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军++高杨
近年来,伴随着现代通信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在农民教育培训事业中的应用手段愈加丰富,应用领域愈加广泛,极大地提升了工作针对性和费效比,呈现出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2015年以来,围绕职业农民培育和新型经营主体培养,郑州市农广校按照“优化管理、突出成效,协调开放、共享发展,驱动创新、巩固发展”的原则,积极完善信息服务支撑体系建设,大力推进信息化应用实践。
一、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
牢固树立信息化引领支撑农民教育培训事业发展的理念,把推进事业摆在突出位置,列入中心工作,纳入议事日程。着眼于市、县统一部署和同步落实,成立由市、县两级农广校校长组成的工作小组,明确事业发展定位,细化制定推进举措,严格考核分析评价,加强联动协同促进。
二、区分事业层次,做好结构设计
正确认识信息化推动农民教育培训事业发展的规律和路径方法,围绕都市生态农业建设和农民现实需求,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因地制宜、先易后难”的思路,以提升信息化工作贯彻执行能力为目的,加快队伍培养与建设;以提升农民教育培训事业统筹发展能力为目的,加强农业基础数据采集、传递、分析与评价;以提升农民教育培训成效为目的,探索创新信息化应用机制与模式,推动建立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开放共享、业务协同促进工作格局。
三、把握核心重点,分类推进工作
(一)成立办事机构,构建信息网络体系
将信息化工作模块化,在市、县两级农广校成立专门办事机构,安排专人负责。落实开展好主要领导主抓,部门统筹负责良性工作机制。探索建设新路径,依托45所农民田间学校,搭建起基本覆盖县域的乡镇信息服务网络体系。组织开展区域从业农民素质结构和产业培训需求调查统计,承担落实农业培训和实用技术指导服务。
(二)组织培训研讨,提升事业发展能力
通过微信群、专题会、培训会等形式,安排开展信息化工作研习交流。主动融入全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组织农广校人员和农民田间学校建设主体领办人参加各类信息化应用技能培训,帮助提升认知水平,开阔发展视野,推动优化工作。同时严格选拔推荐村级农民技术员,加快推进形成事业纵横联合、点面覆盖格局,提升事业发展能力。
(三)加强信息交流,提高决策能力水平
以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业务工作协同促进为目的,加强与农业职能部门的沟通交流,重点掌握区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主导产业发展情况、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土地流转利用情况等。通过农业资源要素数据的集聚利用,推动依据生态农业空间布局、功能定位和农业培训需求,建立起技术集成、装备集成、信息集成于一体的理论教学和实习实训模式,切实提升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决策水平。
(四)开展分层建设,加强师资管理利用
按照专业明确、层次分明、数量充足的要求,着力选拔建设市、县两级熟悉职业农民培育特点、专业符合生态农业产业规划发展需要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依托农业部职业农民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师资队伍管理,搭建师资信息开放共享集合平台。推动市、县两级农广校与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部门综合各项农业培训计划和各类产业培训需求,按照专业对口、层次分明的要求遴选配备教师,组织开展订单培训和精准培训,提升各类农业专项培训的承接能力和培训成效。2015年以来,市级师资库入库70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36人。县级师资库入库75人,其中“土专家”和“田秀才”16人。市、县两级师资专业实现县域主导产业全面覆盖,特色产业基本覆盖。师资人员综合利用率达到60%。
(五)组织信息集成,突出需求导向服务产业发展
立足区域农业发展实际,围绕产业和农民创业发展需求,建设特色鲜明、目标明确的课程体系和标准体系,合理确定各阶段课程内容的难度、深度、广度和能力要求,推进课程的综合化与模块化。組织完善信息化教学手段,提升农民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突出发挥产业导向效应。2015年以来,以培育服务草莓、葡萄、石榴、苹果、金银花、设施蔬菜和黄河鲤鱼等特色产业发展为目标,开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42个,培育职业农民2100人,组织农业实用技术指导服务2.85万人,推广新品种8个、新技术35项,推动科研成果转化项目4项,均取得良好成效。
(六)明确外宣重点,加强政务信息上网
