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0日,一年一度的《上海医药》杂志年会在复星医药成功召开,共有100余位专家、领导参加了会议。秉承服务“医、工、商”的办刊宗旨,无论是在刊物上,还是在刊物外,《上海医药》杂志时刻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尽可能地为广大医药工作者提供权威、丰富的信息交流平台。本次年会不仅全面回顾了杂志的年度工作,而且就行业的共性热点问题,邀请了杂志顾问廖万清院士、陈凯先院士等编委专家进行深度剖析和探讨。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裁、首席执行官吴以芳先生,应邀出席会议并为大会致欢迎词。《上海医药》杂志编辑部主任肇晖主持会议。
杂志总编张永信教授全面回顾总结了杂志的年度工作。近几年,在编辑部全体同仁和各位专家领导的共同努力下,杂志的影响因子等核心评价指标呈现逐年稳步上升的态势。在纸媒生存环境总体快速恶化的大背景下,《上海医药》杂志努力创新,积极开拓,通过多种方法尽量保持着杂志发行量和广告量。同时,通过开拓杂志答题获得继续教育学分、举办各种培训会议活动、开办新媒体平台等多种手段,为受众提供越来越丰富的信息服务功能。
2017年,杂志与复星万邦合作开创“糖医邦”微信公众号,开创杂志新媒体合作新模式。双方约定整合各自优势资源,互补互助,打造面向内分泌领域医生的专业新媒体平台。让互联网时代的期刊转型成为可能,找到可持续推进的路径。为配合企业市场工作,提供创新的服务手段。
上海市医学真菌研究所所长廖万清院士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理论结合实际,生动地阐述了“临床与基础结合的科研之路”,并将其归结为“机缘型科学研究”,这需要研究人员具有良好的科研素质、深厚扎实的基础知识、敏锐的眼光、无边的想象及强大的创造力。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陈凯先院士作了题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创新药物研发的趋势与进展”的精彩报告。报告围绕“医药产业和新药研发的发展态势”、“新药研发的前沿动向”、“向建设医药创新强国的目标进军”三块内容展开。陈院士用大量的统计数据,总结分析了目前国内外新药创新的主流趋势。
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副院长丁锦希教授,结合自己近年来主持参与的多项国家级药物政策研究课题,介绍了“药品价格形成机制与药物经济学评价新方法”。丁教授认为,目前药品市场价格主要由招标采购、医保支付标准、两票制及价格监测机制引导,未来将逐步从以“药品集中采购为核心”向以“医保支付标准为核心”过渡,并最终运用药物经济学的科学评价方法对药品价格进行评判。
新华医院副院长刘颖斌教授,从一位外科专家的视角,与大家分享了“外科学科建设的经验体会”。近几年,新华医院普外科在其带领下,呈现快速良性发展的态势。2016年,新华医药的年手术量已突破10 000台,从数量上看已经跻身上海各大医院的第一梯队之列,仅普外科一个科室就1年申请到了10个国家自然基金课题。“数量不少了,但更要强调质量的提升”,刘教授强调,“学科发展和个人成才是相辅相成的,外科医生既要做好手术,又要不断学习,这样才能发展好学科”。
素有“中国药学第一人”之称的黄仲义教授,2017年8月带领团队,首创开设“药学门诊”,将被动式藥学服务发展至主动式前瞻性门诊药学服务,从而指导病员获得药物、提高病员服药依从性、协调药物治疗监护、审阅病员治疗药物、对病员进行药物治疗教育。药学门诊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应用多种药物、具有多个疾病并有多个健康监护提供者且缺乏足够合作的病员。黄教授详细介绍了开设药学门诊的实践经验,并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
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互联网业务发展部副总经理王浩先生向与会嘉宾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医疗产业的应用”。自从2016年著名的“人机大战”中AlphaGo最终战胜李世石,人工智能引发了人类的巨大关注并开始向各行业普及。随着机器深度学习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可以参与开发的行业领域越来越丰富,健康管理、新药研发、诊断及辅助治疗、康复及慢病管理、医疗机器人,都有人工智能的参与,值得业内人士关注并深度研究。
最后,为感谢编委专家们一年以来对杂志工作的大力支持,杂志编辑部对24位专家授予了“合理用药突出贡献奖”。
(肇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