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时代教师角色探究

2017-10-25 21:02蒋学琴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7年16期
关键词:教师角色信息技术

蒋学琴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育要培养信息技术时代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师角色应重新探究。教师不再是简单的“教书匠”,而是一个探究者,是知识的研究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兴趣的培养者、学生的知心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教师要深度认识这个时代的需要,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师角色;STS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6-0031-03

1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渗透进科技、生活、教育等各个领域,并且得到广泛应用。教育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的,教育要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使传统教育受到猛烈冲击,并发生极大改变,其中在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教师一角发生尤为明显的变化,需要重新定位。信息技术时代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被赋予新的要求,不再是简单的“教书匠”,而是一个探究者,是知识的研究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兴趣的培养者、学生的知心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

2 教师角色探究

信息技术时代知识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变化引起社会需要的人才发生极大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合培养知识经济社会人才,因此需要进行教育改革,其中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教师的角色变化则首当其冲,必须重新进行角色探究,迎合时代需求。

教师是知识的研究者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信息更新速度加快,网络技术遍布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们提供多样化的信息,原地踏步将会被社会淘汰,唯有面向未来,成为现代化人才,才能在社会上立足。信息技术时代学生学习的范围不断扩大,乃至扩展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学习范围的扩大也成为学生不断适应新的社会发展的必要手段。

信息技术时代背景下,传授知识已不再是教育的唯一目的,在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教师需要迎合时代的要求,做出必要的角色转换。从传统教学中“传道、授业”的知识直接提供者转变为知识的探究者。

在信息技术时代,网络拥有强大的信息资源,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汲取自己所需的信息,不断构建、完善自己的信息体系[1]。但这些多样化的信息需经过筛选,有利的信息内化为需要的知识,不利的信息则淘汰。同时,网络学习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的行为不能时刻在教师的视线之内,教师也无法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2],而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分辨是非意识薄弱,辨别信息利弊能力较差。因此,教师需要做好学生网络学习的监督者,在这个筛选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己作为一个知识研究者的作用,探究信息的知识价值、分析信息的好坏、指导学生分辨信息的好坏、进行合适的取舍,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并且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监管,避免其沉溺于网络或者完全依赖于网络。教师可以运用自己所拥有的知识积累、学习经验、教育技巧等,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采取有效的学习手段,更高效地收集、选择、获取知识,使学生面对庞大的网络资源不至于迷失方向[3]。

同时,教师也要通过网络技术拓展自身的知识面,跟上时代的步伐,探究适合学生身心发展、利于学生知识水平成长的知识,在课堂上进行适量的扩展,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合理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带动社会求新求异。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书本—课堂”,并且以“教师的教”为中心。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的讲授以及黑板粉笔的应用,系统地把书本知识传递或灌输给学生[4]。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充分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能较好地控制课堂,掌握课堂的节奏;但是未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学生处于盲目接受知识的状态,在教学中缺乏主动思考、探索的能力,其自主性、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5]。因此,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信息技术时代需要的人才。

从现代教育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教师对知识的传授不应再是传统的知识的灌输,而应着重体现在帮助和指导学生的学习。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习即教授学生适当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知识、获取知识,从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在教学中,师生之间可以平等地交流各自的学习结果、经验以及想法等,教师在与学生的交谈中能发现学生欠缺的知识,同时通过一定的引导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知识的缺乏;再对学生欠缺知识进行适当指导,提供获取知识的线索,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引导,从而使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教师要对学生获取的知识进行测试,查漏补缺,从而为学生构建全面的知识体系。

教师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者 传统教学方法只是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一味地听,教师主宰整个课堂,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只是盲目地跟着教师的脚步走,未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作用,学到的知识也仅是对教师讲授的知识的简单复制,并未在已有认知中重新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同时,学生也极大地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丧失了兴趣,又怎会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呢?因此,在信息技术时代,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

