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阅读品鉴

2017-10-25 03:25陈玉驹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聋子比利杰克逊

陈玉驹

菱 荡

文/废名

(1)陶家村在菱荡圩的坝上,离城不过半里,下坝过桥,走一个沙洲,到城西门。过桥的地石塔,名叫洗手塔。人说,当初是没有桥的,往来要“摆渡”。一位姓张的老汉,专在这里摆渡度日,头发白得像银丝。一天,何仙姑下凡来,渡老汉升天,老汉道:“我不去。城里人如何下乡?乡下人如何进城?”但老汉这天晚上死了。清早起来,河有桥,桥头有塔。何仙姑一夜修了桥。一洗手,成洗手塔。这个故事,陶家村的陈聋子独不相信,他说:“张老头子摆渡,不是要渡钱吗?”摆渡依然要人家给他钱,同聋子“打长工”是一样,所以决不能升天。(虚写“菱荡”——主人公陈聋子所生活的环境。以“菱荡”的神奇与美丽衬托陈聋子的质朴、直率。此段为文章的“启”,开启文章标题。)

(2)菱荡圩是以这个菱荡得名的。

(3)菱荡属陶家村,周围常青树的矮林,密得很。走在坝上,望见白水的一角。荡岸,绿草散着野花,成一个圈圈。两个通口,一个连菜园,陈聋子种的几畦园也在这里。(实写“菱荡”的美丽:有树,有水,有花草,有菜园。写“菱荡”之美,实是写“陈聋子”之美(人性之美)——“美景”衬“美人”。此段为文章的“承”,承接第一段对菱荡的介绍。)

(4)城里人并不以为菱荡是陶家村的,是陈聋子的。大家都熟识这个聋子,喜欢他,打趣他,尤其是那般洗衣的女人——洗衣的多半住在西城根,河水干涸了就到菱荡来洗。菱荡的深,这才被她们搅动了。太阳落山以及天刚刚破晓的时候,坝上也听得见她们喉咙叫,甚至,衣篮太重了坐在坝脚下草地上“打一栈”的也与正在槌捣杵的相呼应。野花做了她们的蒲团,原来青青的草被她们踏成了路。(用“洗衣的女人”喜欢、打趣陈聋子侧衬陈聋子的憨厚。)

(5)陈聋子,平常略去了陈字,只称聋子。他在陶家村打了十几年长工,轻易不见他说话,别人说话他偏肯听,大家都嫉妒他似的这样叫他。但这或者不始于陶家村,他到陶家村来似乎就没有带来别的名字了。二老爹的园是他种,园里出的菜也要他挑上街去卖,二老爹相信他一人,回来一文一文的钱向二老爹手上数。洗衣女人问他讨萝卜吃——好比他正在萝卜田里,他也连忙拔起一个大的,连叶子给她。不过讨萝卜他就答应一个萝卜,再说他的萝卜不好,他无话回,笑是笑的。菱荡圩的萝卜吃在口里实在甜。(用陈聋子给人大萝卜表现其善良。)

(6)菱荡满菱角的时候,菱荡里不时有一个小划子(这划子一个人背得起),坐划子菱叶上打回旋的常是陈聋子。聋子总是这样的去摘菱角!

(7)有一回聋子送一篮菱角到石家井去——石家井是城里有名的巷子,石姓所居,两边院墙夹成一条深巷,石铺的道,小孩子走这里过,故意踏得响,逗回声。聋子走到石家大门,站住了,抬了头望院子里的石榴,仿佛这样望得出人来。两匹狗朝外一奔,跳到他的肩膀上叫。一匹是黑的,一匹白的,聋子分不开眼睛,尽站在一块石上转,两手紧握篮子,一直到狗叫出了石家的小姑娘,替他喝住狗。石家姑娘见了一篮红菱角,笑道:“是我家买的吗?”聋子被狗呆住了的模样,一言没有发,但他对着小姑娘牙齿都笑出来了。小姑娘引他进来,一会儿又送他出门。他连走路也不响。

(8)以后逢着二老爹的孙女儿吵嘴,聋子就咕噜一句:“你看街上的小姑娘是多么好!”

