家了。
可是,中国的月光与自然的山盟海誓在今天已被打破。白居易若想“月中寻桂子”,怕是只能找到航天局测绘的月面地形图。
月宫虽已荒颓,而月桂不死。没有月光,可寻一缕桂香。桂里有吴刚斫了千年的斧伤,每一道伤里都溢满了月光。千年的月亮足以慰藉万家游子,足以饮醉千家诗人。
然而终是一枝桂而已。传统的意象虽然被挖掘,现代的梦里中国越来越不像中国。杜鹃经生物学分析不会啼血,湘竹的泪斑也是色素沉淀。无梦的心,维系着没有高格的灵魂。
然而正是那枝桂,让那个“乱世中的美神”吟叹“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只有中国的桂花是浸过月光的,也只有中国人能饮月下美酒。莫若饮文化的美酒,被服月色的纨素——只有诗与月光,能重新灌溉人心焦渴的土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桂是唯一能浸白露而不断折的花枝。今夜的月,还像人眼里的那样荒凉。或许有一天枯木逢春桂华流瓦素娥再下,追逐利益、丧失性灵的人就能找回月光。
月,正沿着千年的路归去,眼下灞桥南浦都挤满灯火人家,也就无法从马路旁偷折一枝桂,学古人折柳的样子来送别月亮。
月色远去,恰如目送一个民族童真的远去……
2017年全国Ⅱ卷作文题材料由精心选择的六个中华名句组成,其中杜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吟咏的是“月”,李词“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赞颂的是“桂”,而“月”与“桂”在中华古老的传说中是融为一体的——该同学以此为灵感生发独特的立意,在入题角度上就已胜人一筹。文章立意上显然对王开岭先生《古典之殇》中的某些名篇有所借鉴(主要突出的是“月之殇”)。令人叹服的是作者的诗文积淀——阅读本篇作文,不由人不好好想想:这位同学是读了多少首诗歌,才把自己浸润得这么有诗人的气质;诗句的引述和自己的语言达到了完美的统一,自然与“合理引用”的要求完全契合。同时,文章对现代化文明之痛的思考也是颇有深度的,像“可是,中国的月光与自然的山盟海誓在今天已被打破”“现代的梦里中国越来越不像中国”“无梦的心,维系着没有高格的灵魂”以及“月色远去,恰如目送一个民族童真的远去……”之类的痛惜与警示,出语雅致又不失深刻,确实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
三、偷势——偷其结构,旧瓶新酒
所谓结构,实际上是文章思路的外在表现形式,无论什么文体,为了表达主题的需要,都必须组织恰当的结构。皎然认为,“三偷”之中“其上偷势”;结构属于构思的范畴,应注意的是借得他人的结构创意后,要做到说自己的话,表自己的意。
比如“诗仙”李白曾仿拟崔颢《黄鹤楼》一诗的篇章结构,写下处处有模仿之迹,而处处又有创新之意的《登金陵凤凰台》。在诗作尾联中,李白以“浮云蔽日”比喻奸佞当道,于吊古伤今中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意与忧国忧民之情,这就比崔诗以“日暮烟波”来寄托游子怀乡之思要高妙得多。又如2017年上海考生的《超越预测,返璞归真》一文,主体部分“借来”尼采的“人的精神有三重境界”,将预测行为做了分类:一种是自己对未来无从预判的“骆驼”,一种是不愿受命运摆布的“狮子”,还有一种就是返璞归真、活出自我的“婴儿”。这些比喻形象地揭示出人们对预测的态度:既可以预测生活,也可以不做预测,关键是要看到本真,找到生活的本质。如此论析事理,可谓脉络分明而又深入浅出。
【考场范例】
农之月令
一考生
汪曾祺先生写过《葡萄月令》,似乎只要缀上“月令”一词,便可以附庸先生的风雅,也能智慧一回。昨天是芒种,蚕老麦黄一伏时。庄稼人是要有智慧的,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获,得有讲究,乱不得。