首先,传统教学结合多媒体教学。对传统教学中枯燥、晦涩难懂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进行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色、光、声等多种渠道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

另外,在理科教学中主要以实验教学为基礎,然而教师不可能做到每个实验都在课堂上操作。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将抽象的、理论化的实验过程动态化、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观察动态的实验过程,积极自主地思考,提高学习兴趣,同时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达到教学目标。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减少教师上课时过多的板书板画设计,以节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可谓一举多得。endprint

其次,在教学中增加STS(科学、技术、社会)教学策略。教师在传统教学中总是长篇大论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只是接受知识以应对考试,考试过后也就成了过往云烟。并且学习了这些知识点后,学生并不知道有什么用,能够为自己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带来怎么样的效果,这样也会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采用STS教学策略,在课余之时、上课疲乏之际,可以为学生拓展知识,讲讲本節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可以在未来可以从事这方面的具体职业,这些都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认知是通过自身的经验主体建构的,教学应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复制知识,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6],

这样培养的人才才是符合信息技术时代的人才。因此,在信息技术时代,教师是学生兴趣的培养者,结合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兴趣增长、精力集中,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是学生的知心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知识的途径更加多样化,可以自由、自主地获取知识,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重要的源泉,不再是教学的领导者,失去了传统教学中至高无上的权威性。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极大的转变,交往权威趋于模糊或消退,交往关系更趋平等、宽容与和谐。教师不再是至高的权威,而是以自己的学识、能力、人格魅力等去感染学生,建立起自己的崇高威信,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奇特效果影响学生,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普遍交往的关系[7]。

信息技术时代,师生之间突破传统教学中碍于教师权威性所形成的交流障碍。课余之时,学生与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聊天和论坛进行交流,交流内容不仅涉及学习,而且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的角色变成亦师亦友亦亲人。只有在平等的交往之中,学生才会放下对教师的敬畏之心,这样师生之间才会用心交流。在交流之中,教师能够观察到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等各方面的问题。同时,师生之间的交流能够很好地增进师生的情感,这种情感往往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起到良好的作用,课堂之上就好比知心人间的交谈,这样学生的精力更加集中,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师生交流时,教师要扮好知心人的角色,用心和学生交流,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学生学习情境的创设者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学习情境的创设显得尤为重要。良好学习情境的创设具有营造教学氛围、丰富生活体验、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分散难点等多种教学功能。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教师则是学生学习情境的创设者。

俗话说,在写作文的时候要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其实在教学中又何尝不是呢?枯燥乏味的知识总会使学生变得慵懒,懒于参与教学活动,懒于思考。让学生在接近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下,更好地熟悉自己所要掌握的知识,了解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主动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并且能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迁移到新的环境中去。因此,这时则需要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这个教学情境中,才能发挥其主体性,充分思考,积极参与其中。教师是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因此,教师需要对知识点进行深度剖析,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教师在学习情境的创设中不能只是拘泥于教材,而应广罗资源,通过信息网络搜寻与教材相关的资料并进行整理,找到与教材切合的情境,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学中发挥其主体性。

3 结语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身角色的转变,并且要适应这个角色的转变,在适应角色转变的过程中首先得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置身于信息技术时代,深度认识这个时代的需要,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做好切身工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教学更好地进行。

参考文献

[1]王永达.网络环境下教师角色的再定位[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2):74-76.

[2]周梦焱.网络多媒体环境下教师角色的转换[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5(Z1):72-74,82.

[3]刘丽平.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教师角色定位[J].电化教育研究,2012(4):63-66.

[4]张景鸣.网络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定位[J].上海教育科研,2010(4):70-71.

[5]罗红艳.网络背景下教师权威的消解与重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239-242.

[6]刘永明.网络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05(1):62-65.

[7]宋雪珂.“互联网+”时代下教师角色重塑[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8):12-13.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师角色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大数据时代下高职英语教师角色定位初探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新媒体环境下多模态商务英语课堂教师角色定位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