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论述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生活化的构建策略,分析在课堂中进行情境选取和问题设置的实施方法,提出教师所选取的情境应具有趣味性、代表性、本土性和时代性,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应具有思辨性、针对性、体验性和感悟性等,以此优化政治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情境 问题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8B-0127-03
在新课改背景下,生活化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理念。《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把“建构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作为基本理念之一。《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还指出“本课程要立足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笔者认为构建生活化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就是要选取恰当的情境,设置服务于教学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与求知欲,最终使学生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扩展认知。那么,教师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创设怎样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呢?本文试从情境选取和问题设置两个方面,探讨如何构建生活化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一、选取趣味性情境,创设思辨性问题
若政治课堂的案例未能及时更新社会的时事热点,就会熄灭学生兴趣的火花。所以教师要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材料,激发学生志趣,引发学生共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充满兴趣才能让思想政治课堂趣味盎然,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笔者在教授“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一课时,以网球运动员李娜为题材设置情境并创设问题。下文列举情境导入的过程:
情境导入:说一说,你了解中国有哪些网球运动员?他们取得过什么样的成绩?
探究 1:李娜是亚洲第一位大满贯女子网球单打冠军得主,也是亚洲女单世界排名最高选手。她于 2014 年 9 月 19 日正式宣布退役。2014 年 10 月 5 日她应邀作客央视《开讲啦》节目,当她谈其运动生涯的艰辛时,两度哽咽而不能语。
问题:请你谈谈为什么李娜能成为中国网坛的传奇人物?
学生通过对李娜成就事业的交流,分析李娜成功的个人品质,如坚持不懈、自强不息、敢闯敢拼、不畏强敌等,以及国家对体育事业的支持、对体育精神的培育等。由此,学生在探讨中加深了对爱国主义的内涵和重要性的理解。教师也通过这一交流活动,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在思想交锋中理解如何坚持爱国主义。
探究 2:2011 年法网夺冠后,李娜在领奖发言中说道:“谢谢赞助商,谢谢组织者和球童,非常感谢自己的团队……谢谢所有的人”,但李娜的发言却没有“感谢国家”。对此,李娜解释道:“我只是一名网球运动员,我来到这里比赛并不是为了我的国家,我仅仅是在打自己的网球,我努力做到最好那是我的工作。”
问题:李娜夺冠后没有“感谢国家”,你怎么看?
本节课选取了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创设了具有思辨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在探究 2 材料中,有学生认为李娜应该感谢祖国,虽然她已经离开国家队独自发展,但祖国对她还是有培养之情。也有学生说,李娜虽然没有说出感谢祖国,但赛场升起是五星红旗,这就是运动员爱国的最好方式,而且李娜还热心公益事业,这是爱祖国的无言表达方式。还有学生说,李娜或许对中国的体育体制有些不满,因为她单飞后事业发展得更好,另外,李娜本身个性直爽,是率性之人,不会矫揉造作,在发言中没有提及感谢国家并不等于她不爱国。由此,学生们得出结论:“爱国主义不是说的,而是做的;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教学难点在讨论中产生思想碰撞,知识在思辨中自然地“流淌出来”。
二、选取代表性情境,创设针对性问题
教学中的情境设置不必多而杂,应该简而精,选出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情境材料,针对重点难点知识创设问题,既能充分突出教学的主线,又可以让学生清楚明了地掌握难点知识。
例如,笔者在教授“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内容时,就以“中国援非医疗队”抗击“埃博拉病毒”的案例为教学情境创设问题。
情境导入:出示图片,2015 年 1 月 12 日,中國援利埃博拉诊疗中心传来好消息,首批 3 三名确诊患上埃博拉病毒的患者已治愈出院了。医生治病属于实践活动吗?
学生提供材料的探究活动,理解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即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通过这一探究活动,学生深入领会了政治理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即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教师在本节课做到了用简洁的素材服务于教学内容,情境选取具有代表性;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设置问题,针对性、目的性明确。同时,通过表格的形式呈现,内容展现简洁明了,引发学生的思考,利于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选取本土性情境,创设体验性问题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进行教学。”由此可知,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这意味着教学活动要与学生生活、现实社会联系起来,让学生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成为他们学习知识的基础,即创设情境必须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那么,选择学生熟知的本土性情境,创设问题,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做”“调查”“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求知。
例如,教师在讲授“国家财政”内容时,选取了“桂林市东西巷改造工程”作为情境,把全班同学分为 4 个小组,每个小组完成一个探究课题。endprint
情境导入:以“桂林市东西巷的前世今生”内容导入新课。
探究 1:我是数据调查员
东西巷改造工程投入多少资金?这些资金通过哪些方式筹集?占市财政支出多少比例?
第一小组派代表呈现调查数据,通过这一环节了解财政收入的构成和财政支出的分类。
探究 2:我是政府智囊团
如果财政收入不足,造成该工程资金紧张怎么办?
第二小组派代表呈现本组讨论的结果,通过这一环节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就是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政策。
探究 3:我是新闻评论员
在广西日报的微博上为此工程草拟几则简短新闻。
第三小组派代表呈现本组的观点,通过这一环节理解财政的作用。
探究 4:我是经济分析师
对比去年桂林市财政收支数据,并说明出现此情况的原因。
第四小組派代表呈现数据并分析原因,通过这一环节了解财政收支的三种状况,并由此领悟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教师选取学生身边的“东西巷改造工程”这一本土资源,设计贴近学生的活动,以行育情,体知践行,举学生之力,实现互动之效。俗话说:“闻而忘之,见而记之,行而知之。”事实上,通过这种体验式的学习,即“做中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
四、选取时代性情境,创设感悟性问题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努力增强课程的时代感。”“要适应高中生的接受能力,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生动形象,润物无声,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因此,如何使提供的结论和观点为学生所接受和认可,促使学生趋之、信之、仰之,是政治教师必须解决的课题。把吸引眼球的最新的热点事件引入课堂,增强课程的时代感是一条最佳途径。
例如,教师在讲授“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时,以“世界反法西斯胜利 70 周年”作为切入点,设置情境,创设问题。
情境导入:展示两张图片:习近平和普京红场阅兵的合影和中国的三军仪仗队方阵。
合作探究:引用网友哈点的微博,引出疑问:国民党作为当时的执政党,力量比共产党强大很多,是正面战场的主力军。但奇怪的是,国民党最后却失去了政权,反而是共产党取得了政权。
1.请你帮助该网友解开疑惑。
2.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我们国家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请举例说明。
通过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从阶级利益、政治理念、经济政策和内部管理等方面去分析国民党失民心、共产党得民心的原因,进而感悟得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通过第二个问题,举例说明我们国家的重大变化,领悟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地位的重要性。
教师从时下备受关注的俄罗斯红场阅兵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借网友之口发出疑问,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替网友解开疑惑,就是利用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来理解政治观点;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我们国家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就是利用学生自己的感知和现实的生活来感悟政治结论。这样的课堂学生乐于参与、乐于分享,体现了教育无痕、潜移默化,有水到渠成之效。
构建生活化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需要教师把“生活”这股清泉引入课堂,有目的性地选取具有趣味性、代表性、本土性和时代性的情境,创设具有思辨性、针对性、体验性和感悟性的问题,从而实现教学预设与效果目标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刘铁芳.什么是好的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于善华.创设本土情境 简化教学过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4)
[3]钟永亮.凸显学生主体 构建生活课堂[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5(4)
【作者简介】伍荷秀(1970— ),女,汉族,广西全州人,桂林市第十八中学高级教师,桂林市第二批学科带头人,桂林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桂林市德育先进个人。
(责编 周伟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