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从翻译美学的角度浅谈当今电影片名的翻译现象,认为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在诗歌翻译领域提出的“三美”原则同样适用于电影片名的翻译: “意美”以悦心、“音美”以悦耳、“形美”以悦目,好的译名必是集“三美”于一身的再创作。
【关键词】翻译美学 电影片名 “三美”原则
一、引言
电影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它不断地吸取着文学、戏剧、绘画、音乐、舞蹈、雕塑、建筑、摄影等各种艺术的成就与经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这一多元素孕育的艺术产物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娱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和国内外文化交流和展现不同文化传统和精神风貌的重要渠道。正如列宁和斯大林所说的那样,电影是 “最重要的”和 “最大众化的”的一种艺术。那么,电影的交流首先就落在了片名的交流上,片名好比电影的眼睛,好的片名总能引人入胜,令人心生向往,而不好的片名则让影片流光尽失于无形。北京大学教授和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翻译的 “三美”原则,以此作为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虽然 “三美”原则是针对诗歌翻译提出的,但笔者认为它同样适用于电影片名的翻译中,那就是都要求 “达韵传神”。所以本文就从翻译美学和许渊冲先生的 “三美”原则出发来探讨一下电影片名的翻译艺术。
二、“三美”之于“三悦”
一是“意美”以悦心。“意美”是指译文表达的内容和传递的信息不仅能准确无误的忠实于原文,并且能营造出一种读之而心旷神怡的意境,谓之 “悦心”,而电影译名的 “意美”在于 “用语言创造一种意境和气氛,浓缩原语观众的感受,并将之传导于译语观众。” 由于中西传统文化上的差异,因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语言特点。中国人倾向于直觉、整体和意象型思维,在语言上表现为意合的模糊美,比如说我们的电影片名:《大红灯笼高高挂》、《十面埋伏》、《一声叹息》、《风声》等;而西方人倾向于逻辑,分析和抽象型思维,在语言上表现为形合的层次美,比如:“Forrest Gump”,“Waterloo Bridge”,“Titanic”,“One Day”等。所以对于影片名的翻译,要达到“意美”,不仅要简洁生动地概括影片内容,更应在不受原名语言形式的束缚下着眼于译出原名的意义和精神,譬如如下几个经典的佳译,都因“意美”而让观众印象深刻。如:“Waterloo Bridge”譯为 《魂断蓝桥》,这源于地道的汉语典故“尾生抱柱”,讲述一个叫尾生的书生和心爱的姑娘约会于蓝桥,可姑娘迟迟不来,尾生苦等,水涨桥面仍不离去,直至抱柱而亡。这就是民间流传的蓝桥相会的传说,为了避免观众一看到“Waterloo”而误认为是与拿破仑相关的历史片,即用“蓝桥”代替“滑铁卢桥”,再加上“魂断”二字,点出了故事的悲剧结局,正好切中了电影的主题和基调,蕴藉典雅,是意美和形美兼具的佳译;“The Bridge of Madison County” 译为《廊桥遗梦》,“廊桥”指有顶的桥,外国和我国江浙一带均常见,而这部电影讲述了两个中年人的婚外恋,男女主角的爱情故事以有多座廊桥的郊外为背景,故译为“廊桥遗梦”,不仅清楚地展现了影片的主题,还给观众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一种浪漫而缺憾的情愫油然而生;“Scent of a Woman”译为《闻香识女人》,一次意外的邂逅,一场 “性感”的探戈,一出恣意的飙车,一段酣畅淋漓的演讲,阿尔.帕西诺用他精湛的演技讲述了一个对生活失去信心的退伍盲人军官从 “毁灭”到 “重生”的全部过程。长期的失明让他的嗅觉十分敏锐,内心的郁积和孤寂让他渴望温暖的陪伴,译为 “闻香识女人”既描述出了男主人公的特点又切中了电影的主要情节和高潮所在。
二是“音美”以悦耳。“音美”是指电影片名发音响亮,节奏分明,流转自如,富有音乐感,谓之“悦耳”。中英两种语言有着各自的特点,英语是重音位基础的语调语言,所以有些英文片名采用押头韵或脚韵的方式,比如:“Pride and Prejudice”,“Sense and Sensibility”,“Mutiny on the Bounty”。而汉语是以音节为基础的声调语言,注重用音调的高低、轻重、长短、快慢构成抑扬顿挫,起承转合的音韵美,以传达出含蓄隽永的情感。中文片名很少采取英文押头尾韵的方式,而是通过同一汉字的重复达到结构和语音上的平行对称,或者采用双声叠韵的方式以求工整对仗。有很多熟知的中文电影都运用了这种方式如:《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庭院深深》、《甜蜜蜜》等。由此可看出,中国电影片名的“音美”体现在音韵和谐,平仄有致,抑扬顿挫的节奏美;英文片名以不同的语调和重轻音排列顺序上的不同而突显出了旋律美。因此这两种语言的转换也促成了两种特点的转换。比如:“Mission Impossible”译为《碟中谍》,在音韵上就胜过了直译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Outland”译为《天外天》,这两例的中文译名都错落有致,节奏简短有力,又采取了音韵上了对仗,凸显了“音美”;“Speed”译为《生死时速》,如果直译为《速度》就失掉了音韵节奏感了,《生死时速》平仄有序,音韵和谐,而且每个字的声母都是“s”无形地增强了片名的感染力。
