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浩
[摘 要]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容易轻视教材,把资料书作为教学的核心素材,这种做法明显欠妥. 笔者运用教材中“海伦和秦九昭”的阅读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提高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以及数学运算能力.
[关键词] 海伦公式;秦九昭公式;三角形面积
笔者所在地区使用的高中数学教材为人教A版,在必修五教材的第一章内容中有关于“海伦和秦九昭”的阅读与思考内容. 既然是阅读与思考,往往未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但是,此部分内容对于学生了解数学史、提高数学素养都是极好的材料,甚至也可以丰富学生解题思路和技巧.
海伦—秦九昭公式
在解三角形的问题中,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是如何由三角形的三边a,b,c直接求出三角形的面积. 据说这个问题最早是由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解决的,他得到公式S= ,其中p= (a+b+c). 但是现在人们常常以古希腊的数学家海伦命名这个公式,称此公式为海伦公式. 其实,我国南宋时期的数学泰斗秦九韶编撰的《数书九章》一书的卷五中曾记载过“三斜求积术”,秦九韶的算法相当于:S= ,其中a≥b≥c. 它虽然与海伦公式形式上不一样,但两者是完全等价的,实质是一样的. 故海伦公式也称之为“海伦—秦九韶公式”.
海伦公式的证明
笔者以思考题的形式要求学生阅读此部分内容,并用自己的方法证明海伦公式. 学生的证明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方法1:△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c,则有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S= absinC= ab ,再由余弦定理可得S= ab
化简得S= ,令p= (a+b+c),于是有
S= ,海伦公式得证.
方法2:如图1,△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c,AD为边BC的高. 又因为BD=ccosB= ,所以,AD2=AB2-BD2=c2- .
由于S= ·BC·AD= a· = ,
可由平方差公式化简可得S= · ,令p= (a+b+c),于是有S= ,海伦公式得证.
点评:学生以上的两种种证明方法思路简单,利用所学求三角形面积的基本知识,以及余弦定理,将角度转化为边长,这样可以使得最后推证的公式中无角度,只存在边长,化简过程較复杂,需要学生细致、耐心的计算,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计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第二种证明方法需要说明:图1中的高AD在三角形的内部,根据三角形知识可知,若是过钝角三角形中的锐角顶点作对边的高,则此时高AD则会在三角形的外部(如图2),那么此时BD=ccos(π-B)= ,也可推证出海伦公式. 也可理解为:即使△ABC为非锐角三角形,过最大内角作对边的高,那么此时高一定在三角形内部,按照此种证明方法海伦公式也可得证.
海伦公式的两个推论
推论1: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为a,b,c,设p= (a+b+c),可得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r= .
证明:如图3,圆O为△ABC的内切圆,内切圆半径为r,则有
S△ABC=S△AOB+S△BOC+S△AOC= cr+ ar+ br.
由海伦公式可得S△ABC= = (a+b+c)r=pr,证得
r= .
推论2:设边AB,BC,CA上的高分别记为hc,ha,hb,可得
ha= ,hb= · ,
hc= .
证明:因为S△ABC= ah = ,可证得
ha= ,同理可证推论2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