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班集体成为留守儿童温暖的家

2017-10-25 11:04程美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25期
关键词:班级环境心理问题留守儿童

程美

摘 要: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学校作为教育主体,班主任肩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除了要有一颗责任心和爱心以外,还应该制定一套科学的方法,合理使用心理学知识,营造一个适应其成长的心灵家园——班级环境来,对他们实施管理与引导。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班级环境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于是农村悄然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落——乡村留守子女,又称“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由于长期与父母交流甚少,缺乏管理,身上存在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

最为突出的就是学习问题。打工父母大多对子女的教育介入过少,让孩子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祖辈生活在一起,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文盲比例较高,他们很难在学习上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大都是重养轻教,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因此,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存在学习困难、成绩较差的情况。

此外就是心理问题。很多留守儿童幼儿时就离开父母,从小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他们有的变得沉默寡言、不开朗,胆小怕事,不愿意参加班级组织的活动,不愿意和同学相处;有的则表现得比较敏感,敌对,对周围人善意或中性的言行反应强烈,行为表现上容易和同学发生冲突,成为令老师和家长头疼的角色。

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学校已经成为教育主体,班主任更肩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除了要有一颗责任心和爱心以外,还应该制定一套科学的方法,营造一个适应其成长的班级环境来对他们实施管理与引导。

一、制定留守儿童档案

班主任要在学期初报名时,就详细了解他们各自的家庭住址,监护人及其联系方式。分期分批约见他们的监护人,了解每个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以及他们与监护人之间的一些互动模式,做到心中有数。

二、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地对孩子的心理进行有效干预

1.用“自己人效应”,放下老师的架子,拉近和他们的距离,走进他们的内心,和他们交朋友,做他们的贴心人。班主任老师对他们要语言柔和、亲切,并辅之以丰富的肢体语言,比如为他们整理一下衣服,抚摸他们的头发,和他们说话时把手搭在他们的肩膀上,温和的语言、亲昵的举动,加上手拉手时学生感受到的体温,能从不同侧面满足他们被爱的心理需求。

2.运用“心理暗示法”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激发其自信心。对于学生来说,一个令他感到可亲可敬的班主任所说的话,那就是权威。因此,在取得孩子的信任之后,以肯定的口气告诉他们:“我教过很多学生,你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孩子,只要你努力,就能取得好成绩,你相信我!”这样的暗示必将激起孩子的自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发动全班同学,运用“进门槛效应”和“阳性强化法”进行赏识教育,层层推进,提高其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帮助他们解决其行为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在接受了别人一个小要求之后,如果他人在此基础上再提出一个更高一点的要求,那么,此人为了认识上的统一,或是为了给人前后一致的印象,就倾向于接受这个要求,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层递效应,俗称“进门槛效应”。这个效应启发我们:在对待有学习问题和行为问题的留守儿童时,我们所提出的要求一定要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呈阶梯状,让他们感觉到可以实现。而一个人的行为受到肯定的次数越多,人数越多,其强化程度越深,这就是“阳性强化法”的作用。

4.让班集体成为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教会他们与同学友好相处。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良好的支持系统能够让人产生安全感,使人的内心更加强大。留守儿童大多是隔代教育,或是他人代教,由于年龄差距过大,或者不是亲生,孩子与监护人之间的隔阂一般都很大,所以当他们遇到困扰的时候,往往不知道向谁求助,内心常常处于一种孤立无援的状态,因此,帮助留守儿童建立一个在父母与监护人之外的有力的支持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在班级里,班主任要有意识地让一些品学兼优、情商较高的孩子去接近他们、关心他们,经常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

班主任利用班会课设计一些小故事,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教会学生要尊重他人,礼貌客气,充满自信与善意;在交往中学会宽容与忍让,实现与人友好合作。提高留守儿童与人相处的能力,使他們拥有一个和谐稳定的心灵家园。

三、留守儿童后进生转化案例解析

实验目的:探究良好的支持系统——班集体对留守儿童心灵成长及行为改变的作用。

实验对象:王某,十一岁,次子,随奶奶生活,父母均在上海打工。

实验时间:2009年9月至2010年5月。

实验过程:

1.王某的背景资料

该生十一岁,成绩中等,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经常不做值日,与周边同学不能和睦相处。

2.具体转化策略

班主任运用“自己人效应”与他谈话:“你是我的学生,我希望你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第一个想到我,我会帮助你的。”拉近与他的心理距离。在他与别人发生冲突的时候,老师首先帮他擦干眼泪,整理凌乱的衣服,然后抚摸着她的头,柔声询问事情发生的经过,并且多次强调:“你说,我听着呢,你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我相信你的话!”给他一个发泄负性情绪的机会,疏导其情绪。等他说完事情的经过,老师坚持不作评判,只是引导他设身处地去想,让他认识到自己的缺陷,心甘情愿地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再给他处理善后的建议供他选择,等他选择之后,老师再实施正面教育,帮助他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塑造他健康人格。

3.班级建立帮扶小组,安排两位和他家居住较近的班干部同学每天和他一起上下学,双休日负责督促他写作业,班主任隔三岔五地要过问他的表现,给予肯定与修正。

4.合理运用“阳性强化法”和“进门槛效应”。每周的班队会由这两位同学汇报王某在本周内出色的表现,全班同学为他的进步鼓掌。之后,再由班长对他提一个要求,这样的要求由小到大,循序渐进。

5.利用假期会见其监护人——奶奶和父母,了解他们平时的交流方式,建议其父母定期给孩子打电话,奶奶要经常爱抚他。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王某变得活泼多了,与人发生争执的次数越来越少,与周边同学相处融洽,学习成绩也有了较大提高,工作认真积极,获得同学一致好评。

实验小结:

温馨的班集体是留守儿童有力的支持系统,班主任以及同伴的温暖、信任及监督是促进留守儿童心灵及行为成长的重要因素。endprint

猜你喜欢
班级环境心理问题留守儿童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关注学生的心灵花园
例谈在环境创设中激发美与智慧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让孩子开拓自己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