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实效性的探讨

2017-10-25 09:49徐静
广西教育·B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职

徐静

【摘 要】本文从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经验出发,分析目前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从校本教材、教学手段、教学模式三大层面探讨将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转变成更有实效的、更能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教学。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基础教学 Intel求知计划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8B-0034-02

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是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及其他专业必修的内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希望将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操作技能与办公软件的使用尽可能多地传授给学生。学生在学习完成后,具备了熟练的计算机基础专项操作技能。但当他们走上实习岗位后,由实习单位反馈的意见看来,学生的这些操作技能并没有为他们在单位中赢得多少好评,反而认为学生操作能力不足。究其原因,是在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的需要。本文就目前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探讨如何提高进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一、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

(一)生源水平参差不齐,有限的课堂教学难以实现最大效益。由于学校的学生生源地多样,各地的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程度不同,有些学生甚至从来没有使用过计算机,因此在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时,教师为了能照顾到所有的学生,往往按部就班地从计算机的基本部件开始介绍,然后讲授 Word、Excel 等办公软件及多媒体软件。学生学习整个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时间很长,计算机专业班的学生甚至需要用到一个学期。整个教学过程冗长,且缺乏实用性,学习结束,学生仍能记住的知识技能已经所剩无几。

(二)知识点讲授过于细致,忽略了知识的整体性。授课时,教师总是担心学生掌握得不够,将知识点细分再细分,学生容易接受了,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学生接受的是老师分析过的知识点,自己则不需要再投入更多的独立思考。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点的讲授,忽略了工作的整体性。长此以往,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总是比较狭小,同时还有了思考的惰性,对教师产生了更多的依赖。

(三)提供给学生主动思考的机会不足,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受限。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学生知识点掌握的情况,而忽略了让学生明白要使用该技能的原因,没有把工作思维引入课堂,学生是依葫芦画瓢,却不知为何要画瓢。缺乏自主完成任务的分析及应用能力。当他们从校园走上实习岗位,独立面对实际工作时,不知该如何分析,无从下手。

(四)工作过程不完整,学生对工作认识不够全面。计算机基础所学的 Word、Excel 软件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是需要输出的,但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实训室设备条件限制,往往没有进行最后一步输出工作,学生对工作任务的最终呈现结果没有清晰的认识,因此对于完成任务过程中的重重操作也就不能充分理解。

二、对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进行改进

根据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经过教学中的尝试,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现有资源,编写校本教材。在同一个教学班级,由于学生的来源多种多样,因此由于基础和接受能力的差异,势必会造成班级中存在不同层次的学生,针对这种情况,教材中设计不同层次的内容可以为教学活动带来更大的课堂效益,尽可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根据学校学生学情,编写出适合于在校内使用的校本教材就显得尤为必要。

学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均能实现在计算机操作室上课,并且保证人机对应,教师在每节课 40 分钟都是讲练结合,尽可能多给时间学生动手操作。在充足的硬件设备支持下,我们可以将校本教材设计为以任务为主线的形式进行教学,每个任务所要使用的知识点都附在技能手册当中,教师课堂上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分析如何完成任务,鼓励学生自主查找技能手册以解决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类型的任务中,安排难易程度不同的内容。比如:在 Word 软件教学的设计表格部分,初级任务是要求学生设计一张作息时间表;中级任务是设计一张教师值班表;高級任务是设计一张教学校历。初级任务中,学生只要掌握排列行列的方法及在表格中添加文字的方法就可以顺利完成;中级任务中,学生除了要具备完成初级任务的技能以外,还需要掌握表格与文字混排、边框与底纹的知识;高级任务中,学生除了要具备完成中级任务的技能以外,还必须掌握合并表格等操作表格、美化表格的技能。在课堂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要求学生从初级任务起,有能力的逐级往上练习,做到级别越高、越准确则分数越高。这样有余力的学生不会在课堂上吃不饱,能力稍弱的学生不会太吃力。

(二)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学校现在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可以全程在计算机操作室进行,并且可以实现一人一机。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帮助提高学生的课堂听课效率。

1.在教学中运用技能手册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学生入学后首先学习的课程。由于学生的生源状态不同,在初学该课程时程度也不一样。比如,Word 软件中的插入艺术字操作。此操作不难,大多数学生听教师讲解一遍就可以记住,但从未学习过此类软件的学生则需要重复多次。教师授课的速度需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将基本技能点汇总在技能手册中,便于还未理解的学生在需要时及时翻阅,提高课堂学习实效性。