(9)他的话总是这样的说。(用小姑娘的“好”衬托陈聋子的性格——与人为善,不计较。4~9段由写菱荡到写陈聋子,是为文章的“转”。)

(10)一日,太阳己下西山,青天罩着菱荡圩照样的绿,不同的颜色,坝上庙的白墙,坝下聋子人一个,他刚刚从家里上园来,挑了水桶,挟了锄头。他要挑水浇一洗园里的青椒。他一听——菱荡洗衣的有好几个。

(11)走回了原处,扁担横在水桶上,他坐在扁担上,拿出烟竿来吃。

(12)衔了烟偏了头,听——

(13)是张大嫂,张大嫂讲了一句好笑的话,聋子也笑。

(14)烟竿系上腰。扁担挑上肩。

(15)“今天真热!”张大嫂的破喉咙。

(16)“来了人看怎么办?”

(17)“把人热死了怎么办?”

(18)“嗳呀——”

(19)“我道是谁——聋子”

(20)聋子眼睛望了水,笑着自语——

(21)“聋子!”(照应第四段,用张大嫂的“打趣”和陈聋子的“悠然自得”,表现了在“菱荡”中生活的人们之间淳朴融洽的关系,揭示了人性美。10~21段为文章的“合”。)

1927年10月

(暗示不堪的社會环境,并与文章所描绘的美好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动荡的社会现实的厌恶和对质朴和谐理想社会的向往)

(有删改)

1.小说第一段写神话传说,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①衬托菱荡的神奇与美丽。②引出小说主人公并刻画主要人物形象。

2.简要分析小说结尾画线句的艺术效果。(4分)

①通过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传神地勾勒出人物悠然自得的心理。②与上文形成强烈的对比,陈聋子自语“聋子”,与人们叫他“聋子”,以及他清楚听到女人对话,三者相映成趣,意味隽永。

3.简要分析聋子的性格特点。(6分)

①质朴、直率。他凭自己的性情用俗世常理去判断神话传说的真实性。②善良、憨厚。陈聋子帮人卖菜无贪财之心;别人问他要萝卜吃,他挑最好的给;别人打趣他,他从不计较。③勤劳、知足。帮东家经营十几年的菜园,尽心尽力,并无怨言。

4.结合全文,探究小说的意蕴。(6分)

①通过片段式情节,再现了一幅过去南方水乡的世俗图,反映了农民的生活状态,表现了社会美。②通过环境描写,展现了农村美丽的风光,表现了自然美。③通过人物描写,反映了农村人与人之间淳朴融洽的关系,揭示了人性美。endprint

素 姑

文/师陀

(1)当阳光从屋背上照进这个寂静的老宅,素姑,一个像春天般温柔,看见人和说话时总是婉然笑着的,走路时像空气在流似的无声的女子,很早很早她就低着头开始绣花了。孟林太太这时候照例在床上睡她的午觉。(此段写了素姑的“神”:温柔、妩媚、文静、勤劳,并用其母亲孟林太太的懒倦反衬素姑的勤劳。)

(2)院子里有个开始凋零的丝瓜棚,自早晨就没有人来过,就在这种静止气氛中,素姑正是坐在院子里绣花。(注意“静止”一词,这是用环境暗示素姑的悲剧命运。)

(3)素姑十二岁就学会各种女红。她给自己缝绣,也给亲友们和邻舍家的女友们。于是一年,十年……唉!后来连比她小十岁的少女也出嫁了。现在素姑是二十九岁!没有人能计算她总共绣过多少!(注意“连……也”一词,写尽了素姑的悲剧命运。)

(4)时光无声地过去。素姑低着头已经绣了半只孟林太太的鞋面,在青缎的底上绣完两朵四瓣梅了。

(5)“妈,几点钟啦?”