惊蛰了。
“惊蛰”怎么看都是欣欣向荣的一个词。庄稼人要抽出时间“松土”,憋了一个冬天的黑土地,已经等不及了,急着出来透透气。春耕开始了(也有春分的说法)。
从清明到端午,庄稼人就一直忙。浸稻芽,做秧畦,收油菜,育蚕种,讲究的就是一个“次序”。这是历朝历代传下来的规矩,几千年耕作经验的积淀与升华。村中,要每家每户地仔细叮嘱。
“芒种”这个词真好听。
大约在六月份,草莓地里会莫名其妙地生出许多不知名的小虫子。这种发现,谈不上智慧,只是一种经验之谈。不要着急,也不必时不时去看。待到乌猪子过江了,躲的、藏的,虫们都会溜出来。用纸盒子小心翼翼地收好,放到远远的一处荒田里去。endprint
踩死它?哪能呢!庄稼人讲求佛性,相信生死来去自然,打扰不得。奶奶年纪大了,却不忌惮生死。“七十二,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耕作了一辈子,奶奶竟有些看淡生死的大智慧了。
小孩自然没有这般境界。从桑叶腋间坠出的桑树果子,一大把一大把的,由青雪雪、黄澄澄、红扑扑、紫莹莹,变得晶莹透亮,乌紫乌紫的,像黑玉。桑叶伸伸展展,桑葚清清凉凉在底下荫着凉着偷乐。小孩真馋!一个孩子像猫一样攀上树,吊弯树枝,底下的小孩便忙着摘桑葚。吃到嘴唇发紫,被妈妈拖着去河边洗。小孩也不忘显摆自己的聪明。
“夏至”来了。
田里要浸水。不大会儿,蚯蚓摇头晃脑地爬上田埂。又不大会儿,你再回来看看,田埂就满了。这些蚯蚓也聪明得紧呢,这是一种本能。水汽泱泱。
庄稼人将脚探入水中,凉丝丝的。田里有些许零星的青白色的碎瓷片,也不要紧,庄稼人脚底的老茧厚着呢。还有水蛙,我们这里称“蚂蝗”,不再多提。傍晚,晚霞像火红的枫林漫天舒卷。
这是怎样的景象!
“大暑”前三天后四天不能浇粪。
有人瞧不起庄稼人的愚钝,我却不这么想。二十四节气,吃桑葚的孩子,还有我的奶奶,都是有些智慧的,就连大自然里的一花一草,一虫一鸟,又何尝没有智慧?
真愿意做个庄稼人。
本文为2015年江苏卷满分作文,是考场上罕见的状物叙事散文。写作此类文体,可谓是“没有这个金钢钻,莫揽这个瓷器活”!首先,散文写作“形散”“神不可散”,无论内涵还是结构,皆需精心构思。此文在结构上,巧妙地以“惊蛰、芒种、夏至、大暑”四个节气贯穿全篇;内涵上,每个时节农人适时而作、顺应自然、恬淡自足的生活,何尝不是一种生存的大智慧?文笔清澈、活泼、优美,颇有大家风范;描写真切细腻,情感朴实真挚,可见作者对农家生活的细心观察与深入体悟。事实上,这篇文章“月令”的拟题、按节气推进的谋篇布局,“偷”自著名作家汪曾祺的《葡萄月令》。《葡萄月令》是以四時为总纲、十二月为细目叙述开来的。两相比照,不难发现本篇《农之月令》与《葡萄月令》构思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且字里行间都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清新的田园风味。然而,两篇文章主题上是有区别的:《葡萄月令》意在展示一种宁静自适、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农之月令》则重在礼赞“吃桑葚的孩子,还有我的奶奶,都是有些智慧的,就连大自然里的一花一草,一虫一鸟”也有“智慧”。
【特别提醒】
“偷语”“偷意”“偷势”并不是机械的仿制,同学们必须在模仿中有自己的创造。另外,“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在模仿时我们要立足名家名篇,着重利用经典之作进行训练。endprint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2017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