把握开拓创新、稳定有序的宣传基调,紧密围绕生态农业建设和全市农业中心工作及重大活动,加强政务信息上网,深入开展对外宣传,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树立良好形象营造良性发展环境。2015年以来,组织做好了全国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研讨会、美国专家考察交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系列专题报道。
(七)丰富信息传导载体,组织推广应用“农广通”
“农广通”APP应用是由河南省农广校开发的手机客户端。主要提供惠农政策研究、专业在线学习、农事生产指导、市场行情分析、农产品供求信息、病虫害在线诊断等服务,具有信息涵盖广、交流沟通便捷等特点,是推动农广校信息化工作的线上综合服务平台。2016年3月,根据河南省农广校部署要求,郑州市农广校按照“条件成熟、精准上线”的要求,在荥阳市和中牟县启动应用试点。同时加强组织领导,在全市做好应用推广工作。
1.明确定位,加强组织保障
明确应用信息传导媒介和学习交流平台定位,将应用推广作为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内容,列入议事日程,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加强调查调研,明确步骤流程,出台项目计划书,定期组织专题会议研讨等方式,推动应用推广有序展开。
2. 开展宣传,加强社会认知
建立应用交流微信群,搭建好网络推广平台。设置宣传栏,搭建农民田间学校宣导平台。依托包村科技行动、中职教育、各类农业培训工作,搭建社会推广平台。
3. 精心组织,做好应用推广
结合实际,科学统筹开展“三步”工作法。一是探索应用上线有效模式。组织做好农广校系统工作人员应用安装工作。以郑州市农委科教处名义下发通知,在区域中心站农技推广员、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和农民技术员中推动应用安装,做好示范引路和以点带面;二是结合中职教育和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开办专题讲座。将应用安装作为“第一堂课”内容,组织学员学习掌握应用,并引导鼓励其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做好应用推广工作;三是在区域中心站农技推广员、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农民技术员通过掌握应用方法后,协调通过各个工作途径,加快向从业农民推广,切实扩大受众面。
4. 完善内容,推动深度应用
将中职教育和职业农民培育班级信息录入应用电脑后台,搭建好学员学习交流和辅导辅学平台。按照教学培训专业内容规范要求,完善专业课程上线内容,构建好网上课程体系,组织和引导学员开展网上学、自主学、交流学。上线测试题和专业课试卷,构建好学员学业能力测评体系,推动学员自主开展学业测评,自主发现学习问题,自主线上交流解决问题。切实提升学员掌握信息化应用手段,增进信息化应用认知,建立起线上学习的主观自觉。通过学员对应用的深度应用,进一步增强示范带动效应,推动应用推广工作。2016年以来,荥阳市和中牟县职业农民培育学员上线率达到100%,辐射带动1200名从业农民安装和使用。新郑市、新密市和登封市职业农民培育学员上线率达到53%,辐射带动1100名从业农民安装和使用,有效推动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和新业态的推广应用。各中职教育教学班也通过拓展线上内容、加强线上管理,有效衔接工学比例和配置教学资源,推动学员工学兼顾,达到知识积累、思维开阔、能力提升、工作促进的目的。
2017年初,郑州市农广校在组织“农广通”APP应用推广社会化评议工作中发现,应用在区域中心站农技推广员、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和农民技术员中的推广,持续强化了人员信息化工作贯彻执行发展能力。应用在职业农民和从业农民中的推广应用,在有效提升专业素质的同时,通过在线解答和交流互動,帮助解决了生产与创业过程中的诸多实际问题,受到了一致好评。
四、着眼创新驱动,谋划布局发展
“十三五”期间,郑州将遵循绿色发展理念,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抓手,大力推进全域生态建设,着力构建森林、流域、湿地、农田、城市等五大生态系统。在此背景下,郑州农业将加快推动一产接二连三,大力拓展和丰富文化传承、生态涵养、气候调节、观光休闲、城市景观和科普教育等多种功能。这些都对郑州农广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为此,市农广校计划加强信息化工作统筹,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以农民需求为核心,以质量效能为重点,探索建设包含人、物、料等基本信息的农民教育培训大数据平台,更好服务于公益性职能发挥。同时在条件成熟后,设计谋划和请示承担新型职业农民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工作。通过滚动平台、市场发布和农企对接等形式,推动职业农民有序流动与科学开发,更好地与全市生态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配套。
(作者单位: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郑州市分校)