(6)素姑心中忽然如有所动,忍不住抬起头来问。孟林太太早已醒了,正一无所欲的在床上领略午睡后的懒倦。(“时光无声”,但少女青春的心岂能永远静止如水?)

(7)“瞧瞧看。”这是她照例的回答。

(8)那放在妆台上的老座钟,不知几时就停摆了。(始终只是个“摆设”——没有时间上的意义!)

(9)素姑手中捏着针线,惆怅的望着永远是说不尽的高和蓝而且清澈的果园城的天空;天空下面,移动着云。于是,是发黑色的树林,是青灰色的天陲,是茅舍,猪,狗,大路,素姑上坟祭扫时候看见过的;是远远的帆影,是晚霞,是平静的嫣红发光的黄昏时候的河,她小时候跟女仆们去洗衣裳看见过的。她想的似乎很远很远……(过去如此美好,现实如此让人不堪,是为反衬也。)

(10)一个沉重的脚步声蓦地里走进来,素姑吃了一惊。“老王,老王!”她转过头去喊。

(11)“嗯!”送水的这样应着,一面担了水急急往厨房里走。忽然间她自己也觉得好不奇怪,真个的,她喊老王做什么呢,老王每天在这个时候进来,给孟林太太家担水快二十年了。

(12)“果园里的果子卸光了吗?”她高声问。

(13)“卸光了,小姐;早就卸光了。”

(14)老王并不回头,说着时早已走过去了。庭院里接着又恢复原有的平静,远远的有一只母鸡叫着,在老槐树上,一只喜鹊拍击着树枝。(有谁懂得一个少女的心事?)

(15)“早就卸光了。”素姑在心里想,她的头又低下去了。

(16)时光是无声的,但是每一个小城里的日子都有一种规律。

(17)“还不该烧饭吗,刘嫂?”素姑抬起头来问。

(18)刘嫂——孟林太太家的女仆,这天下午到河上洗衣裳去了,也许正在大门口和果园城的兴致永远很好的娘儿们闲谈。那个老座钟,我们说过它早就停了。

(19)正在这时走进来一个卖绒线的。她走进来的时候并不曾呼喊,甚至没有发出一点声音,以前她是每天都来的。(里面的世界如此的封闭、死寂、刻板,是该用一个外面的世界来搅动搅动了!)

(20)“买点什么吧,小姐?”

(21)素姑并不要买什么,然而她仍旧想看看。于是在天井里,就在泥地上,卖绒线的坐下去,随后打开篮子,一些红的绿的绫绢露出来。素姑拣块杏红绫子,接着她又看中一种羽毛辫条。忽然间,仅仅是忽然间,当她想到这些东西该配到哪里最合适时——

(22)“不要了。”她说。她什么都不要了。她把卖绒线的货篮推开。

(23)“你明天出嫁时候用得着的,小姐。”卖绒线的发慌的喊。(人家嫁不出去,你偏要提出嫁的事情,莫非是你有心来刺激我的?)

(24)素姑感到受了一下更重的打击。她站起来,不,她什么都不要了,卖绒线的从后面望着她走进寂静的又深又大的上房。

(25)“外面是什么人?”孟林太太大声问。这时候她已经起来,在床上坐着,她的耳朵近几年有点聋。

(26)素姑没有回答就走进自己的闺房。她从书桌上拿起一本书,一本展开着的不知几时忘记收起来的“漱玉词”:

(27)……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8)接着,她的手又废然垂下去,她的眼睛移到面前的镜子上去了。在镜子里,一个长长的鹅蛋形脸蛋儿;一绺散乱的头发从额上挂下来;一双浅浅的眉在上面画了两条弧线;眼的周围有一道淡黄的灰晕;她的嘴唇仍旧是好看的有韵致的,却是褪了色的。

(29)素姑正是这样望着,右手支着头。在窗外,雁嘹唳着从将晚的果园城上空飞过,晚风萧索地在庭院里凋零的丝瓜棚上发出轻微的响声。于是书从她手里落下去,渐渐的连镜子也在她眼里消失了,一颗泪珠从她脸上滚下来,接着又是一颗。(我的悲伤可有谁知?是南飞雁,还是那萧索的晚风?)