2.在教学中运用微课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有大量技能点需要演示操作,学生才能完全理解,而往往有些操作用文字或图片在技能手册中无法准确描述,制作成视频则可以达到直观的教学效果,学生更乐于学习。比如,Excel 软件中的宏操作,对操作顺序有要求,同时还需要配上语音讲解。类似这样的复杂技能点操作录制成微课视频,学生可以在课堂中作为技术支持使用,课后还可以反复观看,加深理解。

3.让学生完成工作的最后一项——输出

以往我们的教学往往都是局限于计算机操作环节。而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计算机中操作完成后看到的作品,与最终输出呈现在纸上的作品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在Excel软件中做一份数据量很大的表格,计算机显示出来的是非常整齐、清晰的,而输出的时候可能会出现纸张不够大、缺少表头、表格不居中等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亲自完成输出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学生自己体验过此项工作,才能在计算机操作中留意细节设计。

4.构建一个网络学习平台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民可以共享的资源越来越多,网络免费共享空间很多,比如百度云、QQ 群共享、网易邮箱等。利用这些资源,教师可以将一些需要学生课前预习或者课后学习的资料上传,让学生自行学习。同时,要求学生上传相应的学习笔记等来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学习难题上传至平台,也可以在平台看见其他同学的完成情况。比如在 PowerPoint 教学中,插入一张新的幻灯片、删除幻灯片、组合幻灯片中的元素等简单的知识点,教师可以放在为学生搭建的网络学习平台中,供学生在运用到的时候进行查阅。利用现有的网络空间,可以将教师准备的课外学习资料上传其中,供学生课后自学使用,并可以利用这些空间要求学生上传心得或答题,获取学生的学习反馈。网络学习的平台,可以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补充,提高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效率,同时也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平台。

(三)借鉴Intel求知计划中的教学模式,开展中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Intel 求知计划在中国已经推广了多年,着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指导思想受到学生的欢迎和教师的肯定。其中包含的问题式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评价量规的使用、合作型学习,对于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益处,能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岗位需求。学生可以在轻松的课堂活动氛围中学习,乐在其中,自主学习意识增强。学校每年都在多个班开展 Intel 求知计划培训,其教学模式和效果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借鉴 Intel 求知计划培训,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我们进行了以下尝试:

1.合作学习

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上课伊始,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组分别为 4-6 人。课堂中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教学活动。例如:要完成“公司 2016 年销售业绩统计表”。从表格设计步骤的制订,到完成任务后的小结等,小组全员参加讨论及发言。小组成员间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同时,也锻炼了与人沟通的能力,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2.问题式教学引导

采用问题式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自学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我们采用课前给予引导问题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为完成制作“求职申请表”。在任务开始时,发给学生一个包含问题内容的文档,包含的问题有:求职申请表接收对象是谁?为什么需要填写求职申请表?求职申请表上应包含什么信息?等等。学生通过问题的逐渐深入,从求职申请表的设计到制作做全面的思考,从而将所学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能力。

3.引入评价机制

学生经过学习,完成各项任务,效果却参差不齐。要让学生对自己完成任务的效果有个清楚的了解,需要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引入评价机制。评价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教师点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无论哪种评价方法,都必须把评价标准给予学生。例如:学习 PPT 幻灯片自定义动画设计时,给出的评价标准有:自定义动画播放是否正常?动画速度是否恰当?等等。学生在评价环节之后,对作品的效果有了清晰的衡量标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知识完成实际任务。

随着计算机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计算机基础应用也得到普及,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在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仍旧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岗位对学生的要求,改进教学模式和手段对帮助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有着重要意义。借鉴先进的教学模式,努力编制适应中职学生计算机基础的校本教材,运用多种多媒體教学手段和为学生搭建一个互动的网络学习平台等,都可以作为新的尝试。

【参考文献】

[1]常军学.中职计算机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资讯,2011(16)

[2]李洁冰.中职学校计算机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18)

[3]马学敏.英特尔未来教育中框架问题的设计方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6)

[4]刘 成,王 锴.基于英特尔未来教育下的项目合作学习管理策略初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2)

(责编 罗汝君)

猜你喜欢
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浙江试点中职与应用型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计算机等级考试与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
浅谈基于计算机竞赛模式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
关于微课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运用思考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巧用微课,活化计算机基础教学课堂
重视学生主体性提高财经类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