三是 “形美”以悦目。“形美”是指译文的遣词造句整齐匀称,简练工整。英文是拼音文字,在排列组合上难求工整对仗,但汉字是象形方块字,一字一音,一字一形,所以在视觉上有其禀赋的优势和独具的特色。例如:“Blossom In the Dust”译为《落花飘零》;“Moonstruck”译为《月色撩人》;“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译为《浮生若梦》;“Random harvest”译为《鸳梦重温》等。不难看出,这些中文译名都只用了寥寥几字就准确地概括出了影片的主要内容,汉语成语的影响在片名翻译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内容上言简意赅,语音上顺口悦耳,形式上对仗工整,这也是作为方块形文字的汉语,它的魅力与张力所在。如果说画的美见之于色彩,乐的美见之于律动,那么汉译英文片名的美则见之于文字的张力,即原片名的美感经验传导给目的语读者的字里行间,可谓“形美”以悦目。endprint
三、电影片名翻译现状给人的启示
以上所提及的例子虽是按 “三美”的划分顺序而列举出的,但它们都属于集“三美”于一身的佳译。但是在现实翻译中,其实很难兼顾三方面。那么,在难以面面俱到的情形下如何尽善尽美呢? 这就涉及到“三美”顺序问题。许渊冲先生有一首《译经》:“译可译,非常译;忘其形,得其意!得意,理解之始;忘形,表达之母。故应得意,以求其同;故可忘形,以存其异。两者同出,异名同理。得意忘形,求同存异!翻译之道。” 这段话不仅适用于文学翻译,对电影片名的翻译也同样如此。首当其冲的是“得意”,准确地传达原名的含义和意境是前提,而后再追求“得形”。然則,“三美”之间的关系如何,孰更重要? “‘三美之间的关系是:‘意美是最重要的,‘音美是次要的,‘形美是更次要的.也就是说,要在传达原文 ‘意美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 ‘音美;还要在传达原文 ‘意美和 ‘音美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 ‘形美;努力做到三美齐备。如果三者不能得兼,那么,可以不要求 ‘形似和 ‘音似,但要尽可能传达原文的 ‘意美和 ‘音美。” 电影的背后承载的是文化意义和民俗传统,是精神风貌和审美品位,于译者而言不容小觑,这需要译者首先认识到电影片名的翻译和文学翻译一样需要有正确的心态,慎重的态度和字句斟酌的精神,其次译者要有良好的文学功底以准确把握原片名的内涵及文化深意,最后还需较强的电影审美鉴赏能力以忠实地再现原片名的美感和艺术水准。
四、结语
电影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它带给观众视觉、听觉、感觉上的综合体验。俗话说,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那么,电影片名好比影片的眼睛,对它的翻译自然有着更为苛刻的要求。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于诗歌翻译中提出的 “三美”原则运用在电影片名的翻译上再贴切不过。往往耐人寻味的佳译无不赋予目的语观众和原语观众情绪感受上的不谋而合,节奏韵律上的沁人心脾,文字形态上的情境交融,即 “悦心”、“悦耳”、“悦目”。在电影产业蓬勃发展,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无疑对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电影片名的翻译,译者需禀着审慎的翻译态度,运用深厚的文学底蕴和高超的艺术修养来成就这一特殊形式的思想、文化及艺术品位的传递。
参考文献:
[1]贺莺.电影片名的翻译理论和方法[J].外语教学,2001,22(1): 30-36.
[2]许渊冲.On Translation(译经)[J].英语世界,1996,(9):24-29.
[3]许渊冲.“三谈意美,音美,形美”[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2):14-17.
[4]傅中迭.实用翻译美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
作者简介:唐偲(1988.10-),女,汉族,湖北武汉人,硕士,现任职于湖北警官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英语翻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