一九三九年十月十日

(选自《果园城记》,有删改)

5.文中画横线的语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6分)

①表现素姑对过去温馨恬静、富有生气的乡村生活的怀念。②反衬今天小城封闭、死寂、刻板的生活状态。③表明素姑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6.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分别表现了素姑什么样的心理状态?请简要说明。(4分)

(1)素姑心中忽然如有所动,忍不住抬起头来问。

①现素姑心中忽然有點不安于刻板、重复、沉寂的生活。②有一点青春的骚动、一点生活的期盼。

(2)“早就卸光了。”素姑在心里想,她的头又低下去了。

①表现素姑由“卸光的果子”想到自己凋谢的青春而产生的伤感、失落、无可奈何。②“早”体现上述情感程度之深。

7.请简要分析小说尾段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endprint

①写“雁嘹唳”“晚风萧索的响声”,以动衬静,写出“果园城”的沉寂、萧索。②以沉寂、萧索、凋零之景衬托素姑悲伤、寂寞的心情。③以景结情,含蓄蕴藉,意味悠长。

8.文中两处写到早就停摆的“老座钟”,请探究这一细节的深刻意蕴。(6分)

①早就停摆的老座钟,失去了“活力”,完全静止。②徒留形式的老座钟,成了纯粹的摆设,象征素姑的悲剧人生。③老座钟早就停摆,果园城的日子一成不变,暗示了果园城人生活的因循守旧。④寓示社会的动荡没有对小城封闭的生活产生丝毫影响。

狩 猎

文/师陀

(1)孟安卿有满腔壮志,年轻时候是个大空想家。在刚刚过了二十岁的那一年上,突然离开祖辈世居的果园城——他出发了,开始了生活上的大狩猎。(交代主人公孟安卿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为下文矛盾冲突埋下了伏笔。)

(2)果园城里他的姨表妹,气恼加上悲痛,为他哭了,甚至为这个狠心人病了。“你没良心。走就走吧,谁拦着你了?可是总该、总该……”伤心的把脸埋在枕头上,她在床上想。

(3)朱太太——那个姨母,“为他难过呢!什么好东西?……像他这种人,我们挤上眼也找得来!”

(4)她光火有充分理由。两个小儿女在她眼中长大,正像两棵花儿。所有看见过他们的人早就自然的把他们当做夫妇,全以为他们终有一天要结婚的,在这长久的期待中,她在他们身上耗的苦心多么多,寄的希望多么大!一阵狂风,所有的美梦给吹散了。说真话,她流的眼泪比她的女儿更多。看看她的女儿——这个生了长长的黑脸蛋的美貌小姐,她的两只大眼看人时候从下面滚上去,像在人家心上打闪;破颜一笑,小鼻子鼓动得多逗人爱;常常,她常常稳重的坐着,眉整起来,严密的闭着的嘴唇稍微向外突出,就像顽固的小花骨朵。从这种特别表情,谁都能看出她有性格,有主见。她的样子仿佛说:“你瞧我多有本事?我准备好了,我在等待着了。”她显著的倾向实际方面,最后两年母亲几乎把家务全交给她,很快就练成了能手。她比母亲处治的更有条理。(写孟安卿的心上人——现实主义者姨表妹不理解孟安卿,暗示了主人公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悲剧命运之原因。)

(5)可惜正为她处治的更有条理,孟安卿想起这是个爱用秤杆子教育姑娘,专门出产能干老婆的城市,幻梦才深深受了伤。并不是他不爱她了;恰恰因为他仍旧爱她,她的每一个小动作仍旧能牵动他的神魂——那么他怎么能忍受这种打击?怎么能眼看着他的幻象破碎,看着他的偶像跃倒下来,将来看着她专门争斤论两,计算柴米和油盐哪?

(6)孟安卿离开果园城十二年,没有给过果园城消息。年轻人全有这种气度,青春跟雄心支持着他,幻象在他前面,他勇往直前,从不动摇。最后他成了个肖像兼风景画家,他大狩猎的结果。

(7)但是最初的兴奋——由工作顺手激起的兴奋和快乐过去之后,孟安卿的心里渐渐空虚,终于成了一片荒凉,出其不意,有一天他突然回来,回果园城来了。(写孟安卿实现理想荣归故里。)

(8)他在车站下面的旅馆里订了个房间,在里头关两小时,仔细的从鬓角上拔掉几根白头发,随后他走出来,一直上了河堤。(“近乡情更怯”啊!)

(9)郊野上好风光,天色澄蓝,阳光充沛的照耀着新犁起的田地、树林和大路,仿佛向人报告好运。而鸟儿在柳树上鸣唱着,在堤岸旁边,孟安卿没有想到,它们看见他惊骇的飞开了——过去他跟它们那么亲密过的,现在它们不认识他了!

(10)接着他进城,在果园里,春天他曾陪同姨表妹去掐花,夏天他们曾游玩过的,现在果树大半都衰老卷秃了,有的且被砍伐代以新的小树了。最后他走上市街,在街上,仍旧是尘土,仍旧是狗和猪。“看起来只有这里没有变动,”他心里想。面坊的磨子响着,脚踏箩的撞击声一直传到外边。药铺里的舂药声仍旧是老调子,叮咚叮当,药臼的鸣声活泼而又清脆。

(11)终于他站在那个一直深埋在记念中的门前,手按在门环上,他迟疑不决,既然已经回来,既然不久就要看见想念的人,何不把这种好心情多保存一会儿?

(12)一个熟人凑巧解救了他。正在这时候,一个卖纸烟的凑巧从那边走过来。

(13)“卖香烟的!”他走过去。

(14)卖纸烟的原先卖梨糕,他自己小时候是个买零食的好主顾。

(15)“你不卖梨糕了?”

(16)“不,不賣了。现在没有人做了。”卖纸烟的惊异地看着他。

(17)“你可知道朱太太还住在这里?”

(18)卖纸烟的说她仍旧住在老地方,压根儿就没有搬过。

(19)“那么——”孟安卿的心跳起来,气色变了,脸红了。他本来想问另外一个女人,朱太太的女儿,他的姨表妹,忽然他改了口。

(20)“那么,这城里有个孟安卿,你认识吗?”

(21)“不,不认识。”他说他根本不相信有这个人,他以为只是爱开玩笑的捏造来骗人的传说。(“儿童相见不相识”啊!孟安卿的心里有多苦呀!)

(22)一阵失望压倒了孟安卿,突然间他感到兴亡变迁,时间加到人身上的变化。他想起他在旅馆里拔掉的白头发,他的终于无可遮掩的皱纹。现在果园城人更进一步告诉他,他们认为根本没有他这么个人,只在人家的笑谈中才存在了。孟安卿毫不动弹的站着,脚踏箩药臼照样响着,——其实连它们也变动过了;狗和猪从旁边走过去,他也不再感到亲切了。他向空中愣好半天,最后,看见卖纸烟的还等着他,他搭讪着买了一包。

(23)他没有再询问他的姨表妹。他珍重的将在果园城买的香烟塞进口袋,然后向车站那边走去,火车在等候他,一切旅馆和按月出租的房子都在等候他。(走过“奈何桥”只能再“狩猎”哦!“离乡→回乡→离乡”,鲁迅小说的结构模式啊!)

一九四三年二月二十日

(选自《果园城记》,有删改)

9.孟安卿为什么要离开果园城?(4分)endprint

①他满腔壮志,追求梦想,而果园城讲究实际,无法实现理想。②担心爱情的幻像破碎,姨表妹沦为世俗所认可的能干的老婆,他不愿接受这样的现实。

10.文章写孟安卿在旅馆中拔白头发的细节有什么作用?(6分)

①暗示时间流逝;暗示追求理想的辛劳。②希望自己以良好的形象呈现在故乡人面前。③希望能重新回到与姨表妹的爱情中。

11.文中画线的句子写出了孟安卿什么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4分)

①激动和恐慌。激动是朱太太和女儿还住在这儿,就要看见想念的人。②恐慌是因为果园城的变化很大,担心相见的结果会令自己失望。

12.探究最后一段的意蕴。(6分)

①知道昔日恋情不可能挽回,不愿将心中的幻梦打碎。②没法割舍与果园城的感情。③离开果园城开始新的生活。

天窗室

(美) 欧·亨利

帕克太太领着丽森小姐去一楼看双开间客厅。“这壁柜里,可以放骨骼标本,麻醉剂,或者——”

“我不是大夫。”丽森小姐打了个寒战说。(注意“寒战”一词,精准地揭示了丽森租房时的浓重羞涩的心理。)

帕克太太用冰冷的眼色瞪了一眼,领她去看二楼。(注意“冰冷”,生动地刻画了帕克太太的势利。)

“八块钱吗?”丽森小姐说,“啊呀!我只是一个穷苦的做工小姑娘。”

帕克太太露出鄙夷的神情,领她到三楼去看斯基德先生的大房间。斯基德先生整天待在里面写剧本。每个找房子的人总被引到他房里去欣赏门窗垂饰。每次参观后,斯基德先生害怕被勒令搬家,就会付一部分欠租。(注意“鄙夷”“总被”等词,继续刻画帕克太太的势利和精明。)

“这太美啦。”丽森小姐看着门窗垂饰,嫣然一笑,笑容跟天使一般美。

她们走后,斯基德先生忙把他剧本里黑发、高挑的女主角抹去,换上一个头发浓密光泽,容貌秀丽活泼,娇小顽皮的姑娘。

不久便响起了一声:“克拉拉!”警钟似的向全世界宣布丽森小姐的经济情况。一个黑皮肤小鬼带她爬上阴森森的梯子,把她推进一间顶上透着微光的拱形屋,吐出带有威胁意味的字眼:“两块钱!”

“我租下!”丽森小姐嘘了一口气。(租不起好房子,只能租“两块钱”的天窗室——点题,并为下文丽森小姐想念比利·杰克逊、被比利·杰克逊拯救等情节做铺垫。)

丽森小姐每天出去工作。晚上她带一些有字的纸张回家,用打字机誊清。没有工作的晚上,她就跟房客们一起坐在门口台阶上。每逢此时,男房客们都乐开了,马上围拢过来。尤其是斯基德先生,他心里早把丽森小姐派做他私人浪漫剧的女主角。还有血气旺盛的大胖子胡佛先生,和年轻的埃文斯先生。

一個夏天傍晚,房客们闲坐着,丽森小姐忽然抬头看看天空,爽朗地笑起来,嚷道:

“哟,那不是比利·杰克逊吗!”丽森小姐用纤细的指头指着。“每天晚上我都可以从天窗里望到它。我管它叫比利·杰克逊。”

“可不是吗!”在公立学校教天文的朗纳克小姐说,“我倒不知道你是个天文学家呢,丽森小姐。”

“是啊,我跟任何一个天文学家一样,知道火星居民的秋季服装会是什么新式样。”

“可不是吗!”朗纳克小姐说。“你指的那颗星是仙后座里的伽马。”(原来不是“比利·杰克逊”啊,好一个情种,无理而妙!)

“哦,”埃文斯先生说,“我认为比利·杰克逊这个名字好得多。”

“我也同意。”胡佛先生呼噜呼噜喘着气,反对朗纳克小姐。

“从这儿望去还不是顶清楚。”丽森小姐说,“一到晚上,我的屋子就像煤矿的竖井,比利·杰克逊就像是夜晚女神用来扣睡衣的大钻石别针了。”

之后有一段时期,丽森小姐没有带那些纸张回来打字。她早晨出门挨家挨户地跑事务所,受尽了冷落和拒绝。(写丽森生活不尽如人意,为下文丽森得到爱情张本——上帝为你关了一扇窗,必为你打开一扇门——有志者事竟成!)

有一晚,丽森小姐筋疲力竭地爬上了帕克太太的石阶。她没有吃晚饭。在她踏进门厅的当儿,胡佛先生遇到她,看准机会向她求婚,一身肥肉颤巍巍地挡在她面前。丽森小姐闪开了,他想去抓她的手,她却举起手来,有气没力地给了他一个耳光。

她倒在床上,在那个地府般的屋子里,慢慢地抬起沉重的眼皮,微微笑了一下。因为比利·杰克逊正透过天窗,安详、明亮地照耀着她。她想抬起胳臂,抬了两次都没有成功。第三次,她总算把两只瘦削的手举到了嘴唇上,从黑暗的深渊中朝比利·杰克逊飞了一吻。

“再见啦,比利。”她咕哝着,“你在几百万英里外,甚至不肯眨一眨眼。可是,当四周漆黑一片时,你多半还待在我能看见的地方,是吗?……几百万英里……再见啦,比利·杰克逊。”(青春少女的心,多绵密啊!)

第二天上午十点钟,克拉拉发觉丽森小姐的房门还锁着,喊人把门撞开。有人便跑去打电话叫救护车。

没多久,救护车开到。一位穿白亚麻布罩衣的年轻医生跳上石阶,他举止沉着、灵活,光洁的脸上显得又潇洒,又严肃。

“四十九号叫的救护车来了。”他简洁地说,“出了什么事?”

帕克太太没好气地说:“用尽了各种办法,还是救不醒她。是个年轻的女人,叫埃尔西·丽森小姐。”

“什么房间?”医生暴喊起来,帕克太太生平没有听到过这种询问房间的口气。

天窗室,就在——。”

医生显然很熟悉天窗室的位置,四级一跨,已经上了楼。

不一会儿,就看见医生抱着那个天文学家下来了,那神情像是抱着一个死去的亲人。

他们注意到,医生并没有把他抱着的人安顿在担架上,他只是对司机说:“拼命快开吧,威尔逊。”

第三天早晨报纸上有消息说,贝尔维尤医院收了一个住在东区某街四十九号,因饥饿而虚脱的年轻女人。负责治疗的医生比利·杰克逊声称,病人定能复原。(“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典型的欧·亨利小说结尾笔法。)

(选自《欧·亨利短篇小说精选》,有删改)

13.小说题为“天窗室”,为什么开头写帕克太太带领丽森小姐逐层看房的过程?(6分)

①烘托天窗室的简陋阴冷。②表现帕克太太的势利和丽森小姐的贫穷。③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为故事展开作铺垫。

14.文中的画线句表现了丽森小姐什么样的心理?(4分)

①“再见”:诀别时的依依不舍。②“几百万英里外”:觉得比利遥不可及的绝望。③“不肯眨一眨眼”:对比利的无动于衷感到遗憾。④“待在我能看见的地方”:为能看到比利感到慰藉。

15.简要概括主人公丽森小姐的形象特征。(4分)

①美丽活泼,热情善良。②在极度贫困中,独立坚持,自尊自强。③默默爱着心上人,看不到希望却执着坚守着纯真的爱情。

16.小说以第二天上午丽森小姐被比利·杰克逊医生所救结尾,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加以探究。(6分)

①揭开比利·杰克逊是丽森小姐心上人的谜底,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②揭示了天窗上的星星原来是丽森小姐爱的寄托,读者在恍然大悟后被深深感染。③暗示了丽森小姐与比利·杰克逊之间的爱情故事峰回路转。④点明主题,即对美好纯真的爱情的礼赞。endprint

猜你喜欢
聋子比利杰克逊
幸运的“比利”(下)
幸运的“比利”(上)
迈克尔·杰克逊的粉丝共同“拯救世界”
一颗子弹的产权
聋 子 放 炮
聋子证人
杰克逊电影海报公布
世界感慨杰克逊一生
聋子